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打造百亿茶产业 泸州纳溪特早茶迎来又一春天

2021-03-01 13:07:03热度:193°C

中国茶网资讯:春雨潇潇,早吐翠。连日来,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万亩特早茶基地一派繁忙,广大茶农正抓住晴好天气采摘春茶。“今年茶叶行情不错,目前鲜叶平均每公斤卖到了160多元……”种植大户王荣华说,从正月十五早茶开采以来,天天都雇人来帮忙,硬是忙不过来。从二月上旬开始,作为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纳溪特早茶”已悄然上市,撬动着火热的茶市。

纳溪特早茶基地 崔成茂 摄

“特早”领跑 茶产业擎起一片天

纳溪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与低山区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3℃,年降雨量1184毫米,年日照时数1172小时,农业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尤其是在早春1—3月平均气温高于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东部,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纳溪是最适合发展特早名优茶的区域。发展特早茶,纳溪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据史考,在陆羽《茶经》中记有 “剑南下列八个州都属产茶区:即彭州、锦州、蜀州、邛州、眉州、雅州、泸州、汉州……”,并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

依托特有的地理和气候优势,纳溪区 “优势优先”发展茶产业,引进福选9号、福鼎大白茶、乌牛早、平阳特早等一批名优品种,建立起名优茶生产基地和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2013年,纳溪区强势提出打造“百亿茶产业”发展目标,强力推进“中国特早茶示范区”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特早茶标准化基地21万亩,投产面积13万亩,年产茶叶6850余吨,综合产值15亿元。全区茶叶加工企业有40多家,拥有凤羽、凤瀚源有机茶、“早春二月”和梅岭雪芽等国家、省级知名茶叶品牌,特早茶产业已成为了纳溪最具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和支柱产业。

规模化发展 夯实100亿产业基础

“我家的茶叶已经采了10多天了,最近天气回转,茶树抽芽快,我的茶园每天都会采上10多斤鲜叶。”3月15日,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瀚源有机茶基地,种植大户王开华一边忙着采摘茶叶一边说道。在与其聊天中,记者了解到,眼下,王开华的种植的10多亩伏选茶正值采收时节,按照收购价每公斤140元计算,他今年茶叶纯收入至少有15万元。

纳溪区白节镇瀚源有机茶基地,茶农在采摘春茶 金其云 摄

2013年,纳溪区完善和调整“13431”发展战略,提出了做强做大100亿茶产业发展目标,制定了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全区茶叶投产面积实现30万亩,茶叶综合产值实现100亿元”的宏伟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群发展”的原则,纳溪区以产业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护国、天仙、白节、大渡口等镇为重点,选用乌牛早、平阳特早等无性系良种茶树品种,整体推进特早茶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全省第二大有机茶基地一个,核心区面积 2000 亩,辐射面积10000亩;建成无公害茶基地4个,省级茶叶万亩亿元示范区4个。同时,纳溪区结合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整体布局,积极整合农业、国土、水利等项目,强力推进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民依法流转土地,集中成片新发展特早茶,全力推进茶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

茶叶食品质量安全是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纳溪区加强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印发了《纳溪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工作方案,要求各产茶重点镇把推进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积极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有色粘虫板、生物农药以及农技措施等技术手段对茶树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控,依托茶叶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加强茶园投入品统一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专业化打造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引智助力发展特早茶产业,是纳溪区落实“三个三”要求的生动实践。2012年,纳溪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纳溪特早茶产业发展迈入一个崭新阶段。

纳溪区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依托专业合作社对示范区进行全程服务,实行“五统一”管理,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引进专业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进入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为特早茶产业基地的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构建“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工作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和茶叶加工种植能手,完善了“区、镇、村”三级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了特早茶产业发展投入机制,每年设立400万元的特早茶产业专项发展基金,集中用于特早茶产业的基地建设和品牌打造。同时,对发展茶产业的农户,纳溪区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进一步提高茶农种茶积极,扩大茶叶种植规模。

龙头企业实力增强。纳溪区加大对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与培育,遵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茶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扶强凤羽、 “瀚源”、和“早春二月”等龙头企业,通过“专合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为茶农提供生产指导、市场营销信息,组织鲜叶销售,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目前,全区共组建了茶叶专业农民合作社9个,茶农近20万人,茶叶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组织化程度有效提高。

“两年前我开垦20亩荒山种植特早茶,政府不仅给我们提供茶苗,还安排技术人员全程作指导,明年茶园投产后,每亩至少可以收入4000元。”2012年,在外打工多年的白节镇团结村6组村民韩中华,看到村民发展茶叶走上了致富路时,他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在家乡发展茶叶产业和林下鸡养殖。

品牌化推动 三产联动效应凸现

800元,1万元,这两个数字曾让护国镇茶叶站站长代彬很纠结,“最好的明前茶800元一斤卖给外地客商,人家一贴牌、一转手,就卖到了上万元。”

品牌就是效应,品牌就是生产力。凭借“特早”和“有机”优势,纳溪特早茶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从卖原料转向卖产品,为此,纳溪区广大茶农和茶叶业主很兴奋,纳溪特早茶终于有了自己的品牌。

纳溪区坚持“宣传统一,行业规范,运作有序”的原则,充分发挥品牌资源优势,为“特早茶”搭建良好的宣传和交流平台。目前, “纳溪特早茶”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纳溪区已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特早茶之乡”。 按照“政府搭台、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协会参与”的原则,围绕打造“纳溪特早茶”、“瀚源有机茶”等公共区域茶品牌,纳溪区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华夏特早茶节”和两届“中国·四川首届茶叶开采活动周”等系列节庆活动,弘扬纳溪早茶文化,提高“早春二月”、“瀚源有机茶”和“凤羽”等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瀚源有机茶”、 纳溪特早茶“早春二月”分别荣获第五届“中茶杯”特等奖、2012中国(四川)首届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和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会金奖等称号。

一年一度的“中国·四川茶叶开采周活动 金其云 摄

同时,纳溪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挖掘农业文化内涵,突出农业“生产、生态、休闲”功能,努力实现三产联动。目前,天仙茶溪谷、护国梅岭茶庄等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示范园已初显效应,在提升纳溪旅游知名度的同时,实现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

外地游客在茶叶基地体验人茶采摘 金其云 摄

巧念“种采经” 小茶叶挺起增收“大梁”

“摘茶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要讲个眼尖手快。” 刘能芬是纳溪区护国镇永江村的一名妇女,自茶园开园,她就来到的茶园基地里打工。据茶厂老板阎洪贵介绍,一个熟练的采茶工人每天可以采摘鲜茶叶3公斤,按每公斤50元的工价计算,一个妇女每天可以轻松挣150元。目前正是采茶好时节,在纳溪区护国、白节、天仙等镇的茶叶基地,随处可见一个个的忙碌身影。据悉,仅今年春节采摘,采茶就地吸收富余劳动力近3.5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近400万元。

茶农出售茶叶 郭峰 摄

“今年这茶叶收益可以哦,相比去年,我纯收入都多了两三万余元了。”在纳溪区白节镇瀚源有机茶厂的鲜茶叶收购处,茶农韩中树出售一背篓鲜茶,收了400多元。韩中树说,今年他家投产的茶有15亩,茶叶收入有11万余元。茶农种茶的积极性高涨,茶农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对茶园进行精细化管理,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在纳溪区,像韩中树这样今年实现增收致富就有500多户。

吴洋青是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茶叶生产业主,他从2010年开始从事茶树种植和茶叶加工和销售的工作。依靠种茶和茶叶加工,他每年的纯收入达70万左右。 在护国镇梅岭村,像吴洋青这样的村民10户,他们通不仅有自家的茶园,还办起了小型的茶叶加工厂,除了加工自家产的鲜茶外,也通过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来收购其他茶农的鲜茶,抱团发展共同致富让梅岭村村民生活越过越好。

据纳溪区农业局副局长刘运春介绍,今年春茶鲜叶价格和茶叶总体价格同去年相比分别上涨8%和15%,全区预计可产名茶6500吨,茶叶综合产值可达1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达3000余元。

茶叶与茯苓野生茶叶树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0825276 52761657 16575058 50581872 18721890 18905021 67825461 54613641 3641471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57960) and MATCH(title) AGAINST('20825276 52761657 16575058 50581872 18721890 18905021 67825461 54613641 3641471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