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设施在茶园中的应用
茶树设施栽培,又称保护地栽培,即利用各种人工设施,改变局部小气候,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达到促进茶芽早发、增进茶叶品质或提高茶叶产量等目的。茶树设施栽培是现代先进工业技术成果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结合点,是传统农业摆脱自然环境束缚,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和反季节生产的有效途径。但设施栽培成本比较高,只有在具备名山、名种、名茶、名牌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应用,才能达到设施栽培的目的。目前广东茶叶生产上采用的设施栽培主要有塑料大棚栽培和遮阳网覆盖栽培两种。
(一)塑料大棚栽培
塑料大棚栽培是用塑料薄膜覆盖茶园的一种设施栽培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名优绿茶发展的需要,逐渐应用到茶树上,是冬春季温度较低,或易受"倒春寒"危害的茶区为提早名优茶开采期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
1.塑料大棚栽培的优点
(1)可以提早开采。韩文炎等于1993~2001年连续9年的研究表明,在冬、春季不加温的条件下,塑料大棚茶园的开采期比露地茶园提前7~46天,平均提前20天。
(2)免受霜冻。春茶季节由于冷空气南下,常受晚霜或“倒春寒”的危害,塑料大棚茶园由于棚内气温较高,不受寒风侵袭,可以避免这种危害。
(3)提高早期名优茶产量。茶园覆盖大棚后,由于采摘期提早,虽然与棚外茶园相比总产量变化不大或者略有降低,但早期名优茶产量明显提高。张景春等( 1997)研究表明,1993年和1994年揭膜前,大棚茶园每亩鲜叶产量分别是51.8千克和70.3千克,比露地茶园6.0千克和13.0千克分别提高了7.6倍和4.4倍。
(4)提高经济效益。塑料大棚茶园茶叶开采期提早,早期名优茶产量提高,虽然总体茶叶产量和品质略有降低,但是由于消费者尝鲜的消费心理,早春的名优茶价格较高,扣除成本后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塑料大棚茶园建设
塑料大棚茶园投资多,成本高,如管理不善则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合理建棚、科学管理是克服塑料大棚不足、提高茶园经济效益的关键。
(1)塑料大棚茶园园地选择。塑料大棚茶园的品种、生长势及其所处的土壤、地形、地势均直接影响建棚后茶树的生长发育状况,因此要达到大棚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益,在园地选择时要尽量具备的条件有:选择发芽早、发芽密度高、品质好的茶树良种;茶园树冠覆盖度在90%以上,生长健壮、长势旺盛的青壮年茶树;避开风口、风道;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平地或缓坡茶园;选择水电使用方便的茶园。
(2)塑料大棚建造。塑料大棚类型很多。按照骨架材料分,有简易竹木结构、钢架结构、钢架混凝土柱结构和钢竹混合结构等。塑料大棚的方向以坐北朝南为好,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冬季阳光。大棚长度以30~<?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
果差,太长则棚内温度不易控制,而且棚内温差大,也不利于管理。大棚宽度以6~12米为宜,太宽通风透气不良,设计和建造的难度也大。大棚高度以2.2~2.8米为宜,最高不应超过3米,棚越高,承受风荷载越大,越易损坏。
3.塑料大棚茶园培育管理技术
大棚茶园管理主要包括施肥、灌溉、铺草、通风散热、修剪、采摘、棚膜维护和揭膜等。
(1)施肥。为保证大棚茶园里茶树早发芽,多产名优茶,应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并配合喷施叶面肥,为茶树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厩肥、饼肥等,并适当配施一定的复合肥,一般用量30~50千克/亩,结合深翻于9~10月开沟施入,沟深在20厘米左右。追肥以氮肥为主,如尿素、硫酸铵等,每次用量10~15千克/亩(以纯氮计),施肥深度5~10厘米。
(2)铺草与灌溉。搭建大棚的茶园应在秋茶结束后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深耕(或中耕),并在茶行间铺草,以各种山地杂草、作物秸秆为草源,每亩400~600千克,厚度10~15厘米。草面适当压土,第2年秋季翻埋入土。、这对大棚茶园土壤既有增温保湿效果,又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塑料大棚是一个近似封闭的小环境,土壤水分主要靠人工灌溉补充。当棚内气温在15℃左右时,应每隔5-8天灌水20毫米左右,气温在20℃以上时应每隔3天灌水15毫米左右。灌溉的时间最好选择在阴天过后的晴天,以利于提高地温;一天之内,灌溉要在上午进行,利用中午这段时间的高温使地温尽快上升。灌水后要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灌水最好采用滴灌的方式,不仅水分利用率高,而且对茶树叶片气孔和空气相对湿度影响小,灌溉的效果较好。
(3)修剪与采摘。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深修剪,3~4年进行1次重修剪,控制树高在80厘米左右。每年秋茶结束后结合封园进行一次抽剪与边缘修剪,整理树冠面,以利于通风透光和茶树养分积累,切忌在秋、冬季进行茶园深修剪。秋、冬季深修剪会剪去大量成熟叶和越冬芽,既降低光合作用对有机营养的积累,又减少翌年新梢数,从而影响大棚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大棚茶叶要早采、嫩采,多做名优茶。一般当蓬面上有5%~10%的新梢达到一芽一叶初展时即可开采,及时、分批,多采高档茶。在整个春茶生产中,前期留鱼叶采,春茶后期及夏茶留一叶采,秋茶留叶采,并提早封园,使茶树叶面积指数保持在3~4之间,以保证冬、春季有充足的光合面积。
(4)大棚茶园病害防治。常规茶园在冬、春季由于气温较低,一般没有严重的病虫危害。塑料大棚茶园由于其特殊的小气候特征,如气温常保持在
(5)大棚茶园温度调节。保温、增温和通风散热是大棚管理的主要环节。当大棚冬季气温上升至
(二)遮阳网覆盖栽培
遮阳网栽培是一种简易的茶树设施栽培技术,即在茶树上方或蓬面搭盖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减少蒸发等,从而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目的。
1.茶园覆盖材料
茶园覆盖材料很多,传统上经常使用的主要有稻草帘、茅草帘、竹帘和芦苇帘及其他作物秸秆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遮阳网,又称凉爽纱,以聚乙烯、聚丙烯和聚酰胺为原料,这种原料重量轻、强度高,耐老化,柔软,可以通过控制网眼大小和疏密程度,使其具有不同的遮光、通风透性,生产上可根据需要随意选择。
2.茶树遮阳网栽培效应
(1)削弱光照强度,改变光质。据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测定,在纺织结构和疏密程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不同颜色遮阳网的遮光率有明显差别。以黑色网遮光率最大,绿色网次之,银灰色网最小。
(2)调节温度。日本大场正明的研究表明,春季覆盖不同材料的遮阳网后,茶树蓬面无论是最高气温,还是最低气温均有提高,从而能调节茶树的采摘期。夏季覆盖茶树蓬面温度可明显降低,最高气温可降低8~
(3)遮阳对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茶树遮阳后,由于光照强度明显降低,茶树叶片为了保持一定的光合作用强度,通过提高自身叶绿素含量的方式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据
韩文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业研究所试验茶园采用45%遮光率的黑色遮阳网分别进行蓬面直接单层和双层覆盖、高棚单层和双层覆盖试验,无论是新梢还是成熟叶,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但需要指出的是,茶树叶绿素含量在覆盖后前期提高较快较多,而后期相对较少较慢。
(4)遮阳对新梢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宿力军在夏茶开采前1周至秋茶结束,用黑色和灰色遮阳网进行覆盖,茶树新芽能提早萌发,可比对照提早8~10天,一芽三叶长增加0.4~0.6厘米,一芽三叶百芽重提高5~
据日本河合忤吾( 1971)研究结果,遮阴芽含成分多的有全氮量、茶素、氨基氮等,露天芽含成分多的有单宁、粗纤维。氨基氮是由于遮阴而限制日光的照射所产生的,在氨基氮中含量最多的是与茶味关系密切的茶氨酸。茶氨酸在露天茶园中随着茶芽的生育而减少,在遮阴园中则随着覆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3.茶树覆盖技术
茶树覆盖后,茶园微域小气候和茶树体内的生理代谢均发生了变化,有的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形成有利,有的则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在实施茶园覆盖栽培时,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充分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
(1)覆盖茶园选择。为了充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要求选择土壤深厚、肥沃,茶树健壮且树冠面较平整的高产优质茶园,以平地和缓坡地茶园为宜。覆盖茶园应加强肥培管理和适当留叶。
(2)覆盖技术。覆盖的方式有高棚覆盖和茶树蓬面直覆盖两种。高棚覆盖成本较高,但不受季节限制,夏天也可施。高棚覆盖由于受风的影响,以及棚四周光的散射等,即同样材料的遮阳网,茶树遮阳度也比直接覆盖低。因此,高覆盖时,为达到同样程度的遮阳度,选择的透光率应略低,棚四周也应挂上遮阳网。茶园覆盖时间一般在采摘前1周至半个月,当茶芽长到一芽二三叶时开始覆盖。茶叶采摘时,应一边收网一边采茶,以免阳光直射时间过长、叶绿素含量减少,从{而影响茶叶品质。
(3)覆盖茶园的管理。茶树覆盖遮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并适当改变茶叶采摘期。目前,蒸青茶园覆盖面积最大。蒸青茶除绿茶的一般要求外,特别强调“三绿一少”,及“色绿、汤绿、叶底绿和纤维素少”。因此,蒸青茶原料不仅要求叶绿素含量高,而且全氮量要高,氨基酸丰富,茶多酚适中,酚氨比低。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强调茶园的肥培管理,特别是要重视有机肥、氮肥和镁肥的使用,一般要求有机肥的使用量(按饼肥计)应在200千克/亩以上。氮肥按茶叶产量计,每采100千克干茶,年施纯氮应在15千克左右,镁肥以钙镁磷肥的形式施入,如土壤有效镁的含量在14毫克/千克以下,年施钙镁磷肥的量须在50千克以上。其次,应适当修剪和留养。除了进行茶园覆盖外,及时修剪整枝也十分必要。
什么牌子的茶叶好茶叶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