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茶叶知识> 正文
茶叶的芽:想问一下大神们,国标中茶叶可以分为芽型,芽叶型和多叶型,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2020-11-07 10:20:33热度:244°C
想问一下大神们,国标中茶叶可以分为芽型,芽叶型和多叶型,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
芽型的茶叶采摘的时候只要芽子,芽叶型的采摘下来有一个芽子带着一片二片叶子,多叶型的有二片三片甚至四五片叶子,多叶型的最老,当然都要是当年当季新发的嫩茶。
单芽和一芽一叶就一定是好茶吗?
平日里卖茶人所说的单芽茶和一芽一叶,等级高、匀度高、净度好,在茶叶市场上很受欢迎。单芽和一芽一叶可以作为我们选择茶叶的标准吗?1采摘标准采茶时,用单芽、一芽一叶等来描述采摘的标准,采茶根据不同情况有统一的标准,这有利于不同种类茶叶的加工,也可以说是茶叶的成熟程度,芽是最嫩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茶叶品质与采摘叶位有什么关系。芽叶中营养成分的变化1茶多酚含量的变化:鲜叶中水溶性部分含量最多的是茶多酚,茶多酚对茶叶色、香、味都有很大的影响。红茶的红色叶底和金黄的汤色就是茶多酚的氧化聚合产物所形成的。某些绿茶、乌龙茶的橙色茶汤也与茶多酚的初级氧化产物有关。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是其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同一季节的绿茶通常以茶多酚含量适中的鲜叶制出的茶品质较好,红茶品质与茶多酚的含量呈正相关。茶芽中的茶多酚含量为26.84%,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新梢老化而含量递减。无论是茶多酚还是儿茶素,在一芽一叶中含量都有所升高,这也是许多茶对鲜叶的采摘要求是一芽一叶的原因之一。2氮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茶叶中的氮化合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mgc等,这些物质与茶叶品质,尤其绿茶品质密切相关。单芽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9.06%,所以茶芽中的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3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呈现为一个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鲜叶越老,碳水化合物含量越多,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茶叶品质呈负相关。从不同叶位内质含量综合来看,单芽与一芽一叶品质是较高的。采摘叶位与茶叶等级的关系一、高级名优茶的采摘对原料要求较高,一般采摘单芽、一芽一叶初展及一芽二叶初展的芽叶。二、普通红绿茶要求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其要求独特的香气和滋味,一般采摘新梢快到成熟时顶叶6-7成开面时,采摘2-4叶梢,这种采摘标准称为“如果鲜叶过嫩。在加工过程中芽尖与嫩叶易碎,采得太老则外形显得粗大。滋味粗涩,四、边销茶的采制方式就较为独特。
怎样辨别好茶?头芽好还是全茶叶好?
其实评判茶叶质量的好与差,目前主要借助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三摸来确定茶叶质量。就是看茶叶的外形,干看茶的形态和色泽,湿看茶的嫩度、匀度和汤色。就是闻茶的香气,采用干闻和泡茶后湿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就好似摸茶叶的身骨,光洁与粗糙,估量茶叶水分的高低等。要求茶的色泽、大小、长短、粗细、形状一致,很可能是采摘粗放。很可能制作粗糙。至于茶中多细末,或含有杂质,那是制成后筛选不精之敌,此茶算不得佳茗。既无茶味,更谈不上韵味,这种茶充其量最多只能算是一种解渴的饮料,根本称不上是一种好茶。然而对于不同品类的茶叶,有不同的外形要求。绿茶中的龙井茶要求光、扁、平、直,形如娥眉。红茶要求条索紧秀。红碎茶要求颗粒紧细划一。如果是毛峰类茶,芽锋是否露。表面粗糙,身骨轻飘,自然算不得好茶。色泽从色泽看,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色泽,就是同一茶类不同的花色品种,色泽也是不同的。如绿茶中蒸青茶要求翠绿,炒青绿茶呈现黄绿,烘青绿茶应是深绿。但不论何种绿茶,都应具有鲜灵活气,灰暗、暗黄、深褐色都是称不上好绿茶的。绿茶汤色以嫩绿、黄绿为上,并且清澈明亮。红茶以乌黑油润为佳,倘若茶汤红艳明亮,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金mgc油圈,那就是上品红茶了。茶香誉称为“历来为茶人看重,凡称得上是好茶者。必须具有讨人喜欢的香气,或清雅,只要令人神闲意远,有开神敞怀之感即可。
古代茶叶之散茶、芽茶、叶茶
古代茶叶之散茶、芽茶、叶茶
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散茶、芽茶、叶茶的概念非常混乱,有的甚至释义相反。如散茶,宋时也称草茶,南宋《韵语阳秋》对唐时宜兴贡茶考证说:“当时李郢茶山贡焙歌云,‘蒸之馥之香胜梅,研膏架动声如雷’,……观研膏之句,则知尝为团茶无疑。自建茶人贡,阳羡不复研膏,只谓之草茶而已。”由这里看,散茶是不加研膏的草茶。但是,在明·丘濬的《大学衍义补》(1487年)中,其按称:“宋人造作有二类,曰片曰散,片茶蒸造成片者,散茶则既蒸而研,合以诸香以为饼,所谓大小龙团是也。”这就是说,宋朝的散茶,不是“草茶”,而正好是紧压茶类的团茶、饼茶。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茶类生产,在两晋、南北朝和隋唐,以采造团茶和饼茶为主,但也有旅摘旋炒的炒青一类茶叶。所以,茶叶的名字,除团茶、饼茶或片茶一类的称谓外,与这些紧压茶相对的,还有“芽茶”、“散茶”一类的名字。毛文锡《茶谱》(935年前后)称:“眉州洪雅、昌阖、丹棱,其茶如蒙项制茶饼法,其散者叶大而黄,味颇甘苦,亦片甲、蝉翼之次也。”片甲、蝉翼是“散茶之最上”者,以其芽叶的形状而名。这也即是说,散茶是各种非紧压茶的统称,其下还可以有片甲、雀吉、麦颗等一类专名。至于芽茶,可以是散茶,但也可以如毛文锡《茶谱》所说的蒙山“压膏露牙、不压膏露牙”和宣城用茗牙装面的小方饼——丫山阳坡横纹茶等一类的紧任茶。唐朝散茶生产、消费的数量不大,有关散茶的记述也不多。至宋朝特别是南宋以后,随散茶生产的发展,史籍中正式出现“片、散”两种茶叶花色。片茶,福建称为腊面茶或腊茶,有的地方称为研膏,属团茶和饼茶一类。散茶,包括蒸青、本茶或炒青一类的茶叶,有的地方,把蒸青、炒青也称为草茶。明朝所称的芽茶和叶茶,实际就是宋元所说的草茶。所以,明清芽茶、叶茶的独兴,从发展的角度说,也可以称是过去草茶或散茶的盛起。元朝时团茶、饼茶主要用作贡茶,民间一般只饮散茶和未茶。尽管元朝的茶类生产已转入以散茶为主,由于充贡的建茶仍是龙团凤饼,所以时人仍有以团、饼为“天下第一茶”的传统印象。入明以后,如《馀冬序录摘抄内外篇》所载:“国初建宁所进,必碾而揉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如宋蔡君谟所贡茶例,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一照各处,采芽以进。”即是指明朝初年,建宁贡茶还一如宋制,专以来造龙团凤饼等一类的紧压茶,后来朱元璋认为这样太“重劳民力”,才下令“罢造龙团”,改造芽茶以进。这一改革,从统治阶级的本意来说,是通过轻摇薄赋等一些体恤民力的措施,把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以稳定新建立起来的政权。但是,在客观上,对进一步破除团茶、饼茶的传统束缚,促进芽茶和叶茶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明朝叶茶的全面发展,首先表现在各地名茶的繁多上。如前所说,宋朝散茶在江浙和沿江一带发展很快,但文献中提及的名茶,只有回注、双井、顾渚等不多几种,但明代黄一正的《事物绀珠》(1591年)中,其所辑录的“今茶名”就有(雅州)雷鸣茶、仙人掌茶、虎丘茶、天池茶、罗茶、阳羡茶、六安茶、日铸茶、含膏茶(邕湖)等97种之多。《事物绀珠》,成书于万历初年;上述记载表明,散茶或叶茶经过明朝两个世纪的发展以后,在中国不但形成了如此众多的名特茶叶,而且其地域从云南的金齿(治位今保山)、湾甸(州治在今镇康县北)起,向北绵延一直到今山东的莱阳,基本上各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的主要茶叶产地和代表名茶,从而也奠定了我国近代茶业或茶叶文化的大致格局和风貌。明朝叶茶的突出发展,还表现在制茶技术的革新上。元朝散茶的采制,如前引《王祯农书》所见,虽其工艺流程已颇系统、完整,但介绍的只蒸青一种,而且从高档茶的要求来看,不免粗略。至明以后,如闻龙《茶笺》(1630年)所说,“诸名茶法多用炒,惟罗宜于蒸焙”,在制茶上,普遍改蒸青为炒青,这对芽茶和叶茶的普遍推开,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使炒青等一类制茶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如明代罗廪《茶解》(1609年)的炒青技术要点载,采茶“须晴昼采;当时焙”,否则,就“色味香俱减”。采后萎调,要放在箪中,不能置于漆器及瓷器内,也“不宜见风日”。炒制时,“炒茶,铛宜热;焙,铛宜温。”具体工序是:“凡炒止可一握,候铛微炙乎,置茶铛中,札札有声,急手炒匀,出之箕上薄摊,用扇扇冷,略加揉挼,再略炒,入文火铛焙干。”这段文字,讲了杀青、摊凉、揉捻和焙于这样一个过程,在这几道工序中,书中指出,杀青后薄摊用扇扇冷,色泽就如翡翠,不然,就会变色。另外原料要新鲜,叶鲜膏液就具足;杀青要“初用武火急炒,以发其香,然火亦不宜太烈”;炒后“必须揉挼,揉挼则脂膏熔液”,等等。有些制茶工艺,如松萝等茶,对采摘的茶芽还要进行一番选拣和加工,经过剔除枝梗碎叶后,“取叶腴津浓者,除筋摘片,断蒂去尖”,然后再付炒制。所有上述这些工艺和认识,在近代茶叶科学出现之前,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传统制茶经典性的工艺和认识,即便是现在,其许多工艺和技术要点,仍沿用于中国各种名特和高档茶叶的制作过程之中。明朝叶茶的独兴于时,还表现在促进和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上。除绿茶外,明清两朝在黑茶、花茶、青茶和红茶等方面,也应运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黑茶,据文献记载,四川在陕洪武初年便有生产,后来随茶马交易的不断扩大,至万历年间,湖南许多地区也开始改产黑茶,至清朝后期,黑茶更形成、发展为湖南安化的一种特产。花茶源于北来龙风团茶掺加龙脑等加工工艺,后来如旅岳《茉莉词》(约12世纪)所示,至迟在南宋前期,就发明了用茉莉等鲜花窨茶的技术,但花茶的较大发展,还是兴之于明代。据朱权《茶谱》(1440年前后)、钱椿年《茶谱》(1539年)等茶书记载,明朝常用以窨茶的鲜花除茉莉外,更扩展到木樨、玫瑰、蔷薇、兰蕙、橘花、桅子、木香、梅花和莲花等十数种。乌龙茶,亦有称青茶的,是明清时首先创之于福建的一种半发酵茶类。红茶创始年代和青茶一样,也无从查考,从现存的文献说,其名最先见之于明代中叶的《多能鄙事》(约十五六世纪)。入清以后,随茶叶外贸发展的需要,红茶由福建很快传到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和四川等省,在福建还形成工夫、小种、白毫、紫毫、选芽、漳芽、兰香和清香等许多名品。来源《中国茶经》(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福茶之心微信 | fuchazhixin茶觉先生,食茶交友http://weixin.qq.com/r/2HWrszvEFGZrrX-Q9yDK (二维码自动识别)
为何独芽茶、一芽一叶泡出的茶会更加的齿颊留香,味如甘霖?
经常喝茶的人都知道,平日里茶叶店老板所说的单芽茶和一芽一叶等级高、匀度高、净度好。而它们在茶叶市场上也都很受欢迎。首先我们看单芽、一芽一叶?茶芽萌发后展叶的嫩梢被称为新梢:根据新梢展叶的多少可分为一芽一叶梢、一芽二叶梢等,采摘下来的茶叶即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制茶原料,独芽茶即为新梢萌发后直接采摘的原料,即光有芽没有叶子的茶,肥厚的芽头很吸引人:第一片叶子也是非常的嫩其次我们从芽叶中营养成分与采摘叶位的关系研究对茶品质的影响1.芽头富含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是形成茶叶鲜爽度的主要成分,也是形成茶叶香气的重要物质,两片叶子则富含茶多酚和碱性物质。2.采摘的嫩度。也可以说是茶叶的成熟程度,芽是最嫩的,茶多酚含量随嫩度增加而增加:但氨基酸含量差别不明显市场上,单芽以其独特的外形备受青睐,且一度成为商家的噱头,单芽采摘非常辛苦。加工制作非常精细,杀青揉捻都要更为小心,很多时候贵在了产量稀少,而采摘、制作成本又高,一芽一叶叶位的茶叶水浸出物明显增加,其作为茶原料的品质更优。
茶叶芽长好还是芽短好
茶叶质量的好坏,不是叶子的质量去决定的,当然绿茶、红茶、白茶类大部分是牙尖的比叶子的质量好,这两款茶叶的质量好坏跟叶子是没有关系的。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8725022 50222136 21364931 47754642 46425027 50274734 47342083 20834181 41813539'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5146) and MATCH(title) AGAINST('18725022 50222136 21364931 47754642 46425027 50274734 47342083 20834181 41813539'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