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通讯:四川宁南十万蚕农的生态致富经

2021-02-28 13:30:00热度:260°C

中新网凉山5月26日电 题:四川宁南十万蚕农的生态致富经

作者 贺劭清

“十年前村民吃饭前会往碗中倒水,只为了让沙石沉在碗底。”26日清晨,刚“送走”33张春蚕的严世友在自家桑田地里哼着彝族山歌,等待着收购玉米的商贩上门。在严世友身旁,是绵延金沙江畔数十公里的防风树林与22万亩碧绿桑田。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严世友养殖的春蚕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的缫丝厂内,由上百名手法娴熟的工人制成生丝。几天后,这批生丝将在江浙的丝织品生产商的车间内华丽变身,出口至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

被誉为“中国蚕桑之乡”的宁南是10.2万蚕农的“家”。或许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片山林掩映、千回百转的“世外桑源”,十年前还是一片飞沙走石之地。

“那时我们也种桑养蚕,可只是见缝插针般种在房前屋后,没有规划也没有规模。”严世友回忆,单纯种桑养蚕收益并不如种植经济作物,所以当时规模种植桑树的村民寥寥,更有村民选择在刺鼻的缫丝作坊中劳作以补贴家用。

“家临金沙江,吃水不满缸,种地一片坡,收获一箩箩。”宁南县蚕业局局长李兴盛用这四个短句形容十年前环境日益恶化的宁南。“当时我们推广桑园套种模式,除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因成熟桑树发达根系能很好的涵养水土。”

2006年,蚕桑业生产量和出口量占全球逾80%的中国启动“东桑西移”工程。为避免超载放牧、农耕造成的水土流失,严世友在蚕桑专家的指导下,第一次探索将土地规划为数条宽窄行,窄行种植桑树,宽行则套种黄豆、花生、玉米、土豆等低竿经济作物。

十年后,这种宽行6尺、窄行2尺、株距1.5尺的栽桑模式被蚕农们亲切的称呼为称为“6215”。

“这样每亩地的桑叶可养蚕4张,收入8000元,同时套种的经济作物可收7000元左右,每亩土地的经济效益可达到1.5万元。”头包白巾的严世友蹲坐在地,随手抓起一把泥土嗅着说。

在宁南蚕农看来,桑树上的桑叶除了供蚕食用,还能制成茶叶停在客杯中,结出的桑椹亦能入酒、酿醋,幼蚕的粪便还可以做成蚕沙枕……这条由桑叶到蚕丝的生态致富链正源源不断的为他们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如今,宁南刺鼻的缫丝作坊已被环保、现代化的工厂所取代,大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先后投入使用,“6215”栽桑模式也在该县10.2万蚕农中得到推广。据统计,2014年宁南10.2万蚕农养蚕27.23万张,户平养蚕收入17700元,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均列全国第一。

伴随着河谷的干热气候,金沙江畔万亩桑田碧绿喜人,几天后,新一批的夏蚕将进入严世友的养殖厂房。“2014年我农场年养蚕已达到230张,这都是我们尊重这片土地后,土地给与的慷慨馈赠。”严世友笑道。(完)

中闽魏氏茶叶茶叶吸味吗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5084922 49220326 03264336 43362008 20083694 36943647 36474214 42144582 45821847 18473709 37092136 2136419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49097) and MATCH(title) AGAINST('45084922 49220326 03264336 43362008 20083694 36943647 36474214 42144582 45821847 18473709 37092136 2136419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