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茶叶知识> 正文
中国茶叶在欧洲:中国茶是怎么传入欧洲的
2020-11-07 04:15:46热度:198°C
中国茶是怎么传入欧洲的
中国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人工培植茶的国家。巴蜀人就开始饮茶,随后饮茶的习惯流传到相邻的地区。饮茶已经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之后推广到全国各阶层。中国茶叶随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代时,中国茶种传入了日本和新罗。中国茶传入欧洲则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意大利人赖麦锡的《航海记集成》中提到了中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献记载。成为西方人来东方运载茶叶的开始,中国茶开始占领欧洲人的食谱。妇女之友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商品交流迅速发展,三大无酒精饮料类商品先后进入欧洲:西班牙人将可可输入到欧洲,荷兰人1610于年将茶输入到欧洲,威尼斯商人将咖啡输入欧洲。在所有饮品中,茶可谓真·妇女之友。没有什么比酗酒的丈夫更让女性烦恼的了。而作为酒的替代品,茶却能提神醒脑,在下午四、五点钟沏茶配上点心,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即茶话会/下午茶,本身就是贵妇的发明。而茶馆和茶园更为女性提供了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所。都是男人们消遣的地方,但单身女子可以去茶馆会晤朋友,到18世纪时,单是伦敦就有2000个茶馆,泰晤士河上的伏克斯霍尔茶园就是典型代表。茶园集英式园林、球场、茶室、音乐厅于一体,男女都可以去散步、喝茶、聊天,也可以在茶园举办音乐会和舞会,是那个时代上流社会喜欢的会所。茶叶是作为药物放在药店里出售的,主要用来治疗痛风、积食等富贵病。一开始欧洲的学者、医生、教士就饮茶是否有益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整个荷兰还掀起了一场“饮茶大辩论”最后因为法国大主教对茶叶的疗效背书。不过参照欧洲长期以来的医疗水平。茶叶当然是比其它治疗方法(放血、切除不相干的器官什么的)要靠谱得多,自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就开始实行价格垄断,其实中国买到欧洲的茶叶价格也算公道。但政府课以重税,商家再随意加价,把茶叶变成一种非常昂贵的饮品,同一个时期当时阿姆斯特丹每磅茶叶售价3先令4便士。而伦敦则高达2英镑18先令4便士,于是私运盛行。大量私茶由外轮运抵英国南岸,国内实际饮用量和官方统计的进口量差别非常。议会决定废除茶税。英国的茶税从190%降到12.5%,此后英国茶叶正式进口量激增。饮茶人口和国家收入也大大增加,17世纪初上流社会的奢享,在18世纪中期变成几乎所有英国家庭早餐的平民饮料,茶(财)之路中国茶对外的传播。海路和陆路并行,陆路沿丝铜之路向中亚、西亚、北亚、东欧传播。海路向阿拉伯、西欧、北欧传播;陆上的古丝绸之路同时也是茶之路,茶叶先从产茶地向长安集中。然后以新疆地区为中转站,经天山南北路通往东欧,而明、清时还开辟了一条经蒙古高原到达俄罗斯的茶叶之路。海路则始于明清之际。从江西、浙江、福建茶区出发经宁波港、泉州港、广州港直接运往欧洲或先输往南洋诸国,再经马来半岛、印度半岛、地中海走向欧洲各国,荷兰海船从爪哇来澳门贩运茶叶,并于1610年转运至欧洲,中国茶叶正式进军欧洲,从中国茶开始销往欧洲直到mgc战争前夕。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而茶叶出口最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工业大发展,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加上从印度转口的棉花以及mgc,也才刚刚达到贸易平衡的状态,为什么和中国做生意的欧洲各国居然可以忍受贸易逆差,因为倒卖中国商品到其它国家的转口贸易所带来的利润超过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举行茶叶拍卖活动,每年输入该掉的茶叶达4000万磅以上,转口数量很大。茶炊里的茶水一直保持沸腾的状态。据说俄罗斯人喝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中,用勺搅梓后再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俄罗斯人在烧茶时一定要加入糖、蜂蜜之类的甜料,也常常会在茶里加入牛奶、柠檬,甜茶还要伴着甜点吃。法国人喜欢高品质的绿茶而不满足于袋泡茶,不少法国人也能分得清中国茶叶的不同种类。只用开水泡清茶。法国人也有可能采用西非的喝法。
中国对欧洲出口茶叶的历史渊源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流传到我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最先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如我国史籍所载,在未知饮茶前。恒以温汤生水解渴“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陋习,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于茶在欧美一带,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茶给人类的好处无法估计“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主之一”世界各国饮茶及茶的生产和贸易,除朝鲜、日本以及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就从中国传入者外”特别是近200年以来才传入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我国,日本和尚最澄大师及806年空海大师,留学我国研究佛学“将我国茶叶蒸青绿茶的制茶技术传入日本。荣西和尚留学回归日本,将锅炒茶制法传入日本,茶叶产制技术传入印尼,荷属东印度公司派茶师杰哥逊前后六次来我国学习研究。每次均带回茶种、制茶技术工人及器具:沙俄来茶我国采购茶籽与茶苗,依照我国茶叶制作方法开始生产,印度成立植茶研究发展委员会:即派秘书哥登来我国学习茶叶产制技术,并寻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师及工人:到大吉岭等地发展茶业。传回我国覆盖茶园:玉露茶,哥登氏带回我国茶工:按照我国红茶制法。日后发展成今天的阿萨姆红茶,斯里兰卡正式制茶始于特罗氏:学习我国武夷岩茶制法。
茶叶是谁传入的欧洲南美洲国家的
我国茶叶传播至西亚阿拉伯地区。早在中世纪到中国的西方旅行者们,就已经注意到已经在中国普遍流行的饮茶习俗。写于9世纪下半叶10世纪初的苏莱曼《中国印度见闻录》中提到中国人的饮茶习俗。最早提到茶这种饮料的是1559年在威尼斯出版的一本名叫《航海与旅行》(Navigatione et Viaggi)的书。据说还曾担任过《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的编辑。(中国茶)的故事。相传最初关于茶叶的知识,就是由他传入欧洲的。英国汉学家玉尔认为巴尔迪斯塔·拉姆修的《航海与旅行》是欧洲各种文字中最早记载中国茶叶的。由于新航路的发现和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许多欧洲的商人、旅行家以及基督教修士纷纷东来,他们中有些人开始注意到中国茶叶这种特殊的饮料和中国人的饮茶习俗。意大利传教士路易斯·阿尔梅达从日本寄回国内的信件中提到:日本人非常喜欢一种药草——茶“这是关于茶叶的信息第二次传到欧洲。曾经到过中国旅行的葡萄牙传教士克路士在《中国志》。西班牙传教士拉达在《记大明的中国事情》都说到在中国喝茶的经历和中国人以茶待客的习俗,在这一时期欧洲人有关茶叶的介绍中,首先注意到的是中国人的这种生活习惯。其中包括饮茶的方式和以茶待客的生活习俗,同时也注意到饮茶时所使用的茶具和其他器具的精美和实用,这与这一时期欧洲人关于中国其他方面的报道和介绍的基本情况是一样的”许多人都特别注意到了饮茶的治病、保健和养生方面的功能。强调茶叶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饮料,饮茶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俗,中国人的健康与长寿,中国人得肿胀、神经痛及膀胱结石疾病的很少,或许与中国人饮茶习惯有关”亲见中国人的饮茶习惯“但还没有想到把这种神奇的饮料带回去”让自己欧洲的同胞一起欣赏品尝。这种情况最后由一位荷兰人改变了。荷兰航海家杨·胡伊根·范林思索顿(Jan Huygen van Linschoten。
外国人为什么不喝中国茶
茶在国外的传播由于我国茶叶生产及人们饮茶风尚的发展,还对外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包括茶叶贸易,准许外商购买茶叶,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把带回的茶种种在近江(滋贺县)。寺僧便献上香喷喷的茶水。遂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籽播种,并根据我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他晚年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瓷和茶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他游遍东南亚、阿拉伯半岛,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输出量大量增加,西欧各国的商人先后东来,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并在本国上层社会推广饮茶,荷兰海船自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茶转运欧洲,这是我国茶叶直接销往欧洲的最早纪录,茶叶成为荷兰人最时髦的饮料,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英国一个名叫威忒的船长专程率船队东行,首次从中国直接运去大量茶叶,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随着茶叶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英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我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西方各国语言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勤劳智慧的人民给世界人民创造了茶叶这一香美的饮料,随着茶叶的传播:目前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几乎遍及全国和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因此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之首,我国地跨六个气候带。地理区域东起台湾基隆,绝大部分地区均可生产茶叶,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茶区,包括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全国茶叶产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以浙江和湖南产量最多,甘肃、mgc和山东是新发展的茶区。年产量还不太多,我国茶园面积已达1600多万亩,年产茶叶40万吨左右,茶叶出口量达13.5万吨左右,随着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全国茶叶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科学种茶、科学制茶和茶业管理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这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茶叶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并成为三大饮料之一。烹茶尽具”武阳买茶,这表明四川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僮约》◆东汉(公元25--220年)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医学家华佗《食论》中提出了,是茶叶药理功效的第一次记述,◆三国(公园220 265)史书《三国志》述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后代)有”密赐茶荼以代酒,以茶代酒“茶史——茶的发展(三),◆隋(公元581--618年)茶的饮用逐渐开始普及“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唐(公元618--907年)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唐懿宗咸通15年(公元874年)出现专用的茶具。◆宋(公元960--12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公元1107年)亲著《大观茶开》一书。倡导茶学,专门司茶贸易事,明太祖朱元璋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9月发布诏令。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中国茶叶运销丹麦。皇朝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清(公元1644--1911年)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康熙8年(1669年)印数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康熙28年(1689年)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声。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光绪31年(1905年)中国首次组织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传茶叶机械制作技术和方法。1896年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二)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贯串烘干,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贡茶兴起,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曰片茶,曰散茶,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载。一甑微蒸“用筐箔薄摊。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四)从蒸青到炒青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炒青绿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言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说明嫩叶经过炒制而满室生香”有炒制时间不常,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绿茶最早的文字记载“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参看附录中绿茶制造工艺,(五)从绿茶发展至其它茶类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从而使茶叶从鲜叶到原料,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1)黄茶的产生绿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干燥,当绿茶炒制工艺掌握不当,如炒青杀青温度低,蒸青杀青时间长。或杀青后未及时摊凉及时揉捻:或揉捻后未及时烘干炒干,使叶子变黄,产生黄叶黄汤,类似后来出现的黄茶,黄茶的产生可能是从绿茶制法不当演变而来,明代许次纾《茶疏》(1597年)记载了这种演变历史,(2)黑茶的出现绿茶杀青时叶量过多火温低,使叶色变为近似黑色的深褐绿色。或以绿毛茶堆积后发酵,这是产生黑茶的过程。黑茶的制造始于明代中叶,明御史陈讲疏记载了黑茶的生产(1524年),悉征黑茶,产地有限……"。(3)白茶的由来和演变唐、宋时所谓的白茶。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采摘而成的茶:与后来发展起来的不炒不揉而成的白茶不同“出现了类似现在的白茶,田艺蘅《煮泉小品》记载;亦近自然……清翠鲜明,现代白茶是从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丝水芽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最初是指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色泽银白的。白毫银针:后来经发展又产生了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其它花色“(4)红茶的产生和发展红茶起源于十六世纪,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印度发展将茶叶切碎加工的红碎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开始试制红碎茶,(5)青茶的起源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绿茶制法,再红茶制法。
中国对欧洲出口茶叶的历史渊源
茶在国外的传播由于我国茶叶生产及人们饮茶风尚的发展,还对外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包括茶叶贸易,准许外商购买茶叶,运回自己的国土。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把带回的茶种种在近江(滋贺县)。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贺县梵释寺,寺僧便献上香喷喷的茶水。天皇饮后非常高兴,遂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在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籽播种,并根据我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订了自己的饮茶仪式。他晚年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称茶是“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宋、元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瓷和茶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尤其明代,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他游遍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直达非洲东岸,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输出量大量增加。在此期间,西欧各国的商人先后东来,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并在本国上层社会推广饮茶。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荷兰海船自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茶转运欧洲,这是我国茶叶直接销往欧洲的最早纪录。以后,茶叶成为荷兰人最时髦的饮料。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1631年,英国一个名叫威忒的船长专程率船队东行,首次从中国直接运去大量茶叶。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贡品”和奢侈品。后来,随着茶叶输入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此后,英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只有到了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现今,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到了19世纪,我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叶出口量达268万担。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我国勤劳智慧的人民给世界人民创造了茶叶这一香美的饮料,这是值得我们后人引以自豪的。 茶史——茶的发展(一):随着茶叶的传播,目前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几乎遍及全国和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加之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因此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之首。我国地跨六个气候带,地理区域东起台湾基隆,南沿海南琼崖,西至藏南察隅河谷,北达山东半岛,绝大部分地区均可生产茶叶,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茶区,包括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全国茶叶产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以浙江和湖南产量最多,其次为四川和安徽。甘肃、mgc和山东是新发展的茶区,年产量还不太多。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已达1600多万亩,年产茶叶40万吨左右,茶叶出口量达13.5万吨左右。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全国茶叶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已建立健全了科研和教育网络,大量的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科学种茶、科学制茶和茶业管理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这为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茶叶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并成为三大饮料之一,所以世界茶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目前,世界五大洲中已有50个国家种植茶叶,茶区主要集中在亚洲,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80%以上。茶叶生产和饮用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出现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在社会发展中,一旦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就特别注重保健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茶,这种天然保健饮料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由于它含有大量的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防病的成分,更会吸引大量消费者去饮用它。茶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茶史——茶的发展(二):中国古代重要茶事进程录:◆原始社会神农时代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药用之始。◆西周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得最早记述。◆东周春秋时期婴相齐竟公时(公元前547---公园前490年)“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据《晏子春秋》)◆西汉(公元前206--24年)公元前59年,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四川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僮约》◆东汉(公元25--220年)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医学家华佗《食论》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理功效的第一次记述。◆三国(公园220 265)史书《三国志》述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后代)有“密赐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 茶史——茶的发展(三):◆隋(公元581--618年)茶的饮用逐渐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竞相采之,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唐(公元618--907年)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唐太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进贡皇朝。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公元8世纪后陆羽《茶经》问世。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唐懿宗咸通15年(公元874年)出现专用的茶具。◆宋(公元960--12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公元1107年)亲著《大观茶开》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明(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设茶司马,专门司茶贸易事。明太祖朱元璋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19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皇朝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清(公元1644--1911年)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康熙8年(1669年)印数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康熙28年(1689年)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声。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光绪31年(1905年)中国首次组织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传茶叶机械制作技术和方法。1896年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 茶史——制茶史(一):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就制茶历史做简单介绍。(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二)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但仍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组织官员研究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此时完整的蒸青茶饼制作工序为:蒸茶、解块、捣茶、装模、拍压、出模、列茶晾干、穿孔、烘焙、成穿、封茶。宋代,制茶技术发展很快。新品不断涌现。北宋年间,做成团片状的龙凤团茶盛行。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述“宋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龙凤团茶的制造工艺,据宋代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述,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茶芽采回后,先浸泡水中,挑选匀整芽叶进行蒸青,蒸后冷水清洗,然后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后置瓦盆内兑水研细,再入龙凤模压饼、烘干。龙凤团茶的工序中,冷水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了茶叶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由于夺走真味,使茶香极大损失,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茶史——制茶史(二):(三)从团饼茶到散叶茶在蒸青团茶的生产中,为了改善苦味难除、香味不正的缺点,逐渐采取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的做法,将蒸青团茶改造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同时还出现了对散茶的鉴赏方法和品质要求。这种改革出现在宋代。《宋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即饼茶。元代王桢在《农书.卷十.百谷谱》中,对当时制蒸青散茶工序有详细记载“采讫,一甑微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揉之,入焙,匀布火,烘令干,勿使焦”。由宋至元,饼茶、龙凤团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到了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于1391年下诏,废龙团兴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为盛行。(四)从蒸青到炒青相比于饼茶和团茶,茶叶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够浓郁的缺点。于是出现了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气的炒青技术。炒青绿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中言道:“山僧后檐茶数丛……斯须炒成满室香”,又有“自摘至煎俄顷余”之句,说明嫩叶经过炒制而满室生香,有炒制时间不常,这是至今发现的关于炒青绿茶最早的文字记载。经唐、宋、元代的进一步发展,炒青茶逐渐增多,到了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茶录》、《茶疏》、《茶解》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制法大体为: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至干,这种工艺与现代炒青绿茶制法非常相似,参看附录中绿茶制造工艺。(五)从绿茶发展至其它茶类在制茶的过程中,由于注重确保茶叶香气和滋味的探讨,通过不同加工方法,从不发酵、半发酵到全发酵一系列不同发酵程序所引起茶叶内质的变化,探索到了一些规律,从而使茶叶从鲜叶到原料,通过不同的制造工艺,制成各类色、香、味、形品质特征不同的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 茶史——制茶史(三):(1)黄茶的产生绿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干燥,当绿茶炒制工艺掌握不当,如炒青杀青温度低,蒸青杀青时间长,或杀青后未及时摊凉及时揉捻,或揉捻后未及时烘干炒干,堆积过久,使叶子变黄,产生黄叶黄汤,类似后来出现的黄茶。因此,黄茶的产生可能是从绿茶制法不当演变而来。明代许次纾《茶疏》(1597年)记载了这种演变历史。(2)黑茶的出现绿茶杀青时叶量过多火温低,使叶色变为近似黑色的深褐绿色,或以绿毛茶堆积后发酵,渥成黑色,这是产生黑茶的过程。黑茶的制造始于明代中叶。明御史陈讲疏记载了黑茶的生产(1524年):“商茶低仍,悉征黑茶,产地有限……"。(3)白茶的由来和演变唐、宋时所谓的白茶,是指偶然发现的白叶茶树采摘而成的茶,与后来发展起来的不炒不揉而成的白茶不同。而到了明代,出现了类似现在的白茶。田艺蘅《煮泉小品》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现代白茶是从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丝水芽开始逐渐演变而来的。最初是指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色泽银白的“白毫银针”,后来经发展又产生了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其它花色。(4)红茶的产生和发展红茶起源于十六世纪。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后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将茶叶切碎加工的红碎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开始试制红碎茶。(5)青茶的起源青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绿茶制法,再红茶制法,从而悟出了青茶制法。青茶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推论出现在北宋,有的推定于清咸丰年间,但都认为最早在福建创制。清初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现福建武夷岩茶的制法仍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的特点。(六)从素茶到花香茶茶加香料或香花的做法已有很久的历史。宋代蔡襄《茶录》提到加香料茶“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南宋已有茉莉花焙茶的记载,施岳《步月.茉莉》词注:“茉莉岭表所产……古人用此花焙茶”。到了明代,窨花制茶技术日益完善,且可用于制茶的花品种繁多,据《茶谱》记载,有桂花、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九种之多。现代窨制花茶,除了上述花种外,还有白兰、玳瑁、珠兰等。由于制茶技术不断改革,各类制茶机械相继出现,先是小规模手工作业,接着出现各道工序机械化。除了少数名贵茶仍由手工加工外,绝大多数茶叶的加工均采用了机械化生产。 茶
外国人喝的茶与中国有何不同?
那些忙得脚不沾地的外国人羡慕死了中国人喝茶的那份情调。外国人喝茶却独有特点。日本人对茶情有独钟。喝的主要是绿茶,其中有一种玉绿茶,茶叶绿得微蓝,用古茶碗、立椭形茶盅等茶具来冲泡,茶叶涩中有甘,甘中又分化有浓郁的玉米香,茶道多用粗瓷旧碗,美国是个咖啡王国,却有大约一半的人喝茶。美国的茶销售额每年超过10亿美元。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乌龙茶、绿茶等有上百种,但都是罐装的冷饮茶。美国人与中国饮茶不同,大多数人饮的是冰茶,而不是热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然后啜饮。由于这茶以凉为上,便没有中国茶沏出的那份品味、那份温煦、那份缱绻,茶的味道大打折扣。德国人也喜欢饮茶。但德国人的饮茶,德国也产花茶。但不是我国用茉莉花、玉兰花或米兰花等熏制过的茶叶,花茶”是用各种花瓣加上苹果、山楂等果干做成的,里面一片茶叶也没有,有花无茶“中国花茶”讲花味之远香。德国花茶,德国之花茶,须放糖;不然因花香太盛,德国人也买中国茶,但居家饮茶是用沸水。把放在细密的金属过滤筛子上的茶叶不断地冲。
中国最早出口到欧洲的茶叶是什么茶叶?
红霓·武夷山红茶是我国最早出口到欧洲的茶叶之一
十九世纪前50年欧洲的中国茶税为什么从100%降到12.5
为了提高茶叶的销量,为了拓宽欧洲的销路自然要降低茶税的税率。中英茶叶贸易的变迁在近代是影响两国历史的重要因素。曾经于20世纪初期在清政府的海关总署任要职的罗伯特·哈特子爵曾经这样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食品——大米“最好的饮品——茶叶,中国人拥有了这些产品和其他许多本地产的副产品。四艘货船由英国启程前往中国”这些船只上共载有价值11.9万英镑的银两,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地从欧洲和美洲流向中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的货运量是其由英国输往中国的货运量的4倍之多。西班牙加入到与美国人一道抗击英国的行列中。英国多年来通过西班牙人在中南美洲开采银矿来获取白银的渠道被切断了,英国财政部的全部税收中,有六分之一来自对中国茶叶所征收的关税,尽管1785年后英国重新获得白银的来源;但银子供应短缺的问题随着茶叶需求的日益增长而愈发严重,茶叶贸易也为mgc战争的爆发提供了一定的解释,19世纪中叶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茶来说都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中国茶叶在奖项评定中大获全胜,但中国茶人已经感受到了深刻的危机,当时的《中国参加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一书分析了中国茶叶落后于印度、日本的原因并且呼吁茶界自重。它指出日本及印度茶商在美积极进行活动。于是华茶销路遂日行滞钝,为了获得品种优良的茶树。同时寻找中国的茶农茶工和栽培工具,帮助英国政府在其南亚殖民地大范围建立茶树种植园,东印度公司派苏格兰罗伯特·福琼来到中国,福琼穿上清朝服饰。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4482590 25901872 18725022 50225258 52583723 37235462 54482590 25901872 18724239'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7021) and MATCH(title) AGAINST('54482590 25901872 18725022 50225258 52583723 37235462 54482590 25901872 18724239'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