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叶知识> 正文

茶叶包装底图:茶叶包装盒其实也可以很时尚

2020-11-07 05:00:51热度:217°C

茶叶包装盒其实也可以很时尚

0

小船原产于哪个国家的?

做成木筏。使它成为独木舟就可以过河了。这就是船的雏形。舟筏时代→独木舟→筏→木板船→桨、篙和橹→帆船时代→地中海的古帆船→北欧和西欧帆船→飞剪式帆船→中国帆船→蒸汽机船时代→早期的蒸汽机船→“号蒸汽机船→蒸汽机船的完善→汽轮机船、柴油机船的问世→油船和散货船的出现→大型远洋客船的兴起→柴油机船时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桨渡海。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独木舟需要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制造技术比筏要难的多、其本身的技术也比筏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橹、桨划行的车船、桨划行的车船。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欧洲出现了蒸汽船。欧洲又出现了铁船。船开始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 舟筏时代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中国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桨,独木舟原始人类将巨大树干用火烧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独木舟,是最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仍使用独木舟作为生产和交通工具。筏远古人类就知道将树干、竹竿、芦苇等捆扎成筏,或用兽皮做成皮筏,筏较独木舟吃水浅,航行平稳,使用竹筏作为交通工具迄今仍然相当普遍。木板船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人类对木材的加工能力提高了,于是将原木加工成木板来造船。木板船可以造得比独木舟大,性能比筏好。木板平接或搭接成为船壳,早期的木板船,板和板之间、船板和框架构件之间是用纤维绳或皮条绑缚起来的,后来用铜钉或铁钉连接。板和板之间则用麻布、油灰捻缝,桨、篙和橹舟筏时代的船舶靠人力来推进和操纵,所用的工具为桨、篙和橹。桨不受水域深度和广度的mgc,在地中海区域应用极为广泛。古罗马的划桨船,用奴隶划桨,篙可以直接触及水底和河岸,主要用于浅水航道。橹是比桨先进的划船工具,兼具推进和操纵航向的功能,在中国内河木船上广泛使用。帆船时代据记载,古埃及就有了帆船。中国使用帆船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是帆船发展的鼎盛时期。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15世纪末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们的船队都是由帆船组成的。在帆船发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区、北欧西欧地区和中国都曾作出重大贡献。19世纪中叶美国的飞剪式快速帆船,则是帆船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mgc。不同地区的帆船。首尾形状接近对称,有龙骨和首尾柱。外壳板搭接并用铁钉相连。船上树单桅,装有支桅索,能在横风下行驶。船形瘦削,耐波性优于地中海帆船。C.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到达西印度群岛。圣玛丽亚”是一艘长28米、排水量约200吨的三桅帆船。V.da.伽马率领葡萄牙船队绕过好望角发现通往印度的航路。F.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大大刺激了欧洲航海和造船事业的发展。欧洲帆船的排水量逐渐增大到500~600吨,帆具日益复杂,三桅船渐趋普遍,大桅上增装了顶桅和顶帆,主帆下装了底帆,桅的支索上张了三角帆,船上整个空间都张满了帆,航速得到提高。英国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成为最大的海上强国。英国及其殖民地拥有海上帆船达5000艘。飞剪式帆船这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高速帆船。前期的飞剪式帆船,排水量为493吨。飞剪式帆船船型瘦长,前端尖锐突出,航速快而吨位不大。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用这种帆船到中国从事茶叶和mgc贸易。以后美国西部发现金矿而引起的淘金热,使飞剪式帆船获得迅速发展。1853年建造的“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积3760平方米,航速每小时12~14海里,横越大西洋只需13天,标志着帆船的发展达到顶峰。作为当时海上运输主要工具的帆船,被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中国帆船中国帆船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秦王朝曾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及工匠人等数千人,乘船出海。三国时代东吴太守万震所著《南洲异物志》中,有关于访问今日的柬埔寨、越南等地所乘大船的记述。唐代与日本文化交往频繁。中国当时的帆船已能驶侧向逆风,有较好的耐波性。从今温州至日本,以后能以3天时间从中国镇海驶抵日本。宋代造船和航海事业均有显著进步。当时所造海船能载500~600人,并已使用指南针罗盘,航程远及波斯湾和东非沿海地区。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出土一艘宋代海船残骸,船体瘦削,具有良好的速航性能和耐波性,船侧外壳板由三层杉木板组成,估计船全长约35米,载重量200吨以上。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船队于公元1405~1433年间七次远航,遍历东南亚、印度洋各地,远达非洲东海岸。宝船”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优秀帆船。中国帆船的构造和欧洲帆船不同。欧洲帆船两端尖而上翘,中国帆船则两端用木板横向封闭而形成平底的长方形盒子。舵位于尾部中心线上,尾部造成楼形高台,以防止上浪。船内有多道水密隔壁,结构坚固。中国帆船的帆是横向用竹竿加强的“操作灵便,能承受各个方向的风力,15世纪时。中国帆船无论在尺度和性能上都处于领先地位,16世纪以后。欧洲帆船才逐渐超过中国帆船,蒸汽机船时代18世纪蒸汽机发明后。许多人都试图将蒸汽机用于船上,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装在两舷的明轮”在哈德逊河上航行成功,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早期的蒸汽机船19世纪上半叶是由帆船向蒸汽机船过渡的时期。早期的蒸汽机船装有全套帆具。蒸汽机只是作为辅助动力,1819年美国人M.罗杰斯建造的。萨凡纳“号蒸汽机帆船”用了27天时间横渡大西洋,在整个航程中只有60小时是使用蒸汽机推进,其余时间仍用风力,蒸汽机安装在甲板上,驱动装在两舷的巨大明轮,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号船建成”船长38米,主机功率80马力,早期蒸汽机是安装在木帆船上的。逐渐用铁作为造船材料,钢很快代替铁作为造船材料。直到半个世纪以后才出现比它更大的船。但在造船理论和技术方面,却为现代钢船开辟了道路,蒸汽机船的完善早期蒸汽机船驱动明轮用的蒸汽机是单缸摇臂式。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三涨式蒸汽机。汽压提高到10.5千克力/,此时明轮已为螺旋桨所代替。三涨式蒸汽机配合螺旋桨成为典型的动力装置,蒸汽机已发展到四涨式六汽缸,蒸汽压力提高到13.6千克力/,功率达到1万马力,高压水管锅炉也逐渐取代了苏格兰式火管锅炉。货船一般是用三涨式蒸汽机作主机,功率约2000马力,航速约每小时10海里,载重量增大到6000吨,航行于大西洋上的大型远洋客船。以往复式蒸汽机为动力,单机功率达到2万马力,汽轮机船、柴油机船的问世1896年。英国人C.帕森斯将他发明的反作用式汽轮机成功地应用于船上,瑞典人C.迪拉瓦尔发明了冲击式汽轮机,进入20世纪以后。船用汽轮机不断改进,旋转均匀和无往复运动部件等,普遍应用于大型高速船,某些大功率船仍用汽轮机作为推进动力,德国人R.狄塞尔发明压燃式内燃机,即柴油机,20世纪初开始应用于船上,柴油机热效率高、油耗低。柴油机船的吨位即已超过蒸汽机船,油船和散货船的出现早期的杂货船承揽一切货种的运输。包括散装的煤炭、谷物等和桶装的油类,1886年开始出现具有现代油船特征的船。也就是将货油直接装在分隔的油密舱室内并用泵和管系进行装卸,对石油的需求日增,油船逐渐形成一支专用船队,1944年最大的油船载重量为23000吨。散货船略早于油船出现。但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港口装卸效率不高,最大的载重量只有1万吨左右,各工业国经济恢复,原料需求剧增,油船和散货船都向大型化发展,大型远洋客船的兴起19世纪70年代以前。运输船舶都是客货混装的,英国人S.丘纳德和T.伊士梅创办丘纳德汽船公司和白星汽船公司,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航线上开辟旅行条件舒适的客船航班,豪华客船,号航行成功”此后各国相继建造大型豪华客船。航行于大西洋航线和东方航线上,已有载客千人以上,载重万吨以上,航速每小时超过20海里的豪华客船,大型远洋客船的建造达到mgc,号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它们的载重量都在8万吨以上。主机为汽轮机,功率16万马力,航速每小时超过30海里,因远程喷气客机的兴起才停止下来,大型远洋客船的建造。对造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某些保障航行安全的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号海难事件导致了后来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签订”柴油机船时代柴油机船问世后。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工业化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中东等地石油的大量开发,促使运输船舶迅速发展,船舶艘数增长了1.6倍,总吨位增长了4.3倍(见世界商船队),船舶普遍采用柴油机推进。为了适应战时运输的需要,美国建造的2610艘自由轮(万吨级使用燃油锅炉和蒸汽机的杂货船)是最后建造的一批往复式蒸汽机远洋运输船舶,为了提高船舶运输的经济效益。船舶出现了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和内燃机化的多种趋势,船舶大型化首先是油船吨位的增长和油船的大型化。1930年的世界商船队中。1957年出现第一艘集装箱船。这是件杂货运输形式的重大变革。这种运输形式在货物包装、装卸工艺、码头管理和水陆联运等方面都有所突破。采用集装箱运输,可以大大缩短船舶停港时间,保证货运质量和实现“20多年来集装箱船发展很快。一般不设装卸设备,而是依靠港口专用设备进行装卸。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发展的重要专用船还有:装运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液化气船;能使牵引车、叉车载货自驶上下的滚装船(又称开上开下船);以驳船作为运输单元,不需要停靠码头进行装卸而能实现江海直达运输的载驳船等。远洋客船自从被喷气客机取代后,还出现了一种吨位较小、除载客外还能携带旅客自备汽车的汽车客船。船舶高速化自50年代起,航运界为了加快船舶周转,一度掀起船舶高速化的热潮。普通杂货船航速提高到每小时18海里,集装箱船航速在每小时20海里以上,型高速集装箱船,以两台6万马力汽轮机为主机,燃料费在运输成本中的比重直线上升。迫使营运中的高速船纷纷减速行驶,新造船舶的航速也出现下降趋势。如水翼船和气垫船已应用于短途客运航线上,船舶自动化60年代初期以来,各国航运企业为了减少船员人数、改善船员劳动条件和提高船舶营运的经济效益,逐步实现了轮机、导航和舣装三个方面的自动化。如60年代中期造出机舱定期无人值班的船舶,船舶内燃机化船舶内燃机化是指船舶普遍采用柴油机为主机。柴油机同蒸汽机比较,具有热效率高、油耗低、占地小等优点。自从1911年造出第一艘柴油机海船以来。

茶叶包装要怎么做?

茶叶够轻,建议用纸罐包装,有些纸罐能够防潮,方便保存。易拉盖上配有透明胶盖。

2015年茶叶包装的发展趋势如何?

中国大部分的礼品盒包装实在太丑了,当然包括茶叶的。探究茶叶包装的历史之后,发现它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有趣和更复杂。中国茶叶历来外销和内销,而自清朝茶叶成为出口大宗后,茶叶总是或多或少影响着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这种内外并重的双面经济和文化关系,让茶叶不得不时刻面对来自中外两个视角的检验,这种差异让我们看到属于那个时代的历史细节与心态。一流茶叶、二流包装、三流价格“对茶叶出口的描述话语中,我们能看到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造成的这种从内到外的思绪变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绿茶包装与万国争辉,包装变革之始茶叶出口向为我国贸易大宗。在清末中英贸易中更占绝对的顺差地位,这项贸易已趋衰落。中国茶对英出口量首次被印度茶超过。进入二十世纪后更是一落千丈,经营茶叶不再是快速敛钱的捷径,此时华茶茶商们有切肤之痛,而这个契机就是在1915年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其实不光是中国茶急需这个机会”彼时国民政府刚成立不久,更为急迫想在国际上展示自己的国家形象,1913年6月巴拿马赛会事务局便筹备成立。西渡太平洋与万国争辉,针对茶叶的现状,当时由江苏省发起专门的研究会议,最终决定着重解决调查、制造、包装三个方面的问题,彼时外国人认为中国的手制茶不洁净”当时欧美茶叶的包装以包装盒或铁罐为主。中国茶叶的粗劣包装与之相距甚远,茶语网此前发表过一篇文章《民国时期茶叶包装大赏(下)世界级的茶叶包装》。专门梳理过那个时候世界各地茶商的茶叶包装,此时俄国茶商大篷车公司、英国玛莎威特茶叶公司、英国皮卡迪利红茶品牌、哈格里夫斯父子公司、立顿、川宁等公司的茶叶包装,不管从材料还是设计上都美感十足,大篷车公司当时的茶叶包装盒,茶叶盒直接将茶叶的广告信息印制于上——以典型的俄国庄园风景图为展示点,以水印形式抢眼,哈格里夫斯公司生产的茶叶包装。▲ 二十世纪初哈格里夫斯公司生产的茶叶包装“内层为锡纸为了选出全国最优秀的参展品”赛会事务局组织了很多的热身活动。以及组织大资本茶商参加此前的南洋劝业会,甚至还参加了1914年日本大正博览会以了解日本筹备巴拿马博览会情况。希望从工艺和包装上全面改变中国茶的形象,因清政府在工业mgc时代闭关锁国,脱离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步伐,而造成的近代中国的悲情。终于在曾经不可一世的茶叶领域显现出来,清政府首次派员到印度、锡兰考察茶业,拥有上千年茶叶制造历史的中国,在最骄傲的茶叶领域也面临着,当然这是一个行业长期垄断的自然结果,而由于茶叶包装设计上的落后以及带来的出口受阻“从而也促成中国茶叶包装在近代的首次变革”华茶共得8项大奖”此外还有4种茶叶得到好评。对那些茶叶的评语是,华丽实足代表华茶之特色,其中福州马玉记商号参展,这款茶的外包装为脱胎彩绘漆盒,内配锡制茶叶罐,木盒正面描绘蝴蝶花草”这些漆器茶叶箱是专程为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生产的”▲ 福州马玉记商号当年获奖茶叶的外包装后来研究表明。为了适应茶叶外销欧美的需求。1935年吴觉农、胡浩川合著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从包装等各方面显示出中国茶的劣势,准备引领中国茶叶走向复兴之路,1937年中国茶叶公司成立标志复兴的开始。茶叶等商品的外包装上,都有着mgc属性的审美,1941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中茶公司前身)设计了自己的标准商标,标准商标为盾牌型。上面的圆圈为蒋经国新生活运动的标志,▲ 当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民族危机的年代。特殊且统一的符号往往具有强大的动员和号召能力,新的中国茶业公司成立,并且也以强大的符号商标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审美,中茶公司在《人民日报》头版连续刊登三天广告,相当于当时干部三个月工资)的稿酬,为的只是征集商标图案,而最终获选的设计现在依旧被沿用,如同那个年代几乎人人都穿劳动布普蓝色衣服、女士都留解放头一样。当1954年全国实行统购统销之后,茶叶的包装就有了整齐划一的审美,商标成为最主流的视觉印象“茶叶包装上也有相应改动,当时安化砖茶厂试制的。横县茶厂于1969年利用加工六堡茶的机械设备,而在那时的包装上印有毛主席语录,▲ 写有最高指示的茶叶包装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那时全世界都处于战后恢复期,对茶叶的消费要求并不是很高。散茶的运输包装相对简陋。内销和出口的红、绿、花茶主要是用木板箱和胶合板箱。边销茶主要是用竹篓毛茶收购主要是用布袋,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逐步升温,我国开始生产小包装茶。以供应国内的高端消费,以及部分作为对外宣传和礼品茶,据统计1960年全国的茶叶小包装出口仅占出口总量的0.06%,所以那时在国民最普遍的消费里,有一种包装更具有集体记忆,铁筒最符合茶包装的保护性、安全性、方便性等包装原则。是茶叶店和家庭里存茶最常见,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回忆小时候(上世纪六十年代)茶叶包装的情景,那时北京的茶叶店几乎只卖花茶,柜台上放着一摞先折去一个角的包装纸,[3]这种mgc时期的审美色调和心态,▲ 以前的绿茶包装一张纸轻盈远去,无言的推销员登场如果说在国内。这种碧绿铁盒、一张纸、一根绳的散茶包装,具有各种各样节约、审美的情愫。对外销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一等商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成为上世纪茶叶包装最无奈的感慨,1960年时小包装的出口占比才0.06%,但等到1979年它的比例已经占出口总量的36.3%。而其中还有国内十年mgc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小包装发展的一个快速期,引领着技术和审美潮流。这算不算中国特色的客气并不清楚,但确定的是,茶叶包装在全国来说并不差。全国商业系统包装展销评比。

中国茶叶包装变迁史:102年来,茶叶包装丑得更彻底了吗?

中国大部分的礼品盒包装实在太丑了,当然包括茶叶的。这让人想弄清楚,这股恶俗的潮流是怎么兴起的,而它的审美基础又是什么。不过,探究茶叶包装的历史之后,发现它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有趣和更复杂。中国茶叶历来外销和内销,而自清朝茶叶成为出口大宗后,茶叶总是或多或少影响着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这种内外并重的双面经济和文化关系,让茶叶不得不时刻面对来自中外两个视角的检验,这种差异让我们看到属于那个时代的历史细节与心态。比如,“一流茶叶、二流包装、三流价格”,从这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的,对茶叶出口的描述话语中,我们能看到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造成的这种从内到外的思绪变化,一步一步衰落的自信心,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忧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绿茶包装与万国争辉,包装变革之始茶叶出口向为我国贸易大宗,在清末中英贸易中更占绝对的顺差地位。可是等到中英mgc战争后的第47年,这项贸易已趋衰落。1889年,中国茶对英出口量首次被印度茶超过,“进入二十世纪后更是一落千丈,经营茶叶不再是快速敛钱的捷径,华商甚至将其视为畏途。”此时华茶茶商们有切肤之痛,希望通过某种契机扭转困境,而这个契机就是在1915年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其实不光是中国茶急需这个机会。彼时国民政府刚成立不久,更为急迫想在国际上展示自己的国家形象,1913年6月巴拿马赛会事务局便筹备成立,此时他们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以举国之力,“西渡太平洋与万国争辉”。针对茶叶的现状,当时由江苏省发起专门的研究会议,最终决定着重解决调查、制造、包装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是因为,彼时外国人认为中国的手制茶不洁净,当时欧美茶叶的包装以包装盒或铁罐为主,不管从设计还是实用性上,中国茶叶的粗劣包装与之相距甚远。茶语网此前发表过一篇文章《民国时期茶叶包装大赏(下)世界级的茶叶包装》,专门梳理过那个时候世界各地茶商的茶叶包装。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此时俄国茶商大篷车公司、英国玛莎威特茶叶公司、英国皮卡迪利红茶品牌、哈格里夫斯父子公司、立顿、川宁等公司的茶叶包装,不管从材料还是设计上都美感十足。比如,大篷车公司当时的茶叶包装盒,主要是木质和铁质品。茶叶盒直接将茶叶的广告信息印制于上——以典型的俄国庄园风景图为展示点,公司名称“Караван”以水印形式抢眼。再比如,哈格里夫斯公司生产的茶叶包装,具有工业元素。▲ 二十世纪初哈格里夫斯公司生产的茶叶包装,内层为锡纸为了选出全国最优秀的参展品,赛会事务局组织了很多的热身活动,比如地方性博览会,以及组织大资本茶商参加此前的南洋劝业会,甚至还参加了1914年日本大正博览会以了解日本筹备巴拿马博览会情况。总之,希望从工艺和包装上全面改变中国茶的形象。可以说,因清政府在工业mgc时代闭关锁国,脱离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步伐,而造成的近代中国的悲情,终于在曾经不可一世的茶叶领域显现出来。1905年,清政府首次派员到印度、锡兰考察茶业,拥有上千年茶叶制造历史的中国,在最骄傲的茶叶领域也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而不得不走向“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地步。当然这是一个行业长期垄断的自然结果。而由于茶叶包装设计上的落后以及带来的出口受阻,从而也促成中国茶叶包装在近代的首次变革。在那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我们可以看见这种变化。华茶共得8项大奖,名誉奖章5个,金质奖章20个,银质奖4个,此外还有4种茶叶得到好评,对那些茶叶的评语是“精详装潢”,“华丽实足代表华茶之特色”。其中福州马玉记商号参展,获得金奖。这款茶的外包装为脱胎彩绘漆盒,内配锡制茶叶罐,漆盒两侧配铜提把儿。木盒正面描绘蝴蝶花草,栩栩如生。英文说明表示,这些漆器茶叶箱是专程为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生产的。▲ 福州马玉记商号当年获奖茶叶的外包装后来研究表明,那段时间,为了适应茶叶外销欧美的需求,锡茶叶罐外以漆盒包装成为外销包装的主流。为了迎合欧美的审美流行色,漆盒通常描绘中国人日常生活场景的图案,且喜欢装饰大大小小的开窗(开光)形式,显得富丽堂皇。[1]而此前茶叶的内销中,清代存放茶叶的器具与明代并没太大的区别,主要以茶叶罐以及茶叶瓶为主,材质比明代更加广泛,瓷、陶、竹木、金属、漆等。[2]茶语网曾发表过的文章《民国时期茶叶包装大赏(上)国内篇》,也可以看出,民国时期茶庄林立,茶叶包装样式上中西审美皆赋予了特殊影响,呈百花齐放的景象。遥远年代,整齐的mgc美学那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茶斩获不少奖项,但由于含金量有限(说是万国,其实只有三十几个国家参加,欧州诸国忙于一战无暇顾及),并没有将中国茶叶带出泥潭,反而是内忧(假茶出现)外患之下愈加困难。“外茶在国内销场广泛,就上海一处而论,街头巷尾的外国的百货店糖食店,都有出售大小各种的印度锡兰及爪哇红茶,即使是国人所经营的大百货商店乃至极小的面包店,也都自替其贩卖,陈列装潢,都在国产的红茶之上。”1935年吴觉农、胡浩川合著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从包装等各方面显示出中国茶的劣势,准备引领中国茶叶走向复兴之路。1937年中国茶叶公司成立标志复兴的开始。就包装而言,由于时代特殊,茶叶等商品的外包装上,都有着mgc属性的审美。比如,1941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中茶公司前身)设计了自己的标准商标。标准商标为盾牌型,上面的圆圈为蒋经国新生活运动的标志,下部分字体为“TheYunnanTeaCorporation“(即公司英文名)的缩写。▲ 当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民族危机的年代,特殊且统一的符号往往具有强大的动员和号召能力。建国之后,新的中国茶业公司成立,并且也以强大的符号商标引领着那个时代的审美。1951年3月25日到27日这三天,中茶公司在《人民日报》头版连续刊登三天广告,并开出一百万元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相当于当时干部三个月工资)的稿酬,为的只是征集商标图案,而最终获选的设计现在依旧被沿用,即中茶牌“八中”商标。如同那个年代几乎人人都穿劳动布普蓝色衣服、女士都留解放头一样,当1954年全国实行统购统销之后,茶叶的包装就有了整齐划一的审美,“八中”商标成为最主流的视觉印象。再后来,以“八中”为基础,随着时代情绪的变化,茶叶包装上也有相应改动。比如,当时安化砖茶厂试制的“人民茯茶”。又比如,六七十年代,按照国家计划部署,广西地区的几家茶厂开始生产茯砖。其中,横县茶厂于1969年利用加工六堡茶的机械设备,着手试制茯砖,而在那时的包装上印有毛主席语录。▲ 写有最高指示的茶叶包装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那时全世界都处于战后恢复期。对茶叶的消费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散茶的运输包装相对简陋,内销和出口的红、绿、花茶主要是用木板箱和胶合板箱,边销茶主要是用竹篓毛茶收购主要是用布袋,这就谈不上设计了。随着国内外市场的逐步升温,从1956年开始,我国开始生产小包装茶,以供应国内的高端消费,以及部分作为对外宣传和礼品茶,但此时比例极少,据统计1960年全国的茶叶小包装出口仅占出口总量的0.06%。所以那时在国民最普遍的消费里,有一种包装更具有集体记忆。五六十年代,在塑料制品还不普及时,铁筒最符合茶包装的保护性、安全性、方便性等包装原则。铁盒,是茶叶店和家庭里存茶最常见,也最实用的容器。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回忆小时候(上世纪六十年代)茶叶包装的情景,“那时北京的茶叶店几乎只卖花茶,整齐划一的几溜清一色碧绿的大铁皮方桶,柜台上放着一摞先折去一个角的包装纸,旁边还有一团土mgc的纸绳。”[3]这种mgc时期的审美色调和心态,是种很深刻的集体记忆。▲ 以前的绿茶包装一张纸轻盈远去,无言的推销员登场如果说在国内,因物资匮乏的缘故,这种碧绿铁盒、一张纸、一根绳的散茶包装,具有各种各样节约、审美的情愫,但这样的情景,对外销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一等商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成为上世纪茶叶包装最无奈的感慨。前面说到,1960年时小包装的出口占比才0.06%,但等到1979年它的比例已经占出口总量的36.3%,而其中还有国内十年mgc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整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小包装发展的一个快速期,而出口的这扇小窗户,像灯塔一样,引领着技术和审美潮流。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茶叶科(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前身),其生产的六堡茶便开始了“外贸三君子”中的黄盒与山水盒的出口。而作为出口量最多的绿茶和红茶,也加大了小包装的出口量。包装正式成为优秀的无言推销员。▲ 上世纪70年代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山水盒包装(图为新版),用于出口东南亚。茶叶在农产品出口创汇的国家任务上可谓排头兵。1985年,茶叶产值只占我国农业总产值的0.52%,但出口创汇却能占整个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4%。所以,提高茶叶销售价格是无论如何都应该去做的事情。企图改变包装的不只是茶叶领域,1984年,湖北宜昌举行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性的包装装潢设计评比。等到1986年,商业部茶畜局也在西安召开了全国茶叶小包装首次展销会。“这次茶叶小包装展销会,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是全国茶叶小包装的一次大检阅。”[4]比如,在西安的展销会上,包装的风格就有了令人赞叹的多样性。“有雕刻书画的锡罐和彩釉风景的瓷罐,及老寿星高档包装……也有馈送亲友的名茶集锦、有国际上得金奖的祁门红茶、天坛牌珠茶、万年青牌绿茶、龙牌红茶、竹叶青绿茶、峨眉毛峰茶。”[5]此时六大茶类,各种包装应有尽有。▲ 那个年代的天坛牌珠茶包装这种密集的包装领域的评比会带来了整个包装行业的变革。至少从参加展会的代表总结发言上看是如此。比如,江西的代表说,不看不比,沾沾自喜,大家一比,看出高低。而且谦虚、震惊的声音,几乎每省如此。这算不算中国特色的客气并不清楚,但确定的是,茶叶包装在全国来说并不差。1987年,全国商业系统包装展销评比,茶叶包装是那次评比会上最好的一个行业,得了42块奖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