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澜沧茶叶山歌
茶叶制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澜沧依澜沧江而得名,位于西双版纳、临沧、普洱三州市交汇处,与缅甸接壤,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电影《芦笙恋歌》及插曲《婚誓》拍摄与唱响的地方,是世界上发现最久远、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万亩古茶园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传承基地。近日,记者来到这里,用眼睛和耳朵,感受着熟悉又神秘的澜沧。
《芦笙恋歌》唱响的地方
“阿哥阿妹情意长,好像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尽时,阿哥永远在我身旁。阿哥阿妹情意深,好像芭蕉一条根,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就是芭蕉心……”
上世纪50年代,解放军115团2营5连文化教员彭荆风创作的小说《芦笙恋歌》,以拉祜族青年扎妥、娜倮的恋爱故事为主线,讲述边疆少数民族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反动派作斗争的故事。1956年12月至1957年初,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组来到澜沧拍摄电影《芦笙恋歌》外景,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到勐朗镇唐胜村、勐滨村、发展河乡云盘村收集民歌,回去后雷振邦为电影创作了插曲《婚誓》,歌曲惟妙惟肖地唱出了拉祜儿女的万种风情,生动地表达了拉祜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此,《婚誓》在全国长唱不衰,成为优秀名曲,也让人们认识了澜沧。
创世史诗《牡帕密帕》
传承基地
“拉祜”一词“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拉祜民族历来被称作“猎虎的民族”。拉祜族渊源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历史上,曾有古羌人分支向南迁徙,进入云南,定居澜沧。澜沧是世界拉祜文化中心,澜沧聚集了世界三分一、全国二分之一的拉祜人口,是全国唯一拉祜族自治县。
拉祜人在澜沧世代繁衍生息,孕育了璀璨的拉祜文化,《牡帕密帕》(拉祜语译音“开天辟地”),全诗共17个篇章,2300行,内容叙述造天地日月、造万物和人类以及人类初始阶段的生存状况等,是拉祜族人民传承历史的口述文学精品。《牡帕密帕》犹如一首流淌在拉祜人民心里的歌,不断叙述着拉祜创世的历史,如今,《牡帕密帕》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千年万亩古茶园
澜沧是茶树原产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茶文化悠久灿烂,境内有种植1300多年历史的景迈芒景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和邦崴千年过渡型大茶王树。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种植历史较长、保存比较完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学者称为“世界茶树博物馆”和“茶叶种类活化石”。
如今,澜沧的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茶叶面积达36万亩,其中古茶面积达2.8万亩,有28万人6.8万农户种植和从事茶叶生产,户均茶叶收入5412元。记者在景迈山拉祜族、傣族和布朗族古村落采风时看到,一片又一片的茶园掩映在原始森林下,村寨的茶农在家门口摆起茶具,热情邀请客人品尝他们制作的春茶。
山歌好比茶叶满山坡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在澜沧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生活着二十多个民族,他们用勤劳和智慧演绎出多元绚烂的民族之花。拉祜族的《芦笙舞》、佤族的《木鼓舞》、爱尼人的《竹筒舞》、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三脚舞》、布朗族的《茶歌》、景颇的《目脑纵歌》,大多以原生态的质朴歌唱万物和谐、人间真情,是一曲曲民族和谐共融的大合唱。
近年来,澜沧打造“拉祜文化名县”,使拉祜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拉祜姑娘李娜倮在寨子里成立“雅厄艺术团”,白天到田地干活,晚上抽出时间教成员弹吉他、唱歌、跳舞,使100多人能歌善舞。2008年李娜倮被评为普洱市“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雅厄艺术团”参加央视“梦想合唱团”并获一等奖,2012年李娜倮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近年来,《芦笙舞》、《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一批原生态歌舞,频频进京,登上央视和国家大剧院等,让更多的人知道澜沧并了解澜沧。
记者在澜沧的日子虽然很短暂,但对澜沧的映像非常深刻,踏上汽车离开的路上,李娜倮的动人演唱一直在脑海中回荡:
“我会唱的调子,像山林一样多,就是没有离别的歌。我想说的话,像茶叶满山坡,就是不把离别说。你没看的风景,像山花一样多,还有多少思念的河。你留下的情,像火塘燃烧着,还有好多酒没喝。最怕的就是要分开,要多难过有多难过,最想的就是你再来,要多快乐有多快乐,舍不得哟舍不得,我实在舍不得。”
尚赫茶叶长沙茶叶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