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黄金芽,它们3个也是变异黄化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后来有茶友纠正,说黄金芽如今已不是唯一的黄化茶,近几年出现了几种新的黄化变异茶种。我们在请教了相关专家及查阅资料后发现:自2013年起,的确有新的黄化变异茶种出现,而我们的表述的确有所偏颇。在此,我们因查找资料不充足导致传递不正确的信息向众多茶友致以万分的歉意。
接下来,我们向大家补充讲解下其它几种新生的黄化变异茶种。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茶树为什么会黄变。
黄变的茶树,自身有自然变异的形状,比如新梢叶片会因为温度、光照的影响而发生颜色的改变。
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细胞中的叶绿素被分解或者合成受阻,进而会导致茶树所需要的能量供给降低,这对茶树的发育不利,不过会提升新梢中氨基酸的含量,所以,黄化茶不仅色泽鲜明,而且滋味也异常鲜爽。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黄化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吧~
中黄1号(天台黄)
中黄1号原名“天台黄”,来自浙江省天台县茶树群体种的突变株,2013年9月,被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该品种春季新梢鹅黄色,颜色鲜亮,夏秋季新梢亦为淡黄色,成熟叶及树冠下部和内部叶片均呈绿色,1年生扦插苗为黄色。
2011~2013年,在选育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以福鼎大白和黄金芽为对照,把中黄1号春茶原料做成的烘青绿茶,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按照GB/T23776—2009名优绿茶标准进行了审评,结果如下。
注:CK1为福鼎大白,CK2为黄金芽
结果表明,“中黄1号”制成的烘青绿茶,3年平均总分达到93.2分,优于国家级品种福鼎(平均分92.5)和省级品种黄金芽(平均分为92.4分)。
而且其成茶色绿透金黄,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黄鲜亮,有“三绿透三黄”(干茶、汤色、叶底绿中透黄)的独有品质,特色明显。
除此之外,还连续3年对“中黄1号”的内含物质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注:CK1为福鼎大白,CK2为黄金芽
实验结果显示,“中黄1号”的氨基酸含量3年平均值达到6.9%,比福鼎高13.1%,但是较黄金芽低。
“中黄1号”的酚氨比平均为2.3,较福鼎低,但高于黄金芽。
以前我们说过,氨基酸决定了成茶的鲜爽度,而酚氨比则是评价茶树品种适制性的指标,从这2项指标能看出,“中黄1号”的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绿茶品种,因此,其味道较为鲜爽。
中黄2号
中黄2号原名“缙云黄”,来源于浙江省缙云县当地茶树群体种的自然黄化突变体,2015年12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中黄2号春茶新梢为葵花黄,尤其是顶芽明显,持嫩性好。夏季一叶和二叶有浅黄色,其它叶片为绿色,秋茶芽叶呈微黄色。
2012~2014年,在选育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以福鼎大白和黄金芽为对照,将中黄2号春茶制成烘青绿茶,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按照GB/T23776-2009的名优绿茶标准审评。
注:CK1为福鼎大白,CK2为黄金芽
审评结果表明,“中黄2号”制成的烘青绿茶,3年的平均值比福鼎大白和黄金芽都要高。而且外形金黄翠绿相间,汤色浅绿透黄,香气嫩香高长,滋味嫩鲜,叶底鲜黄透绿,品质特色明显。
与此同时,技术人员也连续3年对“中黄2号”的内含物质进行了测定。
注:CK1为福鼎大白,CK2为黄金芽
结果显示,“中黄2号”烘青绿茶氨基酸含量为7.9%,比福鼎大白高,比黄金芽低。茶多酚含量为13.6%,咖啡碱含量为2.9%,水浸出物含量为44.3%,酚氨比为1.8,其氨基酸含量高于普通绿茶品种。
黄魁
据民间记载,“清嘉庆年间,建平西南,茶林间产异茶,每年四月上旬,萌发嫩梢,其色玄黄,其味绝殊,族人以为瑞茶。”
建平,即今天的郎溪县,2008年,安徽一家制茶有限公司根据资料中记载的区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考察,最终在郎溪县毕桥镇发现了与资料描述中高度相似的叶片黄化的茶树单株。
后来在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家指导下,最终通过人工选育,获得了性状稳定、芽叶金黄的珍稀茶树新品种——“黄魁”。
2015年3月,黄魁茶通过了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评审鉴定。
据有关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黄魁”水浸出物45.1%,咖啡碱3.460%,茶多酚19.80%,游离氨基酸9.2%,茶氨酸3.56%,儿茶素总量13.5%。
黄魁干茶嫩黄荷香、茶汤杏黄醇厚、叶底金黄明亮,由于游离氨基酸含量高达9.2%,因此茶汤滋味鲜爽、醇厚,回甘微甜,是集色、香、味、形与营养价值于一体的好茶。
注:文来源懂茶帝,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