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茶饮料实则糖分高添加剂多
中国茶网资讯:炎热的夏季,主打“健康牌”的茶饮料格外受宠。但专家表示,市场上的茶饮料基本都是调味茶饮料,存在茶多酚含量低、糖分高、食品添加剂多等不少问题,只能作为休闲饮品,与健康饮品并不能画上等号。
市售产品多为调味茶
7月23日,记者在华联、京客隆等超市走访发现,各式各样的茶饮料是饮料货架上的“主角”。除了常见的绿茶、红茶、冰绿茶、冰红茶外,品种更细分到乌龙茶、奶茶、茉莉花茶等。
在这些茶饮料的包装上,“用真正茶叶泡制”、“100%茶叶自然泡出”、“回甘如现泡”等广告词被特意突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不起眼的位置用小字标注着“复合茶饮料”、“调味茶饮料”、“调味茶饮品”、“原味茶饮料”等字样。那么这些不同叫法的茶饮料到底有何区别呢?
据了解,2008年我国就出台了《GB21733-2008茶饮料》国家标准,其中涉及原料、品名和成分含量的相关规定。该标准将茶饮料分为四大类:茶(茶汤)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以及茶浓缩汁。
标准中根据茶饮料类型不同,对茶多酚含量有严格的要求。其中饮料(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应≥300mg/kg,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应≥500mg/kg,乌龙茶的茶多酚含量≥400mg/kg,红茶、花茶茶多酚含量应≥300mg/kg。如不达标准,只能归为调味茶饮料。
而记者查阅市场十余种茶饮料发现,除康师傅、农夫山泉、原叶等品牌标注茶多酚含量外,娃哈哈、立顿等品牌并未标注茶多酚含量。其中,“东方树叶”红茶、茉莉花茶、绿茶三种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分别大于等于180mg/kg、280mg/kg、450mg/kg。康师傅绿茶、原叶绿茶、红茶的包装上则标注其茶多酚含量不少于200mg/kg。对比茶饮料(茶汤)理化指标,康师傅、原叶、农夫山泉的产品茶多酚都低于标准,只能归为调味茶饮料。
“目前市场上茶饮料基本上都是调味茶饮料,而调味茶饮料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茶多酚含量低。尽管国标规定各类茶饮料对应的茶多酚含量,但在标识上并没有强制,所以一些品牌为避讳茶多酚含量,索性直接不标注。”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表示。
茶饮料也是添加剂大户
茶水本属于健康饮品,那么茶饮料是否也如同茶水一般健康呢?
“国内市面上的茶饮料基本是调味茶饮料,口感清爽、味道甜美,但有利于健康的茶多酚等有效成分所占比例偏低,所以茶饮料对健康的作用微乎其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说。
记者查看多个品牌茶饮料的配料表发现,茶饮料也是食品添加剂大户,添加剂数量少则几个,多则达到十余种。比如,在娃哈哈的蜂蜜柠檬茶配料表中,除了茶叶、水等基础原料外,还有食用香精以及8种食品添加剂(苹果酸、柠檬酸、柠檬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六偏磷酸钠、维生素C、阿斯巴甜、安赛蜜)。康师傅绿茶中也含有6种食品添加剂。
茶饮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食品添加剂?董金狮指出,这些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保鲜、防腐、调味、使液体色泽亮丽、味道更清甜。“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基本对人体没有危害。但对于儿童而言,即便是许可使用的香精色素也不应食用。许多研究指出,人工色素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增加儿童患多动症、注意力缺陷等风险。同时,孕妇、老年人也应该减少食品添加剂的摄入。”
记者还发现,茶饮料中有关“茶”的标注也五花八门,有的企业标注茶叶,有的企业标注茶粉、茶浓缩液。“目前市场茶饮料配料表标注差异,主要源于茶饮料两类不同的加工工艺。第一类是使用茶粉或浓缩液加入香精色素进行简单的勾兑,营养价值较少。另一类是茶叶自然抽出工艺,通过茶叶浸泡尽可能多地提取出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维生素等有益健康的营养素,营养素相对丰富。”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理事长王旭峰告诉记者。
高糖高热量难解渴
记者还注意到,在目前大多茶饮料包装上的配料表上,排在前两位的几乎都是“水+白砂糖”。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茶饮料其实就是“白砂糖水”。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孙树侠表示,这类“水+白砂糖”茶饮料的含糖量偏高,而经常喝高糖饮料的人日后患肥胖、糖尿病的风险急剧上升。另外,夏季喝茶饮料并不能真正解渴,因为饮料中的糖分进入身体后要产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掉体内一定量的水分。往往是喝得越多,感觉却越渴。
董金狮也介绍,夏季喝茶的确能达到消暑的效果,但泡的茶和工业茶饮料不是一回事。“茶饮料经过工业化生产,会消耗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及维生素等营养物,其营养价值远不如冲泡的茶汤。同时茶饮料加入了一些糖和各种食品添加剂,多喝无益,只能作为调节口味的休闲饮品,不能代替茶。”他指出,用开水泡茶,不仅能消暑,而且茶叶中有多种天然维生素、矿物质,喝后对人体有益。
董金狮还建议,追求的天然、健康和原始风味,是未来茶饮料的发展趋势。茶饮料商家应该在工艺上有所改进,减少不必要的食品添加剂和糖,提高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还原茶饮料的“健康”属性。
广州茶叶市场蜜兰香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