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茶为何“香”不过外来茶?
中国茶网资讯:近日,湖南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湖南茶叶产业将重点布局长沙县、宁乡县等33个县市区。作为传统茶叶生产地区的浏阳,并不在这一名单之列。
这让众多浏阳人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屡获金奖的浏阳茶,为何被排除在省政府的视野之外?“主要是品牌没有打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
实际上,不独茶叶,还有大米、花木等在内的浏阳农林产品,在发展道路上都面临着“品牌缺失”的现状。问题出现在哪里?又可以从哪些角度破局?我们深度呈现农林产业现状,参考外地经验,推出“农产品品牌之路”系列深度报道,以期为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盛夏时节的茶场早已没有了采春茶时的热闹,位于淳口镇的淳峰茶业和银峰茶业两家公司的茶场里一片静谧,但是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心里却颇不平静。
淳峰茶业的罗平国,在上世纪60年代初浏阳茶业开始大规模发展时,就已是茶场工人,现在他和儿子罗强经营着淳峰茶业公司。
在茶叶中浸淫了几十年,对于浏阳落选“湖南茶叶产业重点布局”的结果,罗平国并不意外,因为“浏阳茶叶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
屡获金奖,却“叫不响”品牌
浏阳的茶叶种植,与长沙县同期,比宁乡县早。据罗平国介绍,上世纪60年代,浏阳出现了开荒种茶潮。“当时,几乎每个乡镇都种茶,北乡最集中。”半个世纪过去后,浏阳的茶叶主产区依旧在北乡,但只剩下淳口两家规模较大的企业。
原因是,早期茶厂一直处于粗放式生产。“以粗加工为主,基本都是做低档茶。”罗强说,这种生产方式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90年代。
生产模式落后带来的是市场淘汰。许多小茶厂产量低、品质差、销不出,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茶厂就此荒废。
直到小厂轮番倒闭,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茶叶品质的重要性。上世纪90年代,有一批茶厂工人到浙江等著名的产茶区学习,带回新技术和新品种,罗平国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次的“走出去”,产生了浏阳茶叶的第一个品牌。1997年,在“湘茶杯”名优茶评比中,浏阳茶叶崭露头角,获得银奖。但是,在参选时,这种茶却连属于自己的名字都没有。
“送茶叶过去的就是几个种茶的农民,哪懂起什么名字。”当时,对于罗平国那一批闷头种茶的人来说,品牌是个遥远的词语。直到获奖回来,这种茶才取了“大围山翠峰”一名。
据银峰茶业总经理熊鼎新介绍,浏阳还有几个品种的茶都曾获奖。“浏阳河银峰”就曾在2003、2005、2007年连续三届获“湘茶杯”金奖。
尽管获奖不少,但直到如今,浏阳茶叶依然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熊鼎新说,相比外地同品质的茶,价格偏低,究其原因就是“品牌不大”。
而在罗强看来,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的投入过程,浏阳茶叶早期根本没有这一块的投入,薄弱的基础上,短期内难以形成大品牌。而企业之间也没有合作,统一去打造一个代表浏阳茶叶的品牌。
这种品牌成长速度,显然跟不上市场要求,至今说起浏阳茶叶,本地人都难以说出一个代表性产品。而同期种茶的长沙县,金井绿茶已相当有名。
数次尝试,走不进本地市场
品牌首先要求的是知名度。浏阳茶叶,在本地人中都不出名。记者采访了10位茶客,有3人不知道浏阳本地生产茶叶,5人知道浏阳淳口产茶,但不清楚是什么品牌,还有2人在提到浏阳本地茶叶时,认为是北乡常喝的烟茶。而事实上,浏阳淳口产的主要是绿茶。
与这种“众人不知”局面相对应的,是浏阳的超市中没有本地茶可买。在北正路比一比超市,记者看到茶叶货架上,有省外如河南省的“天潭”品牌,也有湖南的“怡清源”品牌,却没有浏阳茶叶。
“我们这没有。”导购员说,很少有人会提出要买本地茶。记者接连走访了城区的四家超市,发现在这个消费者较为集中的平台,都难以找到本地茶踪影。
目前,浏阳产的茶叶外省销售较多,而针对本地市场,主要是机关用茶和礼品茶这两个渠道。过窄的销售渠道,导致本地市场对浏阳茶叶的消化量不到一半。
为什么放弃了超市这一平台?罗强和熊鼎新都表示,曾经想过要打开产品知名度,因此尝试进超市销售,但最后的结果却并不如意。
“进超市又有一套复杂的价格体系。”罗强说,超市主要是做低档茶销售,对于这类产品必须薄利多销才能盈利。进入超市,需要协议一个利润空间,部分超市还有入场费,这样产品就不得不提价。
浏阳茶叶难以在价格战上胜出还有另一个原因:成本高。没有规模效益,而聘请采茶工人的工资越来越高,直接导致浏阳茶叶本身定价就比其他地方高,一旦进超市提价,更难产生价格优势。淳峰和银峰两家企业在尝试进超市后,都明显感觉到“卖不动”,最后只能放弃。
随后,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旅游景点,在浏阳各旅游景点都铺排了产品,但依然销售冷清。罗国平说:“毕竟不像西湖龙井一样形成了气候,没有人大力吆喝,别人根本不会买。”最后,企业将铺货范围缩小到了梅花小区等特产街。
经过这样的多次尝试,浏阳茶叶依然没有被广大消费者记住。现状是:没有品牌,产品卖不动;产品卖不动,难以进一步打响品牌。如此循环,便直接导致浏阳被排除在名单之外。
茶庄观点
浏阳茶叶缺少“特点”
茶庄是茶叶消费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浏阳茶叶依然鲜少露面。记者走访了梅花小区、天马路的多家茶庄,均没有浏阳茶叶出售。
在梅花小区的誉德茗茶,当记者说明想要购买浏阳本地茶时,老板表示店里从来没有进过货,“或者你可以买金井绿茶。”当问到为何不卖本地茶时,老板表示,本地产的茶主要做小袋分装,如果进货之后拆分来卖利润将受影响。
七碗茶庄的老板孙端则给出了更直接的答案。“做茶叶生意,进货无非一个标准:同等品质、价格最优,同等价格、品质最优。”而在她看来,浏阳茶叶显然还达不到这一标准。
现在茶庄出售的茶叶,销量最好的是中高端产品,价格从200元到600元一斤不等,价格高的可以上千元一斤。在许多茶庄老板看来,卖茶卖的不仅是品质及性价比,也是卖一种文化,而浏阳茶叶缺少的就是文化。
“做茶做得好,营销很重要。”孙端认为,浏阳茶叶没有形成品牌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吸引人的地方。而这个所谓的“特色”,包括茶叶形状、茶汤色泽、口感味道等各方面,同时也包含历史文化的底蕴。
“但是浏阳茶叶现在没有这些,如果现在给同样价格、品质的两种茶给我卖,对于浏阳本地茶,我不知道该跟客户说什么。”茶庄老板们认为,这种情况源自浏阳茶文化的根基薄弱,没有积淀。
要怎样改变目前的局面,茶庄老板也提出了建议:各地学习改良品种的同时,加大投入营销,提高知名度。但是,他们也认为这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不是靠几个企业单打独斗能实现的。
网友观点
“笼统研发新产品,不如全力打造一个品牌”
7月25日,在浏阳网举办的第三期浏阳发展沙龙上,网友对浏阳茶叶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还有不少网友跟帖参加讨论,以下截摘录部分观点:
网友“子在川上”:浏阳茶叶可以努力争取更多的帮扶政策,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同时茶园是否可以考虑做成生态旅游、观光产品,帮助打开知名度。
网友“临江轩”:喝茶快七年了,谈谈感觉,浏阳一定要发展本地茶业,多开直营店,让浏阳人都知道这个产品。还可以把浏阳茶叶打造成为特产之一,让旅游者带回去,包装上面也要考虑做出特色。
网友“浏阳城外”:个人认为,浏阳目前不仅仅是茶,很多行业都缺乏品牌效应,很多企业没有专注于打造单个品牌,其实,笼统的研发新产品,不如全力打造一个品牌。
网友“浏阳市淳口文联”:在茶叶种植方面可以吸收民间资本的注入,在投资商业风云变幻的情况下,可以引导老板从事茶叶种植,也可以以合作社的方式,引导农户种植,到时可以收购新鲜茶叶,互惠互利。据本人调查,种植茶叶的经济效益比油茶、果树种植见效快,风险小,利润高、受益长。
网友“天地之间”:我觉得茶园可以搞搞比茶树的鉴赏活动,根据不同海拔,不同温度、湿度状态,划分一些区域,同样工艺制作,让大家品品差异,慢慢形成我们自己的茶王,就像杭州一样。慢慢地形成影响,既然是文化,就不可能一蹴而就。
太原茶叶店班章茶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