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3天跨越2000公里 小罐茶携手《中国国家地理》发现台湾好茶

2021-02-27 21:14:11热度:149°C

提起,每个人都很熟悉。在上百种历史名茶中,台湾乌龙茶鲜明的个性让茶客一见倾心。汤色清亮、滋味醇厚、独特的香气在口中回味悠长,在令人愉悦的享受中,也不禁让人心生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地理环境才能孕育出如此醇厚的味道,又是怎样的技艺才做出如此幽雅的香氛?   10月30日,小罐茶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同前往宝岛台湾,踏上“发现”台湾茶独特之美的旅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云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茶叶专家李旭作为“发现大使”,前往台湾探访“小罐茶台湾高山乌龙茶”和“小罐茶台湾冻顶乌龙茶”的产地。著名摄影艺术家林铭述全程见证了这段从城市到原始森林,从原茶产地到制茶工厂,跨越2000多公里的探寻之旅。   发现高海拔:一片2100米海拔的神奇叶子   昂然的中央山脉,挑起台湾屋脊,条条河川,顺势而下,为农作物的生长带去不可或缺的水源,高山的灵气孕育了高山茶、高山高丽菜等特有物种,更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高山云雾出好茶,处于台中市的和平区与南投县的仁爱乡,海拔超越2100米的山区,正是小罐茶高山乌龙和冻顶乌龙的主要产区所在。   除了泰雅族等台湾原住民,这里在很长时间里人迹罕至,隔绝的地理环境保存了源自古老时代的自然生态。冰川溪流,苔草地衣,珍稀物种樱花钩吻鲑的出现,让“发现大使”单老师惊喜不已,作为硕果仅存的“冰河孓遗”生物的代表。这种鱼类只能在纯净的高山溪流生态系统中生存,这也充分证明了小罐茶高海拔茶园的优质环境。   山路蜿蜒,崎岖难行,点缀在群山之间的小罐茶茶园,格外醒目,想要到达这些茶园,并非易事,需要乘坐被称为流笼、单轨车的交通工具。为了达到与大自然浑然天成的最佳状态,让茶叶充分吸收高山生态的养分,小罐茶倡导和实践“自然农法”,也就是说,整片茶园不使用除草剂、不过多的人为干预生态,只使用大豆等植物做自然堆肥,充分利用健康的土壤力量,让茶树在由土地维系起的人与自然的有机循环之间自在成长。   高山土壤富含有机质,给予茶树充足的营养,2100米的高海拔,让这里昼夜温差极大,在这里,茶树生长缓慢,芽叶粗纤维少,叶肉更厚实,富含果胶质。在春夏之交,全天云雾笼罩,适宜的湿度和充盈的雾珠使环境可见光中的红黄光得到加强,提升了茶叶中叶绿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孕育出色泽鲜润,滋味浓香的高品质茶叶。   穿行于茶园,碧涛滚滚的行行茶树,土壤上覆盖的青苔氤氲着莹莹水汽,在朦胧的雾霭之间,茶叶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发现大使单之蔷不禁感叹:“在这样的山,这样的云,这样的水中长出的茶,怎能不是好茶?这样好的高山生态环境,让我很自然的联想起好茶。”   发现高技艺:台湾茶界的“奥斯卡”得主   台湾“神农奖”素有农业“奥斯卡”之称。在小罐茶台湾乌龙茶的团队里,有两位这样的“奥斯卡”得主。来自五代制茶世家的杜西铨大师,带领历届台湾“斗茶赛”冠军得主组成“茶王”团队的茆聪富大师。他们是小罐茶台湾乌龙茶的产品经理,大概只有这样的专业阵容,才会不辜负茶农们全心全意培育出的好茶叶   “做茶如做人”,大师们恪守着先祖的理念,为做一杯好茶不遗余力。小罐茶台湾乌龙茶有着所有茶类中最为繁杂的制茶工序。比如,一款真正的台湾好茶,一定要经过日光萎雕和室内萎雕的繁复处理。成长适宜的茶树鲜叶被农人采下,经由日光萎凋挥发掉多余的水分,激活鲜叶中酶的活性,之后在大师手中被布包成球状揉捻,这道被称作“热团揉”的工艺赋予了台湾乌龙茶优美的半球形外观,揉捻时间、次数和松紧程度都要依茶叶本身含水量、老嫩度、温度、外形圆整度而定,每一个茶团都需要被揉捻七十次以上,一天时间内五六个人同时开始做,通常需要从早上六点多忙到凌晨两三点,而且一天也只能做到三十颗。   经过热团揉,茶球已具雏形,若想让滋味更上一层楼,点睛之笔就是焙火。小罐茶台湾乌龙茶的焙火工艺属于轻焙火,成功的焙火要在保留茶叶花香的同时将果香提升得恰到好处,其中的关键是火候的掌握,需要根据茶叶的颜色变化随时调整,是制茶师24小时不眠不休地守候,成就了小罐茶台湾乌龙茶独特的香气。   “每个环节都战战兢兢,时刻不敢放松严格要求,力求尽善尽美。这点让我非常感动。”“发现大使”李旭表示。一杯好茶中蕴含的不仅是大师们百年传承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小罐茶对工艺、品质的完美追求。   发现高洁净:背着杂质样品寻遍洁净设备   高海拔的孕育,高技艺的精制,仅仅是小罐茶台湾乌龙茶品质缔造的一部分。在远离高山之巅的南投县竹山乡,坐落着台湾唯一一家连续化茶叶精制加工厂。从高山到平原,小罐茶在此成就了不同于其他品牌的独一无二的高洁净品质,而这背后有着两大不为人知的“奥秘”。   为了满足小罐茶对品质和洁净的要求,工人们带着杂质样品寻遍全国,定制开发了洁净设备,在没有行业先例可参考的情况下,历经多次实验,终于研发成功小罐茶特有的洁净除杂设备,创造了数个行业第一。在工厂里,穿着洁净白色工服的工作人员们在各种设备前忙碌。经由大师高技艺加工的茶叶在此经由风选、红外线设备除杂,确保产品达到零恶性杂质的高标准,这是奥秘其一。其二就是人工挑茶,经过了机器除杂,每颗茶叶还需要人工的挑拣,去除老叶和黄片,只留下新鲜圆整的茶粒,保证茶叶的上乘品质。   除此之外,在农残检测上,小罐茶台湾乌龙茶坚持双检双测,既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检测,还要接受SGS检测,同时还要经过“原叶-毛茶-成品”三重农残检测,保证产品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并高于一般标准。   整套洁净工序标准之严苛,非亲眼所见不能想象,两位“发现大使”亲身上阵,体验过挑茶工作之后,单之蔷表示:“大概只有这种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才能成就小罐茶独一无二的高品质。”   发现高颜值:剪梗创造台湾茶的“第一次”   传统的台湾乌龙茶为了凸显特色,素来有“不剪梗”的特点。甚至还有人以此来鉴别是否是真正的台湾乌龙茶,以杜西铨、茆聪富大师为代表的传统台湾制茶人也一直将此作为台湾乌龙茶的特色保留至今。然而在小罐茶这里,传统习惯被打破了。   为让每一粒茶球都匀称好看,更为了让茶汤味道更醇和干净,小罐茶不惜耗费更多人工,为每一粒茶都做了剪梗。对此,杜大师一开始是颇有微词的。面对传统权威的质疑,小罐茶评审师张婷婷依然坚持,她将已剪梗和未剪梗的几份茶叶样品冲泡给杜大师比较品尝,将自己的观点与大师沟通:“小罐茶的茶叶生长于高山,发酵程度不像传统茶那样深,有梗在的话,汤色会发青,味道也不会那么柔和。”经过几次对比,杜大师也感觉到了其中的不同,不禁叹服于这位年轻评审师的敏锐,同时也感慨小罐茶对品质要求的严苛:“我们杜家做茶已经非常用心和坚持,没想到会有人比我们更啰嗦,小罐茶对茶叶品质的要求,真的非常严格。”   茶香饱满,果香清爽,入口回甘,圆润醇厚,云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茶叶专家李旭认为,这次台湾乌龙茶的发现之旅,让他重新认识到了台湾茶人的匠心以及大陆茶企对品质的追求。而这是小罐茶秉承“品质即品格”的理念,以四大高品质铸就小罐茶台湾乌龙茶的绝妙韵味——高海拔产出上品原茶,高技艺制成醇厚美味,高洁净保障安全健康,高颜值丰富视觉享受。   就像杜大师说的那样,一杯好茶“是阳光、空气、雨水、云岚、土地与人情的无私分享。”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现代思维打磨传统工艺,中国茶的未来,就在这一次次的碰撞融合中徐徐展开。蒙顶山茶叶如何做茶叶蛋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 44763171 31715229 2000 25113279 48012562 25621872 18724815'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41118) and MATCH(title) AGAINST('3 44763171 31715229 2000 25113279 48012562 25621872 18724815'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