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的茶女献上“女儿红”
茶乡·茶香
清明前的杭州,阴雨绵绵的天气最有味道,被雾气笼罩的西湖散发着江南的秀气。选此时节来杭州的多为到龙井茶乡寻茶的爱茶之人。而此时的杭州,也绝不负众望,处处飘散着明前茶香。
茶乡龙井村,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西湖龙井茶区——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土地肥沃,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龙井茶被誉为“中国第一茶”,也实在是得于这山泉雨露之灵气。
“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狮峰龙井之所以驰名,还要感谢乾隆爷。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学着茶女采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赶回京城,也带回了一把已经干了的杭州狮峰山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太后想尝尝这茶叶的味道,泡上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龙井茶、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的来历也有一段传说。据说很早以前有大虎和二虎兄弟二人,他们为了让村民们喝上南岳衡山的“童子泉”,不惜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带着掌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将“童子泉”引到杭州。村民们为了纪念他们,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
清明节前,有兴致的话,到杭州,从满觉陇、翁家山、龙井村,到狮峰山一路上去,满眼是郁郁的茶树。随便找一户茶农家歇脚,他会拿出刚炒好的新茶招待你,而你只要那么坐着,看着杯中嫩芽徐降,翩然有韵,继而细芽轻绽,柔蕾绽放,细心地品味这龙井茶乡中的龙井茶香。
茶缘·茶事
清代钱塘人陆次云在《湖儒杂记》中写道:“龙井茶,真者甘香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至味”让古今无数文人雅士将目光停留在“龙井”上,而品上一回真正的明前龙井茶,更是爱茶人一生追求的至高享受,到底是怎样的魅力让这小小的叶片散发出如此的“至味”呢?让我们一起听听来自杭州梅家坞小翁姑娘的——茶缘·茶事
与生俱来的手艺
从小在茶园中长大的小翁姑娘,已记不清什么时候学会的炒茶,二十六七岁已成了当地多次获奖的炒茶名师。
作为一个以茶闻名于世的“梅家坞”人,从出生起便与茶联系在一起。世代以茶为生,父辈开始,除了采茶、炒茶、卖茶,更在梅家坞村经营起一家生意红火的“百年茶楼”。“礼耕堂”现存建筑始建于1895年,至今已逾100年,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自家茶园位于本村的茶山,从小在茶园中长大的她,炒茶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手艺。
在梅家坞,像翁家这样的茶农有几十户,她家的15亩茶园都是自家人打理,父母、姐姐、姐夫和他们的小孩都会炒茶,每年从春节过后就开始进入一家人最忙的时节,采春茶、炒新茶,还有全国各地为了品尝、购买“明前茶”而来的客人接踵而至。而通过茶,她也认识了许多人,这次来北京就是受了自家多年的一位老顾客兼好朋友——北京“大取舍茶艺馆”老板的邀请,在百忙之中的初春专程来京一个多月,为这家茶艺馆的客人们现场表演炒茶技艺。
刚到茶艺馆的第一天就有客人拿着从别处购买的“明前龙井”请小翁姑娘鉴定,见她只用手指轻轻抚弄几下便断定“不是”。有客人向她讨教辨别的窍门,她只说,这是她从小采茶、炒茶练就的经验,不用闻、不用看,只需用手一摸,便知是不是“明前”,至于窍门,她顽皮一笑:“这怎么能告诉别人呢?”
采茶 “女儿红”得之不易
“明前龙井”又叫“女儿红”,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
龙井的采制,春季分四次,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以早为贵。惊蛰初过,是茶农采制首批春茶的最佳时机,至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称“莲心”。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再加上采摘的辛苦,还没成茶就已先让采茶女们付出了几多劳苦。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在过去是供茶农的后代练技术用的。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晴能受到充分日照、雨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春采、夏锄、秋剪、冬肥,一点都耽误不得,古语就有“人误茶一季,茶误人一年”之说。
炒茶 谁知杯中茶 片片皆辛苦
比起炒茶,采茶在小翁姑娘的眼里是“太轻松的活计”。每年从炒制“明前茶”开始,天天都把她累得腰酸背痛,而且手掌上还会被热锅烫下一层层水泡,时常感觉钻心地疼。当采摘下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叶片,摊开晾干几小时后,便开始了最耗费体力的炒茶工艺流程。
绿茶属不发酵茶,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3个步骤,细分为炒青锅、回潮、分筛、挥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等数道工序。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在“大取舍”现场观看过小翁姑娘炒茶全过程的客人,都会为龙井茶的精工细作惊叹不已。
细数小翁姑娘从杀青、回潮、到挥锅的炒茶时间,一小锅茶叶仅这三个步骤就需要50分钟,尤其是“挥锅”时,更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只见她把茶叶全部按在手掌中,不停地在热锅中画着“5”字型。据说,制作“莲心”—— 明前茶,一般要4斤以上的青叶(鲜叶7万片左右)才能炒制成品茶叶1斤。
即使像她这样的熟练炒茶师,一天下来也只能炒三到四两明前茶。此次来北京之前,她连续忙碌了一周,为的就是将自己亲手炒制的3斤明前龙井茶带到北京,让“大取舍”茶艺馆的客人们品尝到今年最新鲜地道的明前龙井。而目前在“大取舍”店堂内举办的“炒青”活动中所用的新鲜叶片,也都是她从老家杭州梅家坞礼耕堂茶庄直接提供的正宗西湖龙井明前茶,当天清晨采摘,下午空运抵京,随到随炒,保鲜保真。这几天特意前来品尝的客人们在品味了此茶后,连叹自己的口福。
茶叶热量天泉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