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业振兴重头起 快马扬鞭自奋蹄

2021-03-01 16:33:59热度:97°C

中国茶网资讯:

国外客商考察生态茶叶基地

标准化叶生产车间

杭州茶人的四大茶会之一———端午茶会刚过,浙江大学教授刘祖生挥毫作下的《天目青顶颂》犹在眼前:“临安茶业美名扬,茶盏天目闪金光。青顶美茗誉中外,重施三品更辉煌”。临安茶产业曾经辉煌,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浙江第二、全国第三的历史高峰。茶叶荣列“老三宝”之首。时光变迁,如今茶叶在临安现代农业中的地位却无法与同为“老三宝”的山核桃和竹笋媲美。为再写临安茶业的辉煌,200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振兴临安茶叶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出台,茶业重振的大幕由此揭开。今年,五年计划即将收官,究竟将交出怎样一份答卷?让我们把目光共同聚焦临安茶业。

诗意天目青顶

2013年的全民饮茶日,西湖边正是雾锁寒柳烟笼纱的四月风致,中国杭州名茶评比隆重进行,代表临安参赛的天目青顶获得综合评分第三,内质评分第一的好成绩,不出意外地成为“杭州十大名茶”之一。

说它不意外,是因为天目青顶不仅品质优异,而且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似一部诗歌长卷,意味隽永。她的故事要从唐代说起。某日,诗僧皎然与好友陆迅在天目山对饮时,思念起在天目山修行的另一位好友元晟居士,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

诗作生动地体现采茶之乐、品茶之趣和茶禅一味的至高境界。其中描述的所采、所品、所颂之茶,便是天目青顶的前身———天目山茶。茶圣陆羽更是在天目山采茶、制茶、品茶,并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宋代,天目山成为佛教圣地,饮茶之风兴盛,对品茶器具也十分考究。来此修行的日本禅僧回国时,带走的天目茶碗现已成为日本国宝级文物。

明代,天目山茶“额贡御茶二十斤”成为宫廷御茶,与龙井、虎丘、天池、阳羡、六安并称全国六大茶叶佳品。

清宣统二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博览会上曾荣获特等金质奖章。后因国事动荡、百业凋零,天目山茶逐被湮没。

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临安茶业大发展时期,临安茶叶科技人员开始了对天目山名茶的恢复研发,并取得成功。原浙江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茶学泰斗庄晚芳先生亲笔题名“天目青顶”。天目代表临安,青表示绿茶,顶寓意品质最好。1986年5月在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举办的全省名茶评比中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

以上只是天目山茶基本的历史脉络,还有更多的故事不再细说。于是,有这样的底蕴,临安茶人对天目青顶底气十足,借此品牌率先突破,助力产业振兴便成必然。

经过五年的努力,如今天目青顶已成为临安茶叶第一个公共区域品牌,获得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被评为浙江名牌农产品,并多次荣获国内外茶叶评比金奖。生产规模、效益和品牌知名度均有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市茶叶总产量1593吨,产值26587万元;其中以天目青顶为主导的名优茶产量586吨,产值达到23012万元。

生态之城的美丽茶园

1990年的某一天,太湖源镇东坑村来了一批神秘的客人,他们在当地采制了一批茶叶,并带走了水样、土样。不久,浙江省茶叶公司的一批天目青顶茶通过荷兰有机食品认证机构SKAL的认证后出口欧洲,成为中国首例有机食品,临安也因此成为中国有机茶发祥地。几乎在同一时期,临安市开始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区,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临安已是生态文明之城。而在生态大旗之下,临安茶园更加彰显她的美丽。

近五年,通过引进龙井43、浙农系列、白叶一号等无性系良种,重点在东南低丘缓坡地区新建基地8952亩,使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达到15886亩,成为临安茶园高产高效的示范;通过修剪台刈、换种改植、耕作施肥等措施,重点在西北高海拔山区优化改造老茶园16000亩,这部分茶园是临安高山出好茶的品质保证。通过加强服务、严格管理,积极开发有机茶,建立有机认证基地10672亩,分别获得德国BCS、瑞士IMO等国际认证和万泰、中茶等国内认证,是我市重要的出口茶叶基地。

目前,全市6.5万亩茶园均获得无公害基地认证。为了强化管理,保障质量安全,已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控制管理体系,加快推广茶园统防统治等实用技术。五年来,每年杭州市级例行抽检18批次,企业自行送检约110批次,合格率达到99.6%。

随着我市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茶园生态游也悄然兴起,太湖源、大峡谷等地利用当地独特资源开发了茶叶采摘节、茶乡生态游、茶园体验游等项目,成为临安生态茶业的新亮点,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赏茶园风光,品天目茶香。

从小作坊到新厂房

一只炒锅、两个烘焙、几张竹匾,曾是临安传统名茶炒制的主要工具。随着名茶机械的推广,渐渐地有人利用村里的旧礼堂、旧学校或自家的空房办起了名茶加工厂,在较长一段时间里,这种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成为我市名优茶生产的主流,到2008年底,全市符合食品QS要求的名优茶厂只有1家。

茶业振兴政策的激励,产业准入门槛的提高,促进临安茶叶加工业的脱胎换骨。五年来,全市茶叶企业合作社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投入茶厂改造。共优化改造名优茶加工厂40家,其中新建15家,厂房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获得QS认证企业达到20家。基本实现了从粗放生产到清洁化加工的根本转变。

临安大洋茶业有限公司以有机茶开发为重点,联接基地8000余亩,其中有机认证4000余亩,新建了2个茶叶加工厂,年出口有机茶400吨。临安香雪茶业有限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开发了无性系良种基地1200亩,建立了香雪茶业科技园。临安东方茶业研究所迁址於潜,与南山茶厂合作,建立临安连片规模最大的茶叶示范园区。还有临安九诚茶业、九州茶业等以出口大宗茶为主的企业也将调整战略,投入内销名优茶生产经营。这些企业的不断壮大,必将成为临安茶叶产业新一轮发展的龙头。

品质赢得市场

2009年4月,在“绿剑杯”第四届浙江省龙井茶手工炒制大赛上,杭州临安悦田茶叶有限公司的李水新荣获第二名,成为“浙江十佳龙井茶炒制能手”。此后,公司被中国茶科所龙冠茶叶有限公司列为龙井茶订单生产企业。

2010年4月,由临安香雪茶业有限公司和香港裕华国货有限公司、香港精艺贸易公司联合主办的杭州天目山龙井茶推介会在香港举行。期间,该公司生产的天目龙井茶和山顶野茶受到了香港市民的热烈欢迎。

2010年8月,临安大洋龙井茶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世界茶叶博览会热茶冠军赛上荣获最高奖项第一名,突破了中国绿茶在美国茶叶评比中的零纪录,为我国绿茶在北美市场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2012年4月,北京老字号茶商“张一元”春茶节开幕,展出了包括临安有机天目青顶在内的几十种名茶。目前有机天目青顶在北京由张一元独家销售。

2012年10月,在世界茶联合会(香港)第九届国际名茶评比中,临安钱王名茶研制厂的天目骏香红露获得金奖,产品最高售价达12000元/公斤。

2013年春茶,在经受高档礼品茶价格下滑和“倒春寒”的双重影响下,仍然实现了7-10%的增产增收。

上述种种事例说明:在竞争日趋激烈,消费回归理性的市场中,临安茶叶必须充分发挥生态品质优势,才能赢得市场,只有做出好茶,才能卖出好价。临安茶叶企业对此已有深刻认识,并围绕这个方向而不断努力,生产出一批批优质的天目青顶、龙井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炒青等等,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帮助茶叶企业走向市场,完成产销对接,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努力实施市场拓展工程,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开展茶事活动,通过产品展销,市场考察,茶商对接等形式拓展市场,近五年,已建立国内大中城市市场网点60余个,并有7家企业开拓了电子商务,临安茶叶已真正走出大山。

传承·保护·弘扬

今年4月,为期六天的“品饮中国·五洲茶亲”茶文化体验活动,分成十条线路,深度体验浙江十大名茶产地。临安是其中一站。来自韩国的安贤珉作为体验者之一,来到太湖源镇东坑村,入住茶农家中。接待他的郎利方是天目云雾茶制作技艺第九代传承人、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得知郎利方身份,安贤珉敬佩之意顿生:“期待向您学习如何采茶、炒茶。”

目前天目云雾茶传统加工技艺已列入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昌化大方茶传统加工技艺列入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非遗项目保护的仅仅是天目茶文化的一小部分,悠久的天目茶史是中华茶文化取之不竭的源泉。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弘扬天目茶文化,我市农业部门自五年前开始就组织人员着手搜集挖掘大量的相关资料,整理编撰《临安茶叶志》的初稿。在此基础上,一本更加系统囊括天目茶文化的《临安茶文化志》也已进入紧锣密鼓的编写筹备阶段。

“天目源”茶文化节、国际茶席展、茶祖文化节、中华茶点展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茶事活动在市茶文化研究会的组织下,依托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通过旅游、商贸、农业等部门的密切配合陆续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茶、喜爱茶。“茶为国饮、杭为茶都、临为茶源”的氛围日渐形成。

茶叶哪家好废茶叶发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