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两岸茶产业发展接轨研讨会在漳平永福召开

2021-03-01 16:10:24热度:180°C

中国茶网资讯:7月26-29日,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简称“两岸协创中心”)主办的“两岸产业发展接轨研讨会”,在大陆第一批台湾农民创业园所在地——漳平市永福镇召开.来自两岸的茶农、茶商、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学术研究机构茶产业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共40余人参会。本次研讨会旨在为两岸产、官、学界就两岸茶产业合作、标准对接和通路建设等问题提供富有效率的交流平台。

在研讨会正式召开之前,与会人员参观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区。龙岩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于2006年7月经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准核心区永福镇挂牌成立;2008年2月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创业园以茶叶、花卉、蔬菜和休闲旅游作为主要产业;由于山地气候、产业与台湾阿里山相近,园区被台商誉为“大陆阿里山”,目前已入驻台资企业59家,其中高山茶企业48家,常住台商500多人。与会人员重点就观光茶园的建设、高山茶的生产制作工艺、茶文化交流与传播等环节进行了考察。

研讨会开幕式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邓利娟教授主持,两岸协创中心执行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巡视员范鑫分别为会议致辞,专题研讨则由刘国深教授主持。研讨会共分为六个议题,分别为“两岸茶农的心声与诉求”、“两岸茶业的加工及其合作”、“两岸茶业的检疫检验及其对接合作”、“两岸茶业的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两岸茶文化建设”以及“两岸茶产业对接合作及其路径”。

针对第一项议题“两岸茶农的心声与诉求”,南投县名间乡农会前总干事、台湾茶学协会教育委员长、金萱红茶创始人蓝芳仁基于近二十年来台湾茶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台湾海拔1500公尺以上土地已被政府收回,海拔500公尺以下区域则面积太小,茶农基本已无可耕作土地,产量难以提高;而增加可用于茶叶的农药品类、有机认证中有效降低农药空飘影响、控制劳力成本以及采取乌龙茶统一标示(包括茶树品种、产地、产季、品质及年度等信息),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台湾农民创业园台商联谊会会长、鸿鼎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鸿则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大陆经营生态茶园的经验指出,两岸茶产业各具优势,台湾高山茶品质优良,而大陆地区则拥有丰富的土地和市场资源,可以为台湾茶产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但在融资和品牌推广方面仍需政府予以重视和扶持。

针对第二项议题“两岸茶业的加工及其合作”,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尤志明指出,闽台乌龙茶产业合作已经成为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典范,但福建茶叶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与台湾地区仍有差距;福建省的茶机缺乏,现有茶机对茶叶的分选识别功能较差,应通过自主研发茶机而加以推广应用;同时应继续加大对茶叶品质数字化评价,并推动茶叶生产的创新工艺,努力确立新一代茶叶时尚风味新航标。安溪县农茶局局长蔡建明则总结了安溪铁观音茶的生产工艺、品质塑造与品牌推广工作,介绍了大陆首家茶叶生产技术学院——安溪茶学院的运作情况,并对安溪茶产业的发展给予乐观展望。

针对第三项议题“两岸茶业的检疫检验及其对接合作”, 台一企业集团首席顾问、台湾农业旅游发展协会理事庄瑞麟基于对台湾茶产业当前所面临问题的审视,主张推动茶叶产销履历制度,导入产业产品条码追踪机制与产品管控制度;建立茶叶产品农药抽检监控流程,逐步建构产业安全生产体系;加强推动茶园有机栽培,协助茶企业建立有机栽培模式,落实减肥、减药政策;建立技术团队辅导茶产业以实现永续经营,并推动茶叶验证制度及辅导。厦门检验检疫局食品处科长黄曦介绍了厦门口岸对台茶叶进出口贸易情况,重点说明了两岸检验检疫制度的异同:差异主要体现在禁限农药的品种和农残标准,但监管程序则是相似的;并强调厦门愿意在通关方面提供尽可能的便利措施,希望两岸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两岸产业检验检疫的对接。

针对第四项议题“两岸茶业的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大王茶叶公司顾问张如焱列举了台湾地区11类比赛茶种的特色、品质要求及评审标准,认为台湾比赛茶评鉴有助于茶农建立分级包装并促进茶叶销售,但也应建立评茶师技术证照制度(此一方面仍落后于大陆);主张秉持“创新研发、稳定品质、用心服务”的精神,全心投入茶叶研发制程,向有机茶叶方向发展,最终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茶叶和高品质的服务;并建议成立两岸茶友联谊基金会,定期于两岸各大城市联合举办展示会,推荐各地比赛绩优茶农或茶场参加展示会。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杰介绍了其公司的管理和营销经验,指出抓好建设产品力、渠道力及品牌力是企业营销成功的关键所在;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由此创造了在茶产业市场上喜人的营销业绩。

针对第五项议题“两岸茶文化建设”,泉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林华东教授指出,茶是两岸共同的文化生活,茶产业见证了两岸的同根同源和传承发展,茶文化则是提升两岸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并倡议两岸携手推进茶文化创意联盟,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对茶文化的传播力度,由此不断扩大两岸茶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善濡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春枝介绍了自己在欧洲、美洲、澳州等地多个国家举办台湾茶禅会的经历,表明中国茶文化对西方国家消费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目前两岸茶产业在茶文化方面的艺术厚度已经流失,反而滋生产业内的低端不良竞争;并主张努力培育茶叶消费市场,以茶文化为媒介,争取重新掌握茶产业的世界话语权。

针对第六项议题“两岸茶产业对接合作及其路径”,天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瑞河先生认为,大陆的茶叶品种多样,台湾的茶商具有丰富的行销经验,两岸开展茶产业的合作能够实现双赢;但目前台湾当局对于大陆销往台湾茶叶品种的严格限制既违背了经济规律,也背离了岛内民众要求发展两岸关系的愿望;如果随着两岸和平交流的加深,台湾能够开放大陆三川五岳的茶进入台湾市场,而不再需要通过第三地,那么两岸的专家就有机会坐下来研究中华茶产业发展标准与规范的对接问题,两岸茶商就可以携手合作,取长补短,共建“华茶”品牌,打造“华茶”国际话语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唐永红副教授认为,当前两岸茶产业发展各自面临瓶颈约束(台湾方面面临种植土地与劳力瓶颈、销售通路瓶颈;大陆方面面临种植技术瓶颈、产品声誉瓶颈;两岸共同面临国际市场开拓瓶颈),因此,两岸茶产业应合作发展,以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附加价值,突破发展瓶颈,做大做强华茶,弘扬华茶文化;而事实上,两岸都具有推动茶产业对接合作的动力与基础--两岸具有丰富的生产要素(资金、劳力、土地、技术)、庞大的内需市场、共同的中华文化,可以支撑规模化发展以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支撑差异化发展以满足多元化需求,可以支撑品牌化发展以提升附加价值,可以支撑标准化发展以建构声誉与话语权;两岸茶产业可以从种植、加工、销售、标准(种植标准、加工标准、卫生标准、服务标准、进出口检疫经营标准的共建、互认、培训)、品牌等多方面展开合作;为此,两岸当局应相互开放(产业投资、产品市场、技术转移)以为合作提供前提条件,应进行组织建设(搭建两岸产官学界共同参与的专家委员会、决策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以为合作提供体制保障,应通过业界与官方共同投入以建立两岸产业合作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合作发展过程中的公共性支出和引导性支出)。

围绕上述议题,与会者进一步展开讨论,提出各自见解,为两岸茶产业的发展和接轨献计献策。

研讨会结束之前,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作总结发言。李非教授指出,本次研讨会涉及茶叶种植与加工、农药检测、品牌管理与通路建设、华茶文化建设等广泛而深入的议题,且充分发挥了“研讨”的功能,与会者得以充分交流观点并寻求共识,从中揭示了制约两岸茶产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必将促进两岸茶产业从业者的相互认知和相互接纳,推动两岸茶产业有效对接与深入合作,最终为华茶占领国际茶叶市场贡献智慧力量。(作者:王华)

茶叶期货茶叶生产厂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3291622 16221872 18721890 18905021 50212302 23025325 53252951 29512576 25764948 49484454 44542765'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65458) and MATCH(title) AGAINST('33291622 16221872 18721890 18905021 50212302 23025325 53252951 29512576 25764948 49484454 44542765'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