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茶”逆市闯出转型路
“千年古刹灵岩寺,灵山秀水长清茶。”作为我国中高纬度茶代表,长清茶曾一经上市,就因其小米汤、板栗香、叶肉厚、耐冲泡等诸多特点备受泉城人民青睐,产量规模也节节攀升。然而与此同时,受外来茶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山东茶叶市场频频降温,产业转型势在必行。2015年,长清区茶园进入大规模初采期,采摘面积达到4000多亩,面对新形势,如何继续做大做强长清茶产业,实现历史新跨越?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长清茶人正试图为转型中的长清茶产业打开一条突围之路。
以质量和创新求生存
由于长清茶种植地纬度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所以鲜叶中叶绿素、蛋白质、多酚类物质含量高,受到消费者好评。也正因如此,严把质量关,保障茶叶品质,成为保护长清茶品牌、促进其转型升级的基础。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自2012年8月长清茶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以来,长清区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长清茶”地理标志管理的通知》,建立健全“长清茶”规范化管理体系,全区形成了上下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同铸品牌的发展格局,促进用标企业都按照协议严格落实基地驻厂员和质量安全员制度。
除严格地标管理,长清茶还积极开展新技术产品研发,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推陈出新打市场。南湖玉露引进了江北最先进的自动化红茶绿茶复合型生产线。济南圣虎山茶业有限公司依托科研院校在茶园开展了茶树无性系栽培繁殖实验研究。公司还引进种植台湾金萱乌龙茶等新品种,改变生产模式。“乌龙茶一般采用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制作,正好对夏秋茶进行充分利用,可实现机械化采摘,相对于济南传统的红绿茶加工成本更低。”公司负责人刘广荣说。
行业协会迸发凝聚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携手闯市场是长清茶叶企业的共识,面对市场寒冬,长清茶叶企业抱团取暖。
2014年6月,长清区农业局组织当地6家茶叶种植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联袂出击,抱团亮相第八届国际(济南)茶产业博览会暨山东第二届茶文化节。在为期5天的展会上,长清茶企开展了以“四个一”(一支团队闯市场、一场拍卖立口碑、一个大会促推介、一次体验游茶园)为主题的营销活动,合力叫响“长清茶”招牌,成为茶博会的一大亮点。
抱团参展的企业大都来自于济南市长清区茶叶协会。“吸收新会员入会,就是希望广大同仁能够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加强行业自律和品牌推介,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消费氛围,携手打造长清茶区域公共品牌。”协会会长秦旭昌告诉记者。据悉,目前济南市长清区茶叶协会已发展会员单位30个,其中长清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9个,茶叶批发、零售单位7个,包装企业1个,木鱼石茶具制造企业2个,科研单位1个,实现了产业链全覆盖。
“互联网+”助力开拓市场
为拓展市场,长清茶依托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开始由单一的线下销售向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转变,立泰山、南湖玉露、圣虎山等茶叶龙头相继“触电”,开辟了“互联网+”销售新模式。
山东立泰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电子商务团队将触角伸向线上销售渠道。公司现有电商团队员工15名,团队与茶园生产基地和公司销售部紧密配合,开发出独立的线上产品线,在淘宝、京东等4个平台建立5家网络店铺,今年将继续发展京东商铺,并且进驻1号店。
“我们一个门店一年支出要10万余元,电商渠道能大大节省成本。”南湖玉露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宗江说。除电商销售外,不少茶园还通过农业休闲游类手机软件拓展休闲采摘观光游市场,南湖玉露泉城茶博园已挂牌成为山东省旅游摄影创作基地。圣虎山茶业有限公司茶园也于今年“五一”迎来近百人次游客。(本报记者 周历 通讯员 王玉军 陈相浩)
福建茶叶生产茶叶店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