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膏记
话说那日午后,骄阳如流火,一队原本鲜衣怒马的兵士生生被烤得如同连根拔起的秧苗,早失了水气与锐气,喉咙只在生烟,口腔里似有火苗在溃窜,偏又是一片荒山,过人高的树也难得见着,有的兵士因用了午膳就急急行军,惹翻了五脏庙,只得捂着肚子,脚步越来越缓。
少年将军剑眉紧缩,单手轻勒马缰,白马便稳稳地钉在了路中央。一招手,随队的长髯军医“蹬蹬蹬”小跑过来,“啊,司药官,你看当下何药可医?” 那军医倒一脸坦然,垒石起灶,煮起一锅滚水,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囊,抖落出黑乎乎几粒不圆不方的东西投进锅里,待撤火水静,那一锅清水早煮成了黄橙的汤水,每个兵卒一人一碗,喝罢。
微涩,微苦,厚浓的茶香,苦尽甘来,喉咙痛的人觉得火气卸去大半,那肚里积食的也觉得五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掌轻揉安抚了一般,舒坦许多。果然神药!
司药官挑眉捻髯一笑:这黑乎乎的东西不是神药,乃茶膏也。
(图说:上面一盏是泡的熟茶膏,下面就是生的了,旁边瓦模里漆黑有字的是熟膏,黑亮的是生茶膏。)溯源问典茶膏之妙古来有记,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说到过“黑如漆”的茶膏,醒酒第一。又说“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以此可知茶膏不止一种颜色。从实际来看,熟茶的茶膏汤水赫红明亮,如同熟茶饼之茶汤色泽。这绿色的茶膏的绿,应该指的是泡出后的汤水色泽稍微泛青,是为滇青茶所熬制。
这赵学敏应该是深识茶膏的药效,他说茶膏能治百病,有消食化痰、清胃生津的功效;如果肚腹受寒胀痛了,则用姜汤泡茶膏来喝,喝出汗水后立即就好;口腔溃疡、咽喉上火疼痛,含一小块茶膏在嘴里,过夜即愈。清朝道光年间阮福的《普洱茶记》中,也记录茶膏是云南专供朝廷饮用的“八色贡茶”之一。而当年乾隆帝赐给英使的宝贝中,亦有茶膏20盒。不过,茶膏并非皇家专用,下至百姓人家,兵丁士卒也是家常的良药。
后来,因多年未见茶膏踪影,有人疑为失传。其实早在1950年,为支援进藏部队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就接受了熬制茶膏三千五百市斤的任务,其中分配任务;省公司一千斤,下关茶厂一千斤,顺宁茶厂一千五百斤,结果共制成四十二市担运出。这段历史记载在《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志》第91页,书中说经试验一市担茶叶,可煎茶膏20-25市斤,省茶司每日约熬茶膏15.2市斤。同时还详细记录了熬制的方法。吾父也曾按此法试熬过一回茶膏,把几饼老熟普熬成了液体膏状,唯最后的收膏不是很乾燥,至今还装在一只小玻璃瓶里。
不过,公司志记载的炼制法还不算是最繁复的,与旧时云南土司用大锅熬制有相类之处。据载,清代的御茶房炼茶膏有上百道工序,且用料要求颇精,除了指定茶山茶树外,还把鲜叶分为天叶,地叶和大叶来择用。茶料也讲究拼配,高等级别的与粗老料适度拼配后,茶膏的滋味口感会提升不少。
巧遇象明古茶膏茶膏再度复兴后,发扬出不同的品牌,因缘巧合,得存蒙顿和大理魏宝的熟茶膏,一块方的,一块椭圆。方的是巍宝的,上面的字样是“云南普洱茶膏”,过滤定型时纱布的纹路清晰可见;椭圆的蒙顿茶膏刻着藏文的六字真言,两块茶膏都一样的熟香四溢,平时怕它失了水份,就养在水东瓜木盒中静卧。而生茶膏还一直未得饮。
是日,与诸茶友于一水间茶研工坊会饮,象明乡“象明李铁号茶庄”李庄主随友来访,带来一方以象明山古茶树晒青茶熬制的茶膏,长三寸宽一寸,表皮漆亮,微见乾燥成型时留的摺痕,外包笋叶,竹篾扎之,很具山野原生的味道。当即取少许,以滚水冲沦于玻璃公道杯中,黑亮的茶膏遇水便粘在杯底,浅褐泛绿的茶汁如烟云散,待汤水均匀后倒出,每人一小盏,这次因在谈话泡得时间稍长了,茶味酽而有涩感,有人喝着嫌重,有人又称刚好,那杯底茶膏小了一圈,冲水再沦,时间便拿捏得准了。往返三四轮后化至一星黑点,称好的那位老兄用茶针挑起来尝尝,直说可惜,茶味还浓还可以泡一回呢。
与李庄主攀谈得知,其父曾随远征军出行,为军队熬制茶膏作药。他自小在家头疼脑热也是喝碗茶膏水就发散了。茶会散后,李庄主留下了这茶膏。
双盏不同天日前,贪食桂圆无数,喉咙上火,请出象明茶膏一试。
这看上去近似中药里阿胶模样的茶膏身骨硬朗,用手掰它不动,找来平时充做茶针用的苗银龙头簪,簪头沉甸甸颇有点分量,刚好敲下几粒,选只120CC的粉彩茶盏,生铁壶烧得滚水,水浸膏体,澹澹的褐色散开,褐中翻开暗绿,这回我不敢泡得太久,看融开了些便轻轻晃动茶盏,使汤水均匀,饮之,晒青茶的熟捻扑面而来,但与纯粹的生茶是很多不一样的感觉,多了熬煮的工序,茶劲好像也增加不少,倒有些把泡过的晒青茶煮来喝的风味。三水后泡至澹黄绿色,口中舒坦清凉,腹中也有微微寒意,去火之功或可奏效。奇妙的是,最末的那点茶膏渣子再泡时,茶汤变成了浅澹的玫瑰红色。
兴致再起,再翻出那方魏宝的熟茶膏,没想到一冬无雨,春天干燥,茶膏收缩,中间现了一丝缝,不一会竟碎开成几块,也是今日合开此膏。
取二碎粒,投小盖碗,侯水再沸后冲沦,熟茶膏融化得很快,盏中茶汤竟呈内外两圈,内圈红似落日,外圈灿若熔金,入口即化,茶汤滋味稍薄,但香气颇正,甜中还带一丝蜜香,想必熬制的茶料级别不低,汤色透亮并无浑浊,说明浸提和净化淬取的手法老到。
一样的草木精华,由叶至水至凝结成膏,颠覆了本来面目,存留着根底真性,今日一试,却是如孩童般的好奇盈怀,该是那长髯司药官万万想不到的吧。
茶叶原产地请勿倒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