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贵州金沙:打造中国贡茶之乡

2021-02-08 12:55:35热度:313°C

近年,金沙产业的发展势头,不断受到外界的关注和认可。今年5月,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优茶评比中,贵州省金沙县茶叶专业合作社“清池毛尖”获金奖、“清池绿茶”获银奖,贵州天灵茶叶有限公司“天灵翠片”、“天灵御平”、“天灵毛尖”和“天灵女儿红”四个品牌摘取三金一银大满冠。好消息接踵而至,6月17日,金沙县荣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的“中国贡茶之乡”称号,这是该县首次获得的冠以“中国”名称的殊荣,对金沙进一步打造全省茶产业重点县必将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目前,金沙清池贡茶正参加贵州十大名茶评比。金沙县力争3年发展茶园18万亩,2020年茶园面积发展到25万亩,茶业产值突破15亿元。中国贡茶之乡——金沙茶叶,正努力借“黔茶出山”的大好时机走向海内外。

金沙贡茶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传旨作为贡茶,清朝时期畅销各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省内专家考证,金沙应是西部乃至中国贡茶文化的发源地,至今,金沙还保存40余株有上千年历史人工栽培的古茶树群,为全国罕见。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特色民族文化,积淀了金沙油茶、罐罐茶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茶饮文化。在今天金沙清池与古蔺交界处的古渡口,还保存有立于清同治年间的三块贡茶碑,其中一块就记载道:“清水塘茶,渡船经古蔺出川,畅销各地,连年税贡,惜产少耳。”在清池街上,现今还保存有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江西会馆,据考证,该会馆当年商贾云集,主要从事茶叶与食盐交易。江西会馆除食盐交易外,还是重要的茶经济,茶文化的传播场所,至今还遗留下了当年使用的各种茶具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历史。近年来,金沙县委、县政府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抢抓机遇,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投入,加大茶业资源、品牌、市场整合力度,加强茶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努力把金沙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贡茶之乡”和“中国贡茶文化发源地”,已开发出以“清水塘”牌为主的清池独芽、清池毛尖、清池绿茶等一系列品牌,茶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喜人。2003年前,金沙县有零星分散的老茶园面积3.24万亩,茶叶生产发展缓慢,未形成产业化。2003年起,实施了以清池茶为主的“万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2003年到2007年,累计投入资金250万元用于茶叶基地建设贴息、补贴。2007年,按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种植了绿茶基地7600亩(其中清池镇5600亩、后山乡1500亩、马路乡500亩)。2008年,完成新建茶叶基地20300亩,主要栽种“福鼎大白茶”、“黔湄809”等,新建茶叶育苗基地7个共680亩,实现了全县茶叶生产基地所需苗木由县内供应。2008年,金沙茶叶生产取得好成绩,生产茶叶202吨,实现产值3860万元。

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申报中国贡茶之乡的决定。3月份召开了两次专题会议进行研究,5月10日提出申报方案,5月19日省茶叶协会组织专家到金沙进行实地论证,6月17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命名金沙为“中国贡茶之乡”。打造中国贡茶之乡,具有独特的生态效益,较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林木,经济年限几十年,生长年限几百年以上,种植茶树、茶园,可达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在经济效益上,很多山区乡镇种粮收益差,如按每亩产水稻500公斤计算,毛收入700元左右,但种茶每亩收入可达3000—5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在社会效益上,金沙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如按10万亩茶园正常投产计算,可安排6—8万人就业。(敖进)

浙江茶叶图最大茶叶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