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中国茶文化的复兴:从日本茶道具说开去

2021-03-01 16:21:49热度:225°C

久進造 霰打金壶 中国嘉德

中国茶网资讯:我国的饮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茶饮方式到传统茶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礼仪化的精神层面的升华过程,日本茶道对器具、程式的重视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对于中国茶文化的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日本铁壶,日文称为铁瓶或急须,早在江户时代的典籍中有此名称的记载,其著名的产地有京都三条釜座、山形铸物、长滨的晴寿堂、京都的龙文堂与南部铁器。众所周知,日本的茶道源自中国,如今,与之相伴而生的日本铁壶,却在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正所谓格物致知,仅从做工来看,我们就不禁要感叹日本人的虔诚之心和精工之志了。一把铁壶的制作需要多达80道以上的工序,而要独自一人完成须修业至少15年,若要将自己的名字篆刻于瓶上,则需要近40年的修业时间。可以说,正是众多纷繁的工序中才诞生出那美曼多姿的壶型和复杂多样的壶上肌理纹样,才诞生出如此经久不衰的工艺作品。

“茶以清心,器以载道”,对器具的执着与尊崇意识反映到日本茶道的规矩到心,奉行茶道一丝不苟,最终成就了日本茶道。有学者认为日本茶道之所以留存,是因为日本人有恋物的习惯。因为国土资源的匮乏,所以在千利休时代人们就发现,无法在日本大规模使用“唐 物”,也无法像丰臣秀吉一样用黄金去建造自己的茶室空间,而应该重新认识物,有意突出物的灵魂世界。所以千利休去世的时候,做了一柄竹茶勺送给他的弟子,这茶勺被取名为“泪”,物与人结合为一,迄今为止,许多日本茶道中人的器物是需要代代相传的,很多人一生中只使用一个茶碗。

我想,与其说日本茶道重视器具是一种恋物,不如说是因为这是一种朴素的原始宗教意识——万物有灵论。因为万物有灵,所以这身边的器物便是有生命个体,便是家人、亲人、知己,所以要誓死相伴,永垂不朽。有了这种意识再看日本茶道,会发现它彰显的更多是一种人文关怀。所谓道,就是建立对特定器物的情感,用自己的手和竹木碰撞,做一个茶匙,一柄茶则,甚至去烧一个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虔诚之心创造一个可以视作知己的生命个体,这种重新建立起来的对物的情感,可以使人们更欣喜更深入地进入到茶的世界,这是一个物我两忘、物人不分的世界。

显然,目前中国的茶文化似乎没有这么深沉,中国茶文化追求的更多是一种闲逸的愉悦,不讲究着装,喝茶随意,不严肃、不庄重,喝茶清身提神,茶友互相沟通,大家共享这份时光。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普通市民,通过茶领悟到自然之美好,换取着一时的清净和轻松。而事实上,茶饮可以是一种诗意的消遣,而茶道绝不是世俗的随心散漫、聊过一生,而是一种自我实现、升华个体的方式,是一种在短暂的人生中对完美人性的无限追求。苏东坡曾说,茶的至美至纯好像一个道德卫士,可以使他抵御堕落的侵蚀。除了文人阶层,宋代的禅院也以饮茶助于修行。

秀峰造 满工雕樱锤打汤沸 上海泓盛拍卖

图片资料

因此,把茶道和饮茶方式区分开,当是推动中国茶文化复兴的第一步。茶道是一种生活方式,旨在修身养性、参悟人生,而饮茶方式仅仅是其中饮茶过程中的一组茶事动作。千利休草庵茶道影响到日本的建筑、庭院、服装和烹饪各个方面,而当下的中国,人们翻阅典籍,求教四野,试图寻找的所谓茶道依然只不过是一种饮茶方式。显然,无论是茶道还是茶文化,自当是饮茶方式在文化层面的升华,都自当有特定的礼仪规范和特定的行为模式,离开了崇高的精神追求和特定的行为模式,茶道和茶文化只能是止渴消遣的日常水饮而已。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追溯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从最初的神农尝百草而得茶,到魏晋时期的礼仪饮茶,使茶从普通的药草水饮成为一种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唐代的茶文化,更是有了明确的规范和法式,茶叶的采集、如何精制、茶具的使用和规制、泡茶法和饮用法,茶饮从日常生活中升华,开始成为精神领域的享受。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繁文缛节,形成了茶饮特有的规范礼仪,对雅致情趣的追求,使得饮茶空间雅致化,花木、盆景、雅石、茶果等要素逐步出现。环境的优美、饮茶时的心境、整个茶室空间的陈设,包括茶人应该如何插花,被日本茶道吸收的这些固定的体系和完整的传承,都应当是中国茶文化最精髓的部分。

目前来看,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已经发生在了中国的台湾地区。台湾地区最初复兴茶文化的时候,其基础是潮汕工夫茶并,属于明清茶文化在中国边缘地区的留存。台湾茶人去日本寻找的是中国茶文化的遗产,其中包括空间、茶具和喝茶的心境,明代大量出口日本的紫砂壶具轮珠大量回流台湾,成为茶人必备之物,而茶杯托等已经在大陆消失的茶具,也开始大量回购,重新出现在台湾茶人的茶席上。同时台湾茶人还努力翻阅中国古代茶书,寻找到自己的茶空间构造。从开始台湾的公共茶空间就借鉴苏州的园林风格,随着有现代设计意识、艺术经营理念和文化精英阶层的茶人的介入,台湾呈现出多样化的、真正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茶空间。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解致璋的清香斋、周瑜的紫藤庐、何健的冶堂、林炳辉的食养山房等。

可以说,台湾地区的茶文化复兴有两个值得肯定的地方,一个是这些茶文化的普及者都是文人出身,文人的特有修养造就了他们与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良好传承与心灵沟通,另一个是他们的兴趣在于复兴一种文化,并不追求谋利,这与中国茶文化中追求精神领域的超脱完美契合。不过,台湾地区的茶文化也有一定的区域性,因为其基础是以清香乌龙茶为根基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所钻研的泡法、器具的使用,更适合于乌龙茶的体系,因此大陆茶文化的发展还有着更多的选择、更大的空间。台湾著名茶人李曙韵这样评价到,未来的茶道,还是会在大陆崛起,因为这里有丰厚空间。无论是与茶有关的物的世界还是人的世界,都太广阔了。

从我国地域看,南北差异、物候差异,都使中国茶事呈多元化。云南的普洱、黑茶和黄山的安茶,长江流域的绿茶,福建和台湾的乌龙茶等,都有着自己的特性和专门的饮用方式。但是中国茶文化自当有自身特定的精神追求、人格蕴涵和特定的礼仪规范,由此,使得地域多元的饮茶方式,具有统一的特色鲜明的中国茶文化面貌。这样的中国茶文化复兴,就不仅仅局限于茶文化,而成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这样的复兴就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必将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呈现出光辉灿烂的美好前景。(编辑:贺小磊)

祁同伟茶叶茶叶红茶冰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4482590 25901872 18724636 46362715 27152136 21362420 24204843 48430326 03262051 20514053 40531730 1730187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65921) and MATCH(title) AGAINST('54482590 25901872 18724636 46362715 27152136 21362420 24204843 48430326 03262051 20514053 40531730 1730187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