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随性生活清淡茶——访前驻科威特大使管子怀

2021-03-07 13:06:24热度:136°C

今年72岁高龄的前驻科威特大使管子怀,自1987年到1993年,在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任职,从赴埃及留学到历任驻巴格达大使译员,外交部中东处处长,驻也门大使馆政务参赞,驻阿曼、苏丹大使,在阿拉伯国家工作生活了26年。26年外交使节的经历很难让人与眼前这位衣着简朴,穿着千层底布鞋乘公交车接送小孙女的老人联系在一起。当走进老人家中,在一盏绿茶为伴的清谈里,我们看到了拥有健康身体外,心态更加健康的管老与家人为伴的幸福晚年生活。

咖啡+=科威特土茶

管先生介绍说,在科威特的历史上,茶始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曾经的“大饼+茶+椰枣”伴随着这个以游牧民族为主要人口组成的国家度过了漫长的历程。如今的茶和咖啡依然是科威特最主要的饮品。与阿拉伯的许多国家相似,科威特以饮用红茶为主,在日常生活中是佐餐、会议、办公、会友所必备的。饮用时,在经过烹煮的红茶中放入大量的糖,并配一杯白水做漱口用。虽然科威特茶叶的人均饮用量很大,但是以盐碱地为主的科威特并不产茶,大部分红茶从英国和斯里兰卡进口。咖啡则主要是进口也门的摩卡咖啡,和阿曼佐法尔山区和黎巴嫩、叙利亚山地的咖啡。在科威特,饮用咖啡与茶都是十分讲究的,有特殊的礼节。煮咖啡和茶的器具是长嘴铜壶,煮好后倒进很小的杯子,饮用时是接连着喝的,每饮尽后侍者都会将杯子继续填满,如果不喝了,则摇晃杯子示意。

管先生介绍说,也许是因为对于茶和咖啡的喜爱,在科威特当地有一种民间的“咖啡土茶”,常备于家中。“咖啡土茶”的原料是咖啡豆的麸皮和一种带有香味的植物叶子,将二者混合后碾碎,放进锅里煮至黄褐色,便可以饮用了。这种茶有清凉的感觉也略带咖啡的味道。

说到煮茶,管老说我们传统的泡茶方法也可以改进。比如,质量较低的绿茶中加两片薄荷叶和少量的糖煮1、2分钟味道就很好。在他家里就种了很多薄荷,很好成活。在北非国家,这种饮用从中国进口绿茶的方式很普遍。

花茶打市场善用华侨资源

谈到对外贸易,管先生说,近年来阿拉伯国家的朋友对中国的花茶很感兴趣,朋友来了中国都会点“JasmineTea(茉莉花茶)”,花茶很适合阿拉伯国家的知识分子。“如果将花茶的香气和滋味的浓厚程度上进行改良,将比红茶更具竞争力。”目前我国用于出口的红茶在色香味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都不具明显优势,而花茶则是人无我有的。

“虽然目前我国的茶企业多为民营,发展境外贸易有很多困难,但是可以寻求驻外使馆和华侨华人的帮助。虽然使馆方面的工作重心是政治友好关系,不会给企业太多具体帮助,但是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的信息。而且,茶商还可以从当地华侨华人中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口味爱好,如果可以在科威特找到一位合作伙伴就更好了。现在两国的贸易往来很频繁,就在浙江义乌就有2000多位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商人在做采购。而且也有许多华侨在阿拉伯做包括茶叶在内的生意。”

在北京喝龙井茶的好去处

说起茶馆,管先生觉得现在国内的一些茶馆价格偏高,茶艺表演千篇一律而且过于繁复奢华。早年浙江曾有代表团赴中国驻科威特使馆做茶艺表演,因为当时的茶艺表演还比较新鲜,清秀的浙江姑娘给科威特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虽然以茶文化为媒打开中国茶的国际市场是非常有利的手段,但是虚华的茶艺表演不易被西方接受,而且时间久了让人觉得厌倦。作为老茶人,他介绍经验说北京有三个喝龙井的好去处,老舍茶馆、东四十条港澳中心的咖啡厅和政协礼堂南门的华宝斋书院,这是科威特朋友来访时常去的地方。

一盏龙井解乡愁

如今担任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的管老,茶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管老的喝茶是从1957年驻埃及使馆时开始的,因为远离家乡,国外的生活也相对单调,因此管先生开始喝起了产自杭州老家的西湖龙井,“这种茶汤色清澈、口感清淡,使人清醒。人在异国他乡,喝到这种茶,就有很亲切的感觉,是我的家乡情结吧”。几十年过去了,管老的习惯没有改变,反而是茶越喝越勤越喝越浓了。每天从起床开始,他总要喝上几杯,甚至是睡前,他说这是他的生活习惯也是生活方式,“不可一日无茶”了。如今常去位于北京近郊的房子小住,在晚风习习的院子里喝茶纳凉,十分惬意。每年春天,管先生也总会和老伴一同回浙江老家探亲买茶,他说,他钟爱龙井。

初见管先生的人往往都会很惊讶地说上一句“真年轻”,管老的身体的确很好,他也常常介绍自己以茶养身、凡事顺其自然的养生哲学。他说人年纪大了,往往会性格孤僻而爱发脾气,喝茶可以使人心态平和,从容愉快地生活。

茶叶顾问谁要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