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局浅析:重庆茶被“鸠占鹊巢”?

2021-03-01 13:41:25热度:129°C

江北区南桥寺市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大门口,两名博士正在进行茶艺表演。

一位茶商在现场展示茶叶品种。

2013年4月14日,南川区乾丰茶园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游玩。

核心提示

上月举行的2013中国(重庆)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传出消息,重庆人去年茶叶消费额达到60亿元,位居全国主要大城市茶叶消费的前列。但作为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之一,重庆茶叶市场却多被龙井、铁观音、普洱等外地茶占据,本土茶的销售占比不到10%——

外地茶大军“犯境”,本土茶“九成阵地失守”

春节临近,茶叶消费又渐入“高潮”。

1月7日,江北南桥寺恒康茶叶批发市场。“静心茶叶”店店主周先生早上开门后就忙着接待客户,很难停下来休息。

“我们店里卖的茶,价格仅是商场和超市的1/3。”周先生说,店里礼品茶的价格灵活,从百多元一盒到上千元一盒不等。最忙的一天,礼品茶销量接近一百盒。

为了备战节日市场,早在上月初,周先生就将橱窗里摆放多时的茶叶筒,换成了礼品盒,这些茶盒占据了他橱窗的3/4的面积。

不过,“静心茶叶”店里的数十种礼品茶中,铁观音、龙井等外地茶占了近九成,永川秀芽、巴南银针等本地茶却屈指可数。

周先生说,店里的礼品茶中,铁观音和普洱卖得最好,买绿茶市民多数也爱选择龙井和碧螺春,“龙井、碧螺春档次高,口味独特”。

本地茶冷、外地茶俏的囧况,在多家商店出现。在南桥寺茶叶批发市场大茶福茶叶配送中心,“永川秀芽”的部分品种还较平时打了九折。

“不仅是临近节日,平时,我们店里也是外地茶卖得比本地茶好。”大茶福茶叶配送中心店主文先生说,他每年要卖掉上万斤茶叶。外地茶品种多,销得快。“永川秀芽名气、产量有限,销量赶不上外地茶。”

渝北区新南路某超市烟酒柜台,本土茶也PK不赢外地茶——记者发现,商家把龙井、铁观音、普洱等外地茶都摆在了橱窗较为显眼的位置,而本地茶只有永川秀芽、渝云秀芽礼品盒,且都摆在了柜台底部,顾客如果不低下头,根本留意不到。

该超市销售员张丽(化名)介绍,最近超市的茶叶销量较平时上涨近两成,买西湖龙井、铁观音的客户多,“除非是送外地人,顾客不太爱买本地茶。”

外地茶大军“犯境”、本土茶“抵抗”乏力的情况,在我市并不罕见。上月举行的2013中国(重庆)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传出消息,重庆每年消费茶叶约60多亿元,位居全国主要大城市茶叶人均消费的前列;但龙井、铁观音、普洱等外地茶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本地茶占比不到10%。

品牌弱名气偏小,本土茶遭受“差别待遇”

“重庆人爱喝茶,且重庆是我国茶源地之一,茶叶品质并不输给外地品牌。”重庆茶叶商会会长司辉清介绍。

西南农大教授刘勤晋至今记忆犹新:2000年前后,他带了一包永川“渝州雪莲”(又称“渝州龙井”)去看望农业部一位品茶专家。专家品后赞不绝口,连称“极品”。

可这种好茶在市场上的境遇却很尴尬:以每斤100多元的价格卖给江浙茶商,别人混进龙井后,摇身一变一斤要卖上千元!

“重庆茶被卖到外地,充作其他茶叶原料的情况并不鲜见。”南桥寺恒康茶叶批发市场经理陈卫东说。

“因为品牌弱,重庆茶陷入了一个怪圈:没有名气卖不起价——卖不起价就没钱做广告——没有广告更加没有名气。”陈卫东认为,重庆地处全国名优绿茶生产带上,这个带上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竹叶青等名茶,它们有很强的茶文化,也有神秘感。不少人觉得品这些茶上档次;相比之下,本地茶茶文化缺乏,往往是被视作解渴的“大路货”。

重庆“云岭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全说,本土品牌有“永川秀芽”等上千元一斤的茶叶,但与同级的龙井、碧螺春相比,其价格仍然相差几倍。

因为价格低,许多批发商不愿主动推销本土茶。盘溪茶叶批发市场茶商杨云透露,店里最好的“永川秀芽”,利润只有铁观音的一半;有些本地花茶,一袋利润只有几毛钱。

本土茶和外地茶的身价不同,还让茶园和茶农也受到“差别待遇”。四川省蒙顶皇茶重庆总代理“静心茶叶”店店主周先生透露,他们店对接有茶叶加工厂从四川和重庆两地茶农手中收购茶叶。同品质的情况下,卖“永川秀芽”的茶农收入,可能是卖“蒙顶皇茶”茶农收入的一半。

涪陵区联辉茶叶合作社理事长唐联辉介绍,她们的农户种植浙江安吉白茶,收购价是本地产普通绿茶的三倍。

外地茶抱团闯市场,重庆茶却爱单打独斗

重庆茶为什么会被外地茶“杀”到家门口,以致于出现“鸠占鹊巢”的情况?

重庆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节明认为:“重庆茶起步慢,错过了上世纪90年代创品牌的好时机。如今虽有‘巴南银针’、‘永川秀芽’等名茶,因为宣传不到位,这些茶在重庆名气大,放在全国就‘小气’了。”

1990年前后,国外对中国红茶实行禁销,重庆作为红茶主产地之一受到冲击,渝企一度迷茫。待它们清醒过来,龙井、铁观音等外地茶早已培育出品牌,强势崛起。

以知名度直追“西湖龙井”的浙江新昌县“大佛龙井”为例,九十年代初,新昌茶叶有几十个牌子,品质良莠不齐。看到茶农各自吆喝,毫无竞争力可言,该县决定统一建设“大佛龙井”这一品牌。

作为全国最早具有品牌意识的产茶区之一,新昌县政府1994年就组织了“中国名茶之乡”的申报。1995年春,该县县长带领茶农进京闯市场,成为佳话。

2003年起,“大佛龙井”在济南举行了国内首次“万人品茶会”、与北京老舍茶馆合作举行“大佛龙井”送佑安医院抗非典、“大佛龙井”慰问鸟巢建筑工人等系列宣传活动,总花费不过数百万元,却创造了“眼球效应”。

“全国人民都知道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那是人家抱团作战的结果;重庆茶企,很多还在单打独斗。”提起本土茶,司辉清连声叹息。

20多年前,福建安溪也遭遇分散生产、利润微薄等困惑。当地成立了“安溪茶业共同体”,各方齐心协力,统一使用国家批准的“安溪铁观音”、“安溪黄金桂”产地证明,统一广告策划,并对茶叶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结构优化。抱团作战,在很大程度上分解了品牌成本,化解了市场压力。2013年,安溪县涉茶总产值已超过百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重庆,只要有两百亩以上的优质茶园、城里有个门市,赚20%的利润并非难事。行业进入的“低门槛”,导致了茶企不思进取,不愿花钱做宣传。南川某大型茶企,每年盈利约3000万元,广告投入两万元。

与其他地方相比,重庆茶的营销也做得很不到位。全市现有茶企600多家,多是“麻雀型”企业,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各唱各的调,各卖各的茶。反观四川“竹叶青”集团,有几千亩示范茶园,原料主要由茶农和专业合作社提供,集团工作重心放在加工、营销上,“竹叶青”不到10年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盼培育品牌,加强行业整合

张节明介绍,重庆茶叶产业已进入稳步发展期,产值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市场“总盘子”接近10亿元。龙井曾在重庆有原材料基地,因挡不住本地茶的发展势头而搬迁。(编辑:贺小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茶叶末釉瓷器茶叶包装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8723054 30543919 39194686 46860326 03265456 54563976 39761872 18721727 17270116 01168015 80155328 53284021'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59371) and MATCH(title) AGAINST('18723054 30543919 39194686 46860326 03265456 54563976 39761872 18721727 17270116 01168015 80155328 53284021'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