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吴柒益:想当建德“白茶王”

2021-03-07 13:15:15热度:135°C

乾潭镇和平村吴柒益,靠种茶叶,撑起一个幸福的家;靠种叶,被评为我市首批农业技术专家;靠种茶叶,成了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羊”。

种茶叶,炒茶叶卖茶叶,吴柒益就是念着这本厚厚的茶叶经,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与梦想的。

在1960年时,吴柒益的爷爷是村里的大队长,那时就动员村民们,利用荒芜的山坡种植茶叶。那时,爷爷一回到家里时,还向他说着种茶叶炒茶叶的事情,因此从小到大,吴柒益心里装着天生的梦想:长大要做个“茶王”。

高中毕业时,吴柒益想着自己路,还是重新回到和平村,还是与其他同龄人一样,离开山沟沟里,闯荡外面的世界呢?脚下的路,吴柒益就如走在一条陌生的十字路口一样,徘徊着,思索着,人生之路何去何从啊?

“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致富千条路,看你走哪条”。这是当时村里流传下来的一句顺口溜。年轻的吴柒益没有外出打工,只是在家里帮着爸妈做农活。由于当时村里的茶园发展面积、管理及炒制等方面,都走在全县前列的,还生产出来的“建德苞茶”,在当时茶叶行业来说是唯一的品牌,声誉在外地也颇受影响。1990年初,县里在乾潭举“建德苞茶”炒制技术培训班,担任村支书吴柒益的叔叔看到侄儿闲在家里,便于工作通知他一起去看看,学点技术,这样增长一些见识。吴柒益在叔叔的启发下,第一次看到了采用一芽一叶鲜叶手工炒制技术,一连几天,吴柒益对炒茶叶的师傅的一举一动着了迷,一连现场观摩了好几天。从锅子刹青---揉捻---木炭粗烘----手工理条---复烘等一系列过程,他都看在眼里,记于心底。

看了“建德苞茶”,吴柒益心里萌发了茶叶梦,时常有种与茶叶分不开的感觉。1991年,该村将茶园分到户头上,吴柒益家分得1亩多的茶山,这令他高兴不已。这年春茶采摘时,吴柒益白天炒茶叶,晚上就围在锅子边,心里想,炒茶叶看到师傅很轻松的样子,可第一次炒制,一双手指,被铁锅子汤的都是水泡,可时间一长,每天都通宵达旦地炒制,慢慢地,吴柒益的十个指头,全都结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可看到炒制好的新茶发出一股浓浓的板栗香味扑鼻而来,泡在开水里就象兰花形状的“建德苞茶”,心里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第一次将茶叶拿到潭乾市场上去卖,一些商贩对他的新茶进行了评比,结果每公斤达120元左右,没有想到5公斤“建德苞茶”,卖了600元。

煞费一个晚上,挣600元,值!吴柒益第一次挣钱,挣的是茶叶钱。

第二年春茶炒制时,吴柒益与人合作的“建德苞茶”,选送到杭州参评,结果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茶金奖。

这年里,出门卖茶多了,加上吴柒益的炒制的质量好,一些商贩们还亲自出马,找他要茶叶。吴柒益想,现在自己一边炒制茶叶,一边到户头上收购,这样挣的钱不是更多吗?就这样一次又次,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就挣了4000多元。

1994年7月中旬,吴柒益将收购150公斤偏形龙井茶,第一次来到山东省济南的一些茶庄里出售。在人地生疏的城市里,吴柒益心里想似慌了神,当时又遇到一场大雨,背着重重的一袋茶叶,一家一家地去询问。可一些老板看他陌生不说茶叶质量如何,故意将价格压得很低,或拖延现款,令他一时托不了手。吴柒益为卖出高一点的价格,不停地来回于奔波在各茶庄里,一些商贩看到他一次次地上门卖茶叶,都被他动容,才收下来的新茶。吴柒益第一次到外地卖茶叶,一下却亏损了3000多元。

吴柒益通过到外地观摩制炒技术与自己的实践,对龙井茶炒制技术,鲜叶的炒干、气质、形状,香气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识别能力。

随着我市茶叶的快速发展,吴柒益看到建德打响“千岛银针”品牌,这时他想,如果做大做强茶叶,没有基地不行啊?于是在2000年8月,他投资8万多元,在钱家村承包200亩荒芜的老茶园,发展有机茶。随后他又建起了400平方米的制茶车间,增添了9台机械制茶设备,成立市禄毅茶场。这时,他得知白茶效益好,立即从安吉引进了价值2.5万元的白茶苗,种了10亩,到第三年采摘销售时,每公斤以600元的价格投放市场,从而开创了我市白茶的先河。2004年,吴柒益的白茶每亩收入在8000元左右,最高的达11000元。

白茶市场价格高,白茶苗也高,当时每株0.4元,还十分紧俏。有着市场经济意识的吴柒益在利用可以采摘起来的白茶进行修枝时,将丢弃的枝条采用无性期繁育进行扦插,经过培育管理,获得成功,并继续利用白茶苗,种植40多亩,成了我市目前面积最大的。

做人就象品尝茶叶一样,拥有一杯好茶,闻一闻香气,心情都会好起来,还能起到一种净化人的心灵,融入到茶的世界一样。吴柒益深有感触地说。

现在对茶叶的发展,吴柒益心里最大的心愿就是做个建德“白茶王”。茶叶能去眼袋吗舒绿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