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茶 > 青茶知识> 正文

武夷岩茶熹茗

2022-11-06 19:50:08热度:35°C

十一要去武夷山了,想买些岩茶回来。。但,大家都知道了,风景区那地,。

到规模大一点的茶厂买,质量有保证,本人就是制作武夷岩茶的技师,欢迎爱武夷岩茶的朋友到武夷山旅游、品茶。

2009-09-13回答者:知道网友3个回答6

武夷岩茶204又命名金观音。 金观音:又名茗科1号,(选育号204)无性系、灌木类、中叶类、早生种。1978年选出,2000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钝。

2015-09-24回答者:你我不是对的人1个回答

武夷岩茶是指在武夷山境内所产的半发酵乌龙茶的统称 由于武夷山的茶叶生长土壤及环境特殊制作出的茶叶有岩谷花香的岩韵所以被称为岩茶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四大名枞的其中之一 母树大红袍是指在悬崖上的三枞六株每年最高产量八两最低时也有二两三。

2017-09-13回答者:recks2个回答6

武夷岩茶里的火味,就是种能让人联想到“火”的味道。岩茶是要焙火的,没有吃过火的岩茶,根本不算真正的岩茶。所以,当岩茶中出现火味是很正常的事情。岩茶的火味,根据火功高低以及褪火时间的不同,浓郁程度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2019-11-22回答者:渭河两岸好风光24个回答

岩韵是指乌龙茶优良品种、生长在武夷山丹霞地貌内、经传统栽培制作工艺加工而形成的茶叶香气和滋味。”岩韵”是武夷岩茶独有的特征;”岩韵”的有无取决于茶树生长环境;”岩韵”的强弱还受到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岩韵是武夷岩茶的环。

2020-02-19回答者:uvsmi934个回答

武夷岩茶熹茗

冲泡岩茶,要注意投茶量,茶水比例,水温,茶叶浸泡时间等。

2020-02-20回答者:知道网友12个回答

就我喝过的茶而言,武夷岩茶系列就金骏眉最好喝。

2019-12-04回答者:艾寄容来风1个回答3

武夷山风景历史文化简介

武夷山脉绵延数百里,自北向南,像一道天然的屏障,在福建省西部,把江西省和福建省划分开。它的主峰黄岗山海拔 2158米,是我国东南最高峰。在山脉的北端,有一座秀丽的山城,以前的名为崇安县,1989年后改名为武夷山市。久享盛名的武夷山风景区位于市区南面大约15公里处。这里碧水丹山,地貌景观奇特,三教争辉,人文景观独胜, 1982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国少有的“世界双遗”风景区之一。

武夷山最为令人称道的是这里堪称造物主的杰作。武夷山风景区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有“奇秀甲于东南”的称号。这里最大的特点是山与水的奇妙结合。景区内山石耸立,奇伟秀丽,著名的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等。清澈碧绿的九曲溪水环山而流,山回溪折,峰随溪转,构成了一幅灵秀生动的天然画廊。

这样的雄奇的山水杰作来自于远古时期的地质构造变化。大约六亿年前,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被人们称之为“华夏古陆”的一块陆地渐渐隆起,范围包括现在浙江南部、福建全省和广东一部分,而其周围仍是浩瀚无际的大海,武夷山脉的位置就处在这块“古陆”的西北部海岸边。一直到了大约距今三亿六千万年的时候,因为世界性的造山运动,武夷山一带,普遍发生了岩浆侵入作用,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体。这些地方是生成武夷山岩茶茶叶树的绝佳之地。这之后后又经过多个地质时期,在中生代白垩纪至第三纪,武夷山脉两侧形成许多碧波荡漾的山间湖泊,湖泊中沉积起来的红色岩层,构成了现今遍布武夷山脉的几十个红色盆地。

这些红色盆地中最为瑰丽多姿的就是武夷山风景区,这里又称为小武夷,以区别于绵长的武夷山脉。受地质构造的影响,这一带的东部形成了曲折多弯的溪流,柱状、锥状的峰峦,以及岩壁陡峭的悬崖,而在西部则出现了长达几十公里的大裂谷和断块山脊,这是一种典型的丹霞地貌。在我国同类地貌中,武夷山的山体最为秀丽、类型最多、山水结合最好、景观最集中、视域景观最佳,因此在中国名山中享有特殊的地位。武夷山的山水景观,自古就闻名遐迩。从古至今,有名人咏赞,如南朝的江淹,唐朝李商隐,北宋苏轼、范仲淹,南宋李纲、辛弃疾、陆游,朱熹等,明代的徐霞客等。进入近现代,参观游览写下赞颂大红袍诗句的人就更多了。

领略武夷风光,选择游览路线颇有学问。可以登山临水,譬如登上著名的天游峰,俯瞰西北一溪自分水关、东北一溪自温岭关奔腾而来,环绕脚下群山,合流而东注于海,景观壮丽。但最佳的方案是在九曲溪中泛舟看山,清流澄碧,两岸多峰岩(推荐阅读::茶文化知识,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摩崖、古迹。

九曲风光名胜,举其要者,一曲有大王峰、幔亭峰;二曲有玉女峰、镜台、仙榜岩;三曲有仙游岩、小藏峰,小藏峰等危岩峭壁上的架壑船棺最集中,在此举头观赏,位置最佳,也有人把此处的架壑船棺称为虹桥板;四曲有大藏峰、仙钓台、金鸡洞,此处也有虹桥板;五曲有隐屏峰、接笋峰、武夷精舍、云窝;六曲有天游峰、晒布岩;七曲有三仰峰;八曲有象鼻岩、人面石;九曲有齐云峰、孔雀开屏石等。

九曲的次序是逆流而数的,即最上游为第九曲,顺流而下,依次为八曲、七曲……二曲、一曲。有些前人为了能慢慢地从容游览,往往逆流泛舟,从一曲游览到九曲。如徐霞客游武夷就采取了这样的办法。途中遇到奇岩怪石,名峰古洞,乃不辞万险,攀跻奋登,甚至扪萝悬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所得深趣,非亲历其境,不能体验。

武夷山除了风景秀丽,出产红茶、岩茶之外,这里自古还是福建先民活动的重要区域,留传有许多先民的传奇故事。传说在汉代以前,武夷山有位仙人武夷君。汉武帝的时候,曾专门派使者到武夷山用干鱼祭祀武夷君。当时用来陈列祭品行祭礼的是一块近乎方正的巨石,后人称其为汉祀坛,现位于幔亭峰下,可坐数十人。

关于武夷君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远古时武夷山这个地方住着武族和夷族两个大的部落,他们分别是彭祖的大儿子彭武和二儿子彭夷的子孙。这两个部落因为争夺风水宝地而连年征战。后来有一位白发老翁自天而降,劝和了同根而生的这两族人,还送他们一只金鸡报晓,让他们闻鸡而起,勤劳开发武夷山区。这位劝说成功的白发老翁就是武夷君。现在我们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观点来看关于武夷君的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福建远古时期闽族或闽越族先民的活动。

前面是关于武夷山闽族先民的故事,其实在此之前闽族也曾经历过一个母系氏族社会的阶段。例如坐落在闽东福鼎县境的太姥山,坐落在闽南漳浦县境的南太武,乃至坐落在粤东潮汕境内的草太武,都是闽族母系氏族社会留下来的遗迹。依据就是在福建闽方言中,“母”、“姥”、“武”音义相通,“太姥”、“太武”都指的是闽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作为氏族领袖的一位老祖母。从福鼎、漳浦和潮汕都有“太姥”、“太武”活动的遗迹来看,当时闽族的活动范围是相当广大的。

位于闽北的武夷山也在古闽族的活动范围之内。从由一位老祖母充当闽族氏族的领袖,到武夷君成为武夷山众仙之首,标志着闽族已然由母系氏族阶段发展到父系氏族阶段。现在看起来,武夷君应是该父系氏族社会的一位特别能干的部落首领,由于贡献大,威望高,被神化成为众仙之首。

到了秦汉时期的闽越国,积累了闽、越两族社会发展的成果,是闽族与来自浙江的越族结合的产物。闽越国又吸收了中原华夏族的先进文化,国势曾经相当强大,居然能够与正当全盛时期的汉武帝中央王朝抗衡。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距武夷山风景区南20公里的兴田镇城村,发掘出闽越国的都城,建筑精美,规模宏大,其大型宫殿建筑遗址群,占地面积数万平方米,殿堂、庭院、厢房、天井、回廊、祭坛等王城应有的设施齐备,布局井然,反映了汉代福建先民达到的文化水平。现在,城村汉城遗址已经成为武夷山世界遗产的重要内容。

另外能够反映出福建先民生活和文化观念的另一颇具神秘色彩的是架壑船棺。其年代距今约3000多年,大抵船棺葬是石器时期福建先民的葬俗。船棺是武夷山先民的一种葬具,以整根楠木刳成,分底和盖两部分,棺中有人字形麻丝、竹席、棉布、细棕和龟足木盘等随葬品。葬洞为自然崖洞或悬崖裂隙,一般是一洞葬一棺或数棺。安置船棺的崖洞高悬在九曲溪两岸悬崖峭壁之上,古往今来引起多少游人的好奇和惊叹!人们难以想像,在生产力极其原始落后的情况下,先人们是如何用神力把庞大的船棺放到那么高的崖洞中。因后人猜测那是仙人用的舟船,故此又将船棺称为仙橹、仙舟。

除去武夷山有悠久的先民文化外,这里还是闽学的摇篮。武夷山可说是理学大师朱熹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朱熹故居紫阳楼遗址,有他就读或讲学过的屏山书院、兴贤书院,有他创办的寒泉精舍、朱子社仓,他经常行走的巷子则称为朱子巷。还有他为先师刘子羽撰写并手书的“刘公神道碑”一方,碑文长达3725字,是迄今传世的朱熹手迹中字数最多的书法作品。九曲溪两岸及武夷景区各地还有数百方摩崖石刻,内有朱熹手书的10余方。

朱熹祖籍徽州婺源,父亲朱松为官福建,朱熹即诞生于其父尤溪县尉任上。后其父因积极主张抗金而被罢官,闲居尤溪,后移家建瓯,不久病故,临终将年仅十四岁的朱熹托付给老友刘子羽。刘子羽在自己的家乡崇安(即今武夷山市)五夫里给朱熹筑房安家,并教他读书。所以,朱熹的少年时期是在五夫里度过的。

五夫里地处武夷山南麓,距市区51公里,民风古朴,环境幽雅,有“莲花之乡”美称。当时五夫里出了一批名儒,如刘子羽、刘子羽之弟刘子,以及胡宪等,都是传承二程理学很有成就的人,也都是朱熹的至交好友。朱熹幼受父亲教育熏陶,在五夫里又师从二刘、胡宪等,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

后来他一生讲学传道,把二程理学发展到顶峰,形成朱子理学。由于朱熹71年生命历程中,将近70年的时间生活在福建,其老师和弟子又多为福建人,故朱子理学又称闽学。朱熹在武夷山求学、讲学、著述长达40余年,这里是他思想发展成熟之地,又是他聚徒讲学培养后学的地方,可说是闽学摇篮。

朱熹在武夷山生活、学习、经行的有关建筑和事物,现在都成了珍贵的文物古迹。在武夷景区,大王峰东南麓有朱熹纪念馆,其址原为朱熹曾经主持过的冲佑观,又称万年宫。四曲北岸隐屏峰下有武夷精舍,旧名紫阳书院、文公祠。这是朱熹于淳熙十年(1183年)建的一处书院。初建时有仁智堂、观善斋、寒栖馆等,是当时武夷山的一大建筑群。朱熹在这里讲学著书十多年,吸引了各处学者纷至沓来受业。入室弟子如蔡元定、蔡沈、黄等,后来都学业大成,对发扬和传播朱子理学卓有成绩。有的弟子为了“继志传道”,相继在九曲溪沿岸择地筑室,读书讲学,如游九言的水云寮,刘的云庄山房,蔡沈的南山书堂,蔡源的咏归堂,徐几的静可书堂,熊禾的洪源书堂等等,使武夷山成为一座文化名山,有“道南理窟”、 “天南道国”之誉。清代康熙皇帝并为武夷精舍赐“学达性天”匾额。

除了儒门闽学特别辉煌外,武夷山的道教佛教之盛,也颇为可观。

在武夷山道教的历史非常悠久,彭祖、武夷君等神仙传说,都具有道教的色彩。所谓“武夷山上有仙灵”、“三三六六疑道语”,可以说整个武夷山都笼罩在道教的氛围中。但直至晋代才有正规的道教宫观,留存至今的一座晋代道院位于大王峰下水光石后,名为止止庵。自晋至唐宋,止止庵盛况空前,多有名道在此修炼,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曾住持此庵的白玉蟾。白玉蟾有文才,著述丰富,是宋代道教南宗五祖之一。他的门下形成较大教团,徒众甚盛,影响深广。明清以后,止止庵逐渐衰落,民国三十年曾一度改为“墨三图书馆”(墨三是曾任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的顾祝同的表字),后来进一步圮废,如今只剩有遗址。

山中较有名的道院还有三清殿、凝云道院。三清殿始建于唐代,位于大王峰下,原属万年宫古建筑群之一部分。民国时改为中山堂。现在收归道教,重新修缮,力图恢复旧观。凝云道院建于明代,位于山北马头岩。原来规模盛大,内有凝云阁、涌翠台、息机窝、鸣球亭、莲池、橘隐石等,占地十亩。林则徐曾为题匾。1949年后被作为民居使用,1993年始复为道观。

宋朝皇帝好道,分派道士到名山洞府投送金龙玉简,武夷山为十洞府之一,故称投龙洞。投龙洞是大王峰顶一处宽约1米的石罅。北宋中期,50余年间遣使投送金龙玉简20余次,可见当时的崇道气氛。

此外,还有建于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古宫观遗址64处,遍布于武夷山景区各处。昔日兴隆热闹,如今只遗存一些基址残垣、石灶、石臼和斧凿痕迹,供人参观遣兴。这些宫观的兴衰是武夷山道教史的缩影。

佛教在武夷山兴起较迟。现存比较有影响的寺院,一为建于明代的白云禅寺,一为建于清代的妙莲寺。白云禅寺位于九曲溪北灵峰白云岩,原名白云庵,最初是宋代著名学者吕祖谦结庐讲学之所,明末改建成佛寺,内有三宝殿、观音殿、祖师坛等,殿阁半藏于岩洞中,另一半依山势用杉木支撑。妙莲寺位于莲花峰山崖,山门前有两块岩石,状似莲花,因而得名。此寺建筑巧借莲花峰岩洞特点,上为毗卢殿,下为观音殿和僧房,其后是三宝殿。殿藏于岩中,不施片瓦,风雨不侵,是典型的崖寺。1988年重新修葺开放。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武夷山山水奇秀,更加有闽学诸贤的住留史迹,还有一系列仙踪禅影,无怪乎名冠东南。

武夷山影响深远的还有武夷山的茶艺。

在宋朝以前中国主要产茶区仍在北方和江淮一带,讲究茶艺的是北方和江淮的士大夫。宋代以后,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产茶区域也逐渐推向浙江、江西、福建。建州武夷山以其适宜种茶的优越地理条件,后来居上,茶园遍布,茶场众多。

宋时制茶工场称为“焙”。五代时建州的官焙有38处,合私焙共有1336处之多,而武夷山的北苑焙茶艺最精,每年茶叶最早生发,叶芽极其肥嫩,茶味甲于诸焙,成为进贡佳品。

宋代在福建做过官的几位名臣如丁谓、蔡襄等人,都极力经营建州茶特别是北苑茶。蔡襄还作有《北苑十咏》,是关于北苑产茶、制茶、试茶、贡茶的情形。又著《茶录》,辨析茶品之高下。按照蔡襄的说法,武夷北苑茶之最上乘者,色尚青白,有真香,味甘滑,其色、香、味都独具风格。

当时流行把茶加工成扁圆的茶饼。因北苑的茶饼主要进贡给皇帝,所以称为“龙团凤饼”。史载宋仁宗、宋徽宗都很喜欢北苑的贡茶,宋徽宗还专门写了篇《大观茶论》加以推崇。一经皇帝夸赞,武夷北苑岩茶遂名冠天下,他处之茶莫敢与其争高。

明末清初,武夷山率先制作成功乌龙茶。红茶是把茶叶完全烘焙成熟,绿茶是不加烘焙,而乌龙茶则把茶叶烘焙得半熟,兼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这是茶中的新品种。

武夷山人还根据一些岩茶的特征,选择、培育名丛一千多个,其中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丛,声誉最高。其中大红袍素有“茶王”之称,是茶中极品。它生长于武夷山九龙窠峭壁上,至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成品茶之色、香、味均为乌龙茶之首。

武夷山有着秀美的风景,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不愧为世界自然遗产之一。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2010年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降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度假区酸雨现状,并结合酸雨现状展开酸雨成因分析,得出结论:2010年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降水pH均值4.66,电导率均值18.2us/cm,酸雨频率84.8%;NH4+是主要的阳离子,SO42-是对酸雨贡献最大的阴离子;降水的pH值、电导率、酸雨频率、Ca2+、SO42-和NO3-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NH4+浓度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外来源的煤烟型污染溶入降水,较少的颗粒物参与中和作用且颗粒物的缓冲能力低,以及长年过大的湿度是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酸雨现状 季节变化 空气湿度 外来源 颗粒物中和作用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东面,总面积12平方公里,是国务院1992年9月批准的全国首批1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它以旅游接待、休闲度假为主,周围没有大气污染排放源,但历年来的降水监测表明其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2006年~2010年酸雨频率在41.4%~84.8%之间,5年平均酸雨频率为67.5%。为了探讨其酸雨形成原因,现对2010年的降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酸雨污染现状,并结合现状,对酸雨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1 概况

降水监测点位设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环保山庄内,由武夷山大气背景值监测站开展监测,采用长沙湘蓝APS-3A型降水采样器进行采样,逢雨必测雨量、pH值、电导率,对阴、阳离子组分也做到逢雨必测。

2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

对2010年降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得出:2010年共采集武夷山市国家旅游度假区降水样品105个,总降雨量为1925.9mm,pH范围为3.69~6.51,均值为4.66,电导率均值为18.2us/cm,其中酸雨样品数89个,酸雨频率为84.8%,酸雨量为1619.5mm,占总降雨量的84.1%。

2.1 阴、阳离子组分监测结果分析

对2010年降水中阴、阳离子组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各离子监测均值统计如下:Na+0.102 mg/L、NH4+0.571 mg/L、K+0.116 mg/L、Mg2+0.048mg/L、Ca2+0.260mg/L、F-0.078 mg/L、Cl-0.208 mg/L、NO3-1.45 mg/L、SO42-2.03 mg/L。NH4+是主要的阳离子,占阳离子总量的52.1%;其次是Ca2+,占阳离子总量的23.7%。SO42-是对酸雨贡献最大的阴离子,占阴离子总量的53.9%,其次是NO3-,占阴离子总量的38.4%。阴、阳离子比例见图1。

2.2 季节变化综合分析

对2010年的降水监测数据进行季节变化统计分析,可见:降水的pH值、电导率、酸雨频率、Ca2+、SO42-和NO3-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第一季度pH均值最低、电导率最高,酸雨频率最高,其次是第四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SO42-和NO3-浓度第四季度最高,其次是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Ca2+浓度第四季度最高,其次是第三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一季度;NH4+浓度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各指标季变化趋势见图2、图3。

图2 2010年降水pH均值、电导率均值、

酸雨频率季变化趋势图

3 酸雨成因分析

3.1 外来源影响

结合以上分析,可见:SO42-是对酸雨贡献最大的阴离子,说明硫酸盐仍为降水中的主要致酸物质,SO2是区内SO42-形成的主要原因,酸雨是典型的由燃煤引起的硫酸型酸雨。且从季节变化趋势来看,在春、冬两季,pH值较低,酸雨频率较高,SO42-和NO3-浓度也较高。而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是以旅游接待、休闲度假为主的功能小区,周围没有大气污染排放源,且酸雨的出现频率及酸度大小并不与旅游淡、旺季呈对应关系,笔者认为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致酸污染物大多来自长距离输送,酸雨形成主要是受外来源的影响。春、冬两季恰逢北方各省采暖季节,燃煤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集中、排放量大,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大量污染物入侵福建省,造成春、冬两季pH值较低,酸雨频率较高,SO42-和NO3-浓度也较高。

3.2 颗粒物中和作用

大气中的颗粒物对降水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1]。酸雨的形成在高空, 是各种酸碱物质相互作用中和的结果,如果酸碱物质同时排放量大,可能在高空雨云中,或在降雨的洗脱过程中,彼此中和,并未形成酸雨。三明市、龙岩市历年来降尘年均值和月均值都超标,其降水离子组份中Ca2+的含量也高于福州市和泉州市,因此,虽然这两个城市的SO2排放量较高,占全省的37%,但由于含碱性的大气颗粒物浓度高,对酸性降水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酸雨污染相对较轻,多数年份降水pH年均值高于5.6[2]。而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周围无粉尘排放源,颗粒物浓度低,漂浮在空中的降尘含量少,参与中和作用的颗粒物少,阳离子Ca2+的含量也较低,年均值仅为0.260 mg/L,对降水酸化的缓冲能力很低。再加上南方土壤偏酸性,被风吹起的扬尘也偏酸性,使雨中酸性物质增加,会促成酸雨。

3.3 空气湿度

据《武夷山志》记载,武夷山脉植被茂密,雨量充沛,是全省温度最低、湿度最大的地区,年均相对湿度在70%~85%以上。而湿度大,潮湿的水汽易与经高空大气传输的酸性微粒形成凝结核构成雾状,使污染物粒子下沉积聚在低层大气中,形成大面积的酸性降雨。在同样受北方采暖季影响的春、冬二季,春季比冬季pH值低、电导率高、酸雨频率也高,这也许和春季湿度较大有关,较大的空气湿度也是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

4 结论

4.1 2010年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降水pH 范围为3.69~6.51,均值为4.66,电导率均值为18.2us/cm,酸雨频率为84.8%。

4.2 NH4+是主要的阳离子,占阳离子总量的52.1%;其次是Ca2+,占阳离子总量的23.7%。SO42-是对酸雨贡献最大的阴离子,占阴离子总量的53.9%,其次是NO3-,占阴离子总量的38.4%。

4.3 降水的pH值、电导率、酸雨频率、Ca2+、SO42-和NO3-浓度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冬两季较夏、秋两季的pH值低、电导率高、酸雨频率高、SO42-和NO3-浓度也高。Ca2+浓度则是第四季度最高,其次是第三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一季度,NH4+浓度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4.4外来源的煤烟型污染溶入降水,较少的颗粒物参与中和作用且颗粒物的缓冲能力低,以及长年过大的湿度是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