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茶 > 青茶知识> 正文

中药大红袍价格

2022-11-07 01:25:08热度:43°C

大红袍多少钱一斤

其实,2113作为世界上5261仅存的几颗母树大红袍制作的茶4102叶基本不会在茶1653叶市场上流通。山大红袍是中国历代皇家的贡品,一年只产八两,正宗大红袍已经不能单纯用金钱来衡量。既然母树大红袍无法在茶叶市场上流通,那么我们平时喝的大红袍都是正宗的大红袍吗,那正宗大红袍多少钱一斤呢?


市场大红袍多少钱一斤

当然也是正宗的山大红袍,市场上销售的大红袍基本上是由母树大红袍剪枝嫁接而成的。目前,茶叶市场上销售的大红袍基本是大红袍的后代,但是并不影响大红袍的但质量和口感。虽然茶叶品质受茶树和制茶工艺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说市场上流通的大红袍就是赝品。由母树大红袍剪枝嫁接而成的大红袍茶树也可以说大红袍的正统血脉,按照山当地人的制茶工艺制作出的山大红袍的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

以上就是有关大红袍茶叶多少钱一斤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另外因为真正大红袍的价格不低,所以大家如果在市场上遇到价格非常低,只需几百块就能购买的大红袍的话,大家就需要注意了。

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大红袍代表武夷岩茶吗?

中国茶叶按照茶的茶的外观和发酵程度可以分为红茶、绿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等茶叶品种。 那么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叶品种呢?大红袍到底是一种什么茶呢?

大红袍简介

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属于武夷岩茶的一种,为乌龙茶类。其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具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大红袍具有保护牙齿、提神益思、生津利尿、解暑杀菌、减肥美容、预防癌症、降脂降压、抵抗衰老等功效。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一种;按照发酵程度属于半发酵茶,与安溪铁观音同属于乌龙茶。大红袍按照颜色分属于青茶。

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泉水自罅滴落。泉水中附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因而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茶树两旁岩壁直立,日照短,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上平时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调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制的器具 ,因而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特殊的药效。大红袍的制作方式与铁观音类似,其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大红袍名称由来:武夷大红袍,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从元明以来为历代皇室贡品。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姣姣者,传说中在明朝年间一个赶考举人路过武夷时,突然发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位来自天心岩天心寺的僧人取出采自寺旁岩石上生长的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不药而愈,举人后来考取了状元,为了答谢和尚,专程前来拜谢,并将身穿的状元袍披在那株茶树上,因而得名“大红袍”。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三坑两涧的大红袍:了解大红袍的人都知道三坑两涧里产的茶,即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和悟源涧里的茶,如果有了一泡这几个地方的茶,一定会兴师动众招呼朋友来品尝。“三坑两涧”是传统对正岩大红袍产区的统称,这五个地方峭峰林立,深壑陡崖,幽涧流泉,迷雾沛雨,夏日阴凉,冬少寒风,温差较小。所以产大红袍茶青制优率极高。牛栏坑的肉桂茶品质极优,饮后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就是现在被人们追捧的“牛肉”——牛栏坑的肉桂,与别的所有山场产的肉桂相比独占鳌头,像慧苑坑的水仙一样,别的山场茶的同类茶,很难逾越。

除去三坑两涧,武夷山还有“九十九岩”的说法,“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这九十九岩地方土壤通透性能好,钾锰含量高,酸度适中,制出的大红袍岩韵明显。而现在经过国家颁布的统一标准,把武夷山风景区生产的大红袍都称作正岩大红袍,这个区域包括天心岩、马头岩、大坑口、慧苑坑、观音岩、竹窠、碧石、燕子窠、九龙窠、御茶园、霞宾岩、玉花洞、水帘洞、佛国、桃花洞、桂林岩、三仰峰等等。

大红袍的品种:

肉桂

俗话说“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肉桂在大红袍中以香气见长,冲泡后又花果或桂皮般的香气,入口醇厚回甘,咽后齿颊留香,茶汤橙黄清澈,叶底均亮,冲六七泡后,仍有岩韵缭绕,回味悠长,由于肉桂产量高品质好,这些年成为大红袍的主要品种得到广泛的种植。

水仙

与肉桂一样成为大红袍当家品种的还有水仙,水仙茶的发现有一段传说故事,相传某一年武夷山热得出奇,有个建瓯的樵夫上山砍柴,累了在祝仙洞旁休息,含了身旁一棵开满了小白花的小树,精神抖擞,折了树上一根小枝回去,摘叶子泡水治病效果不错。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花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当他说来自祝仙洞崇安人以为是“水仙”,于是这棵树就叫水仙茶了,从此水仙茶名品而传播四方。

铁罗汉

大红袍里还有个著名品种叫铁罗汉,原来生长在慧苑岩内的鬼洞中。为什么叫鬼洞?那是对这地方地形的夸张描写,这地方常年深邃阴凉,常年云雾缭绕,显得阴森森的而被人们称为鬼洞。鬼洞实在是一个生长好茶的地方,树型壮实叶长治病有奇效的铁罗汉就长在这里。

白鸡冠

御茶园的名枞园里,在路边有一片整齐的茶园就是白鸡冠。这片白鸡冠明显和其他茶树不同,叶片颜色轻嫩浅黄特别显眼,初识大红袍看见这样的“奇种”十分惊讶。品尝起来的确与众不同,那香幽幽的要用心琢磨,而且这茶和其他大红袍不同,泡得次数不多,好的感觉就那头几泡,泡尽得茶底放进凉水里煞是好看,浅黄的叶底镶着淡褐色的边,是经典的茶色。

半天腰

半天腰作为《大红袍名丛录》记载:茶名来源明朝永乐年间,因为此茶生长在半山腰。干茶香带有多元的果香,明显的有如焙烤的杏仁、栗果香。冲泡时闻盖香,只觉得香气袭人,香味精致优雅细腻,盈溢着梨、香草与红糖的温和芬芳,“妖”质迷人。所以又命名为“半天妖”。

扩展阅读——大红袍属于什么茶?

在中国茶叶分类里有红茶,绿茶,青茶,白茶,黄茶的说法。 其中青茶的的代表茶品是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 在乌龙茶里有大致分为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两个类别。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里的最重要的类别。生长在武夷山脉的大红袍茶种,独领山水云气之先,在山涧和岩缝的特别土壤赋予大红袍一种质朴坚韧(随机推荐:炒茶机器,学习茶知 识请访问:茶文化,:www.lhecHAa.com}的品质和醇厚劲道的风格,加上完全传统的发酵和烘焙技法更增添了大红袍特有的与木有关的碳香和火香。不品则已,一品难舍。现在大家知道大红袍属于什么茶了吧,大红袍属于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大红袍属于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于大红袍有所了解了吧,明白大红袍是什么茶了吧。

老侯为你解释“大红袍”与“武夷岩茶”的关系

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的发源地,诞生于此的武夷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而名誉中外。“大红袍”可谓是家户喻晓、耳熟能详,那“武夷岩茶”呢?两者同指种植、生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但若细细说来,两者的关系也着实没那么简单。

“大红袍”与“武夷岩茶”释义不相同

【一】“大红袍”释义

当下,武夷山“大红袍”有如下四种含义:

1、母树大红袍及其制成品。即单指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石壁上的大红袍母树及其制成品。2006年武夷山政府决定对母树大红袍实行特别看护,并停止采摘。

2、纯种大红袍(奇丹)及其制成品。即从母树上的某一品系单独无性繁殖栽培后,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大红袍。

3、经拼配技术而成的商品茶叶名称。

4、作为一个茶叶商业品牌。

【二】武夷岩茶释义

按照国家颁布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定义,武夷岩茶是指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殖栽培,并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且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三】“大红袍”与“武夷岩茶”谁争早?

武夷山是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更是乌龙茶大家族中实力雄厚的左膀右臂,茶界专家文人对乌龙茶的诞生时期及历史名丛的研究枚不胜举。那“大红袍”和“武夷岩茶”谁争早呢?

清代郑光祖撰著的《一斑录》(又名《醒世一斑录》)书中有载:“若闽地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其明确记载了大红袍属福建建州(当时武夷山还未独立出来,属建州管辖)所产之茶。这是目前可见的最早记录武夷名茶“大红袍”的历史文献。另外,现天心岩九龙窠上的“大红袍”三字是 1945 年时任县长吴石仙所写,后请石匠黄华友题刻。

1734年,曾任崇安县令的陆廷灿完成《续茶经》的编著,该书中所引王草堂的《茶说》“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时半青半红,青者炒色,红者焙色。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与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烹之天然真味,其色不红。”详细记录了武夷茶的采摘时间、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与现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和要求相吻合,被一致认为是叙述乌龙茶制法最早的文字史料。

《一斑录》正编初稿成於道光二年(1822),而陆廷灿《续茶经》一书完成于1734年,因此“武夷岩茶”的出现理应早于“大红袍”。

【四】“大红袍”与“武夷岩茶”之关系解惑

一开始接触或对武夷岩茶认识不深的人着实会被“武夷岩茶”、“武夷山大红袍”等名字及其关系搞的晕头转向。事实上,“武夷岩茶”与“大红袍”互相包含,并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等同关系。

【五】“大红袍”作为茶树品种和商品,属于“武夷岩茶”之范畴

武夷岩茶茶树品种繁多,现当今整体划分为大红袍、水仙、肉桂、奇种、名丛五大系列。大红袍是一种极其适制武夷岩茶的茶树品种,曾名列五大名丛之首,后从名丛中脱颖而出,当独作为一个系列。用大红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并采用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所制成的茶叶亦是品质优异突出的武夷岩茶茶品之一,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誉。因此,大红袍既是适制武夷岩茶的优良树种之一,也是品质优异突出的武夷岩茶茶叶商品品种之一。

另外,市面上的拼配大红袍是采用大红袍、水仙、肉桂等乌龙茶品种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匀堆、拼配而成的一种商品,亦属于“武夷岩茶”之范畴。

[6.jpg]

【六】“大红袍”作为商业品牌,成为“武夷岩茶”的“形象代言人”

武夷山主要的茶叶生产经营方式还是以独立的家庭作坊式为主,品牌林立却缺乏实力雄厚、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个例。小企业之间的互相斗争一方面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也降低了武夷岩茶的整体发展速率。如何打响一个公共品牌,并以此来带动武夷岩茶的整体发展,成了 20 世纪初武夷山市政府和茶业界的共识。据此,一场浩浩荡荡的振兴之措势在必行。

[7.jpg]

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2004年,武夷山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启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通知》。至2006年初,市政府顺应民意,并借“武夷山大红袍”名声鹊起之势,正式确立了以“武夷山大红袍”为主导品牌,带动其它茶叶品牌共同发展闽北茶产业的思路。

在政府多年不断的努力推动、市民的大力支持下以及茶叶市场的良性反应等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武夷山大红袍”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高涨成熟,“武夷岩茶大红袍”代表武夷岩茶作为一个公共形象成功的走出武夷山,走进人们的视野,在茶叶市场中旗开得胜、名誉中外,不仅带动了武夷山茶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经济水平。

[8.jpg]

考虑到武夷岩茶品类着实繁多、不便熟记,“武夷山大红袍”品牌的锻造又成果显著,至此,“大红袍”作为商业品牌渐渐的成为“武夷岩茶”的“形象代言人”。

都是好帖,学习中

2015-8-25 14:48

聚沙成塔

谢谢, 这样知道的不少啊,

2015-8-28 17:28

wuzhiyou

这金观音的叶子有些象铁观音喔

2015-8-28 18:08

善忆

四大乌龙产地的茶相互间多少都有“血缘关系”。

2015-8-29 10:27

兰衣

原来如此啊

2015-8-29 18:00

善忆

好资料,认真学习 !

2015-8-29 18:57

岩芯

认真学习

2015-8-31 20:53

zhyg1562

缘来如此

2015-9-1 08:45

兰衣

太好了,这么详细的资料LZ辛苦。

2015-9-11 09:22

大庆茶友

制成茶后,好难分

2015-9-12 22:40

茶荷

看到梅占,有点想喝了。

2015-9-12 23:05

壶涂涂

谢谢,学习了

2015-9-23 14:34

铁罗汉

学习中~~~~

2015-9-23 15:47

岩石

茶色茶香茶味浑浓别韵!赞!

2015-9-29 20:13

茶博士

好帖~!

2015-11-27 21:35

风月无古今

好帖,学习了。

2015-12-17 20:03

513

好资料!!!收藏慢慢学习!

2015-4-15 00:17

逍遥郎

好资料 好帖子 学习了

2015-6-15 15:10

binyao120

好啊,看的眼花缭乱。

2015-8-24 16:50

大红袍导购

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陈化与耐泡度

一个产品,不管披上多厚重的文化外衣,只要当成买卖做,进入商业流通领域,就会产生竞争,这一点,茶当然不例外。特别是茶这类商品,兼具生活日用和文化载体两种属性,与國人在各个层面上休戚相关,竞争还格外激烈,这种竞争,既来自于同行业市场层面的竞争,也来自于不同茶类间,因口感追求不同而形成的竞争。

经常遇到以普洱为主的朋友试饮岩茶,其中交流的最多的,就是岩茶陈化和耐泡度两个话题。大家因为茶坐在一起交流,本身是件很愉快的事,但这种交流容易产生障碍,一来这个话题明显是以普洱为主导,在武夷山当着岩茶说普洱,有“上门请客”之嫌;二来,岩茶的受众可谓小众,越是小众,为人所知越少,与品饮武夷茶伴生的自尊心也越强,不同的语境下交流,产生的不仅仅是火花,也有可能是爆炸。不过,当彼此能够不抱门户之见,同时抛弃品饮上的成见,通过交流能够达成共识,那是最令人喻快的,也是一泡茶喜闻乐见的局面。

储存和耐泡,都是相对指标,拿岩茶而言,也有陈的,但是不以年陈和耐泡见长,岩茶今天的业界地位,绝非浪得虚名,但至少跟这两个指标没有直接联系,或者说两者起的作用并不大,因此,这两个指标在普洱和岩茶间进行横向对比,就像田忌赛马。陈茶和耐泡不是岩茶的语言。

评审体系中,岩茶是物理和感官两大类八项指标。物理指标指条索、外形、整碎度和净度,感官指标指的是香气、汤色、回甘和叶底。但大部分人说什么茶好,是从喝上论的,也就是感官这一类,好不好喝,是从香气、汤色和回甘上看,叶底几乎不说,其他茶类的评审体系我完全不懂,但是至少集体茶(饼茶、团茶),是不能谈叶底的,因为这个指标跟整碎度关联紧密呢。

从列举的两大类八个指标,看得出来,岩茶的评审指标侧面反映着对品饮者的要求,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人觉得“喝不懂岩茶”的原因了。岩茶是半发酵茶,是不发酵茶(绿茶)和全发酵茶(红茶)的集成,从品饮上看,不发酵茶有鲜爽度的追求,发酵茶又有存储转化的需要,因此,从时间上看,岩茶的品饮最佳时间有它自己的要求,不是越新越好,但也不是越陈越好,这个时间取决于精制工艺,“家家卖弄隔年陈”,是工艺和销售周期决定的,如果把岩茶的陈化和“能喝的古董”放在一起说,那就是鸡同鸭讲,不是一回事。

时间上,相对普洱,岩茶喝的是当下。空间上呢?现在动不动说茶仓,这个茶仓的概念来自于洋人,老百姓做个茶,怎么储存粮食就怎么储存茶,你搞个那么高级的茶仓,专门存放茶,是很科学很完备,可它完全脱离了老百姓的茶形式,这茶的根基从哪儿来呢?反过来,没有茶仓储茶就不是好茶,那茶都是老百姓从山上收的,地里做的,那这算是好,还算是不好呢?

再从耐泡这个问题上讲。耐泡呢,是这个问题,耐泡的不一定是好茶,但好茶一定耐泡。但我想知道,有没有哪一篇茶的文献和史料提及耐泡度的?要一泡8g的武夷茶经开水冲泡,茶汤数道不弱,客观吗?内含物的流失趋弱是个基本常识。

耐泡度也是为了迎合消费,而最基层消费这其实是的一个伪指标。耐泡不耐泡,跟冲多少杯有什么关系?茶碗的容量、喝茶的人数、水温的高低都是变量,耐泡耐泡,究竟怎么个耐泡法呢?

事茶习茶是为了长久的经营。茶的经营过程也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在知己知彼中不断精进,也是一个经营者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每一种茶在历史长期的发展中,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评审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拿我们的武夷岩茶来说,它的“香、清、甘、活”就是它自己的符号化印迹,面临业界竞争时,要熟悉自己的那一套语言模式,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武夷山水茶得天独厚,为了买卖需要,干东施效颦这类糗事,这不是一个武夷茶人应有的范儿。进一步而言,任何茶的经营者都应该如此,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每种茶都有自己的风格,天赋各异,恰恰是茶这个精灵吸引我们的地方,如果能为自己卖的茶多争取一个顾客,那就多努力一下,如果争取不来,买卖不成,那也应以礼相待,不要冷眼相向。

天下茶人是一家。毕竟,只要是喝茶人,就是同道者。

到底什么因素决定了武夷岩茶大红袍的耐泡度呢?

好茶青,为岩茶耐泡打下扎实基础

  岩茶要想耐泡,茶青好是首要的条件。当茶青的山场、叶片标准、制茶工艺、泡茶方法等,这些条件达到最佳时,岩茶的耐泡度自然也会提升。

【1】山场好的岩茶耐泡

  纵观所有的茶类,武夷岩茶对山场是最为依赖的。岩茶耐不耐泡,山场也有一定的发言权。而武夷岩茶山场的好坏,主要可以从土壤和微域小气候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从岩茶山场的土壤来分析:正岩、外山土壤中的氮、磷、锰和有机质含量差异不大,但是pH值、钾、锌、镁等微量元素及土壤的疏松度差异显著,正岩山场的土壤肥力较外山的好,使得正岩山场的茶叶叶片肉质较厚实,内质微量元素的含量更高。

  微域小气候影响茶叶内质,正岩山场因多在高山地区,故植被覆盖率高,光照适宜,因此其微域气候更为优越,为茶树的生长提供非常好的气候环境,优异的生长环境,其茶叶部分内质含量就比其他山场的高了。

  土壤的肥力和小气候,对正岩、半岩和洲茶山场所产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总搪、儿茶素总量间的差异不大,但是对水浸出物(即茶汤厚度)差异显著,氨基酸、酚氨比(即茶汤浓度、茶味的轻重)差异极显著。因此,山场好的岩茶内质丰富,茶汤浓度厚、茶味重,耐泡度最好。

【2】叶片好的岩茶耐泡

  采摘岩茶鲜叶的标准可以影响岩茶的耐泡度。武夷岩茶的采摘标准是当嫩梢长到二叶对夹至四叶对夹时开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面采”。武夷岩茶相对于红、绿茶的鲜叶采摘标准,岩茶则会要求采摘较老的鲜叶,但是也不能太老。

  因为在岩茶中对香气和滋味起主导作用的是醚浸出物和水溶性茶鞣质,这两者之间的含量要有一定的比例,根据相关化学资料中的分析显示,岩茶鲜叶中第二叶这两者的比例最好。并且鲜叶中儿茶素的含量比例对滋味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岩茶鲜叶太嫩,其中的儿茶素含量太高,则滋味苦涩;如果鲜叶太粗老,则岩茶滋味淡薄。因此,从岩茶鲜叶中各种儿茶素含量的比例要求看,要非酯型儿茶素多,酯型儿茶素少,二者之间的比例也要越小越好,采摘岩茶三、四叶是最符合这个比例要求的。

  综上通过专家的化学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开面采”的岩茶鲜叶,内含物质比例最好,适合制造岩茶,使做出来的岩茶香气、滋味浓厚,岩茶叶片较老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冲泡时内含物质的浸出率会比较慢,这些有益于岩茶耐泡。而且岩茶采摘还要注意叶片的完整度,因为越是完整的叶片,一次浸出率也会越低,就越耐泡。

制作工艺得当,为岩茶耐泡的关键

  岩茶的制作工艺是影响岩茶耐泡度最主要的因素,岩茶耐不耐泡,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制作工艺。而在制作工艺中对耐泡度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揉捻和烘焙这两道工艺了。

【1】揉捻适度的岩茶耐泡

  岩茶揉捻的力度要恰好,切记不可太轻也不可太重。如果揉捻过轻,则会导致条索松散,叶肉细胞壁破碎率低,那么在冲泡岩茶时,茶叶内含物质无法正常释放;揉捻过重的话,又会使得叶片过于破碎,冲泡时茶叶内含物质过快地释放出来。因此,只有揉捻适度的岩茶才会更耐泡。

【2】“文火慢炖”出来的岩茶耐泡

  “文火慢炖”要在岩茶茶叶足干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的“炖火”,就是低温慢烘,是岩茶传统制法的重要工艺。这道工艺可以促进茶叶内含物的转化,并且能够以火调香,以火调味,以此提高茶叶的香气和滋味,最终达到熟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的效果。

冲泡条件,为岩茶耐泡的临门一脚

  到最后冲泡岩茶的阶段,正是考验岩茶耐不耐泡的“临门一脚”,即使岩茶本身是耐泡的,但是一旦冲泡技巧没掌握好,也会降低岩茶的耐泡度。

  投茶量的多少,冲泡时间的长短等对岩茶的耐泡程度都有影响。岩茶正常的投茶量大致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2左右(1/3-2/3),可以依照个人口味调整,但是投茶量不宜过少,否则岩茶不耐泡;另外为保证岩茶耐泡,冲泡时前三泡不要坐杯太久,否则不仅影响岩茶口感,而且耐泡度也会降低。

  武夷山的岩茶耐泡,是武夷岩茶的诸多“亮点”中的一个。现在大家在品茶时,岩茶耐不耐泡,也成为了人们衡量该岩茶品质和工艺好坏的因素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