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王锡仁:好歌如茶寄乡情
著名作曲家王锡仁。
你或许不知道王锡仁这个名字,但对《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父老乡亲》、《白发亲娘》这些歌曲一定不会陌生。王锡仁就是这些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歌曲的曲作者,他说:我笔下的音符可以留在人们的心中比知道我这个名字要有意义得多。所以,年届八旬的王老,一直强调,“我不是什么名人”。
王锡仁是四川人,说话有着好听的四川口音,说起茶,他说:“我可不懂茶,我喝茶是个陋习。”听到这话我差点误以为王老是个从不喝茶的人,正要打住话题,就看到王老从包里掏出一个太空杯,举着杯子告诉我:“人家品茶的人,看见我这样喝茶的方法,要恶心死的。”那是一大杯绿茶,透过深色的杯子是看不出晶莹的绿色的,一拧开杯盖,随着水的热气蒸腾出浓郁的茶香。我这才明白王老是“喝茶不品茶”。
说起功夫茶,王老幽默地说:“又不是闽南人,装模作样去喝功夫茶那是在受罪哟。喝茶上我不讲究,什么茶都行,沏上一大杯使劲喝。但最爱的还是绿茶,我们四川也盛产绿茶呀,一大杯茶,咕咚咕咚喝下去,那个爽快那个解渴,真的是心满意足呢。”
王锡仁将一生的经历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音乐事业,至今仍笔耕不辍。他回忆说:“年轻的时候,搞创作,一晚上、一晚上地熬夜,当时没有香烟和茶可真是盯不下来呀。但后来上了岁数,身体不好,去医院医生问我你是要命还是要烟,我说当然是要命咯,所以就把烟给戒了,但茶真的是陪伴了我的一生。”
王锡仁说过:“作品的激情,首先发自作曲家的心田”,就像《父老乡亲》中唱的“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王锡仁不论身在何方,心中最放不下的是浓浓的乡情。晚年王锡仁把这份乡情化作音符,为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江山如画的巴山蜀水谱写出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旋律。
四川也是茶的发源地之一,《茶经》中就有“蜀妪作茶粥卖”的记载,也因此留下了很多关于茶的故事。蒙山的蒙顶茶叶因其美丽的传说,素有“仙茶”之称,得到了唐朝大诗人李白的盛赞“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唐代黎阳王也有“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评价。生在四川、长在蜀国的王锡仁又怎能不爱家乡茶?王锡仁的作品中,有一首就叫做《盖碗茶》,我听到了王老亲自演唱的录音,伴随着轻快悠扬的旋律,王锡仁倾情演唱着:“烧一壶清悠悠的春江河水,冲一碗香喷喷的盖碗茶,茶船托起天府的路,茶盖波动家乡的花,喝一口这盖碗茶往事点点滴滴都勾起呀,喝一口这盖碗茶乡愁丝丝缕缕都融化呀,离家越远我越想它……”茶中有着往事,有着乡愁,还有王锡仁心中浓浓的化为了音符的乡情。
或许一生专注于音乐的创作,王锡仁给了自己“喝茶不品茶”的定义,但在音乐创作生涯中茶却和他形影不离。我想王老口中不知茶滋味,茶的滋味却尽在那一个个音符中,一首首优美的旋律中。
在这样一个场景下,一盏台灯,一杯热茶,静谧的夜,头发已花白的王锡仁伏在案前,记录下心中涌动着的每一个音符,音符连成了好听的旋律,萦绕在茶的腾腾热气中,音乐也仿佛有了茶香。
茶道极致,便是精神所在,于是那一曲曲优美的音乐也有了直入人心的令人难忘的力量。就像上好的茶,精心泡制过后,香杯掀开后的香气,闻一闻霎时间便会忘记周围的一切,所有的精神连同茶香一起升腾,飘飘摇摇在似乎已经定格的时间中。好听的音乐也一样会令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超脱于尘世的纷扰,所有的情绪任由音符牵引着,荡漾在作曲家所渲染和表达的感情氛围中。
好歌如茶,好茶如歌,饮的是那一抹香,寄得是那一份情,留住的是回忆。
王锡仁,著名作曲家。1929年出生,祖籍重庆。1949年底参加二野十一军文工团(后改编为海军青岛基地文工团)。1958年调北京海政文工团。1950年开始作曲。曾担任歌剧《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主创,创作有《父老乡亲》、《白发亲娘》、《中国的月亮》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