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二代台商的创业故事:台北女孩林君盈雪峰茶缘

2021-03-06 13:49:48热度:177°C

年仅11岁,她就跟随父母来到了位于闽侯深山的福州文武雪峰农场开荒种植茶叶;在大陆求学期间,她半工半读,苦学制技术;23岁,她毅然接过了父母的接力棒,当起了3500亩农场的“掌门人”。

在闽侯雪峰,作为二代台商,台北女孩林君盈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11岁,她与雪峰结缘

记者驱车来到雪峰农场。林君盈正忙着和农场的工人为刚采摘的茶叶晒青。“时间不要太长,力道要掌握好。”林君盈一边轻声叮嘱着工人,一边亲自示范。一身普通的T恤长裤,不施粉黛的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让她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普通的邻家小妹。

“你们辛苦了,先喝杯茶吧。”听说记者要采访她,林君盈谦虚地说,父母才是农场的创办者,她只是对制茶有着特殊的感情。

林君盈的父亲是台商林圣光。1993年,林圣光在雪峰投资创办了第一家闽台农业合作项目——福州文武雪峰农场,引进台湾先进的茶叶种植加工技术以及机械设备,成为第一代来大陆投资兴业的台商。

说起父亲创办的雪峰农场,林君盈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1994年,那时我11岁,第一次跟父母来雪峰农场就爱上了这里,满山的茶树,宜人的茶香,我迷上了雪峰、迷上了茶。”

当时,雪峰农场刚刚创办,各种基础条件都很差。尤其是当地气候让初来乍到的林君盈着实吃了一番苦头。台北是潮湿的亚热带海岛性气候,没有5℃以下的低温,更别说0℃以下的严寒;但是在冬季的雪峰农场,林君盈的手脚经常被冻裂而且血流不止。更为不便的是,当时农场的办公楼和宿舍都没有建成,她和父母就住在当年知青住的小房子里,到了冬天,一家人挤在一张床上还是冻得直哆嗦。看到小脸冻得通红的林君盈,林圣光心疼不已。

可林君盈对于茶的热爱出乎父亲的意料。白天林君盈跟着工人们学开荒、采茶,闲时自己泡杯茶怡然自得,甚至提出要和父母留在雪峰农场学制茶。“好啊。”林圣光爽快地答应女儿的要求。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一句玩笑话,从小娇生惯养的林君盈肯定适应不了这里的艰苦条件,过不了多久就会留恋台北的安逸生活,自动打退堂鼓。

可林圣光没想到,女儿真的留在了雪峰农场。

一边求学 一边开荒创业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了,看见女儿这么喜欢农场,林圣光冒出了一个想法,让女儿继承自己的农场事业,可是又担心女儿的学业受到影响,于是召开了“家庭会议”,决定女儿的去留。

“君盈还这么小,不能荒废学业。”一开始,全家人都反对。最后的决定权,林圣光把它交给了林君盈。小君盈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大陆求学,一边读书完成学业,一边在农场跟随父母开荒创业。

此后,农场里多了一个忙碌的小身影。为了了解制茶工艺,林君盈买了很多相关书籍自学,不懂就问,还特意回台湾学习制茶工艺,到茶农家当学徒,跟随父母四处拜访茶叶专家请教种茶、制茶的窍门。那一段时光,正是女孩的花样年华,可是对于林君盈来说,茶才是她的最爱。采茶弄粗了手指,晒青晒成了黑皮肤,林君盈都顾不上——茶场的创业对于林君盈来说虽然辛苦,却是其乐无穷。

林君盈回忆,当时茶场由于条件所限,没有专门的自动茶叶烘干机,主要是靠人工烧木头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烘干,可是茶场忙时又没有足够的工人,她就经常当起烘茶工。为了让茶叶保持合适的温度,林君盈装了台测温仪,茶叶温度一超过她就跑到烘干机后去减木头,温度不够就添木头,往往要从晚上9点加班到第二天3点都不能合眼,自己也被柴火烤得眼冒金星。1999年春节,客户突然来了订单,为了多加工一些茶叶,正月初七,林君盈和父母就早早赶到了农场,连续干了一天一夜,饿了吃口馒头、渴了喝口冷水,终于和农场的工人们一起贯通了农场一期、二期到三期的道路,让三期茶场的茶叶运到了制茶车间,及时完成了订单要求。

林君盈和父母一起经历了创业的艰辛。2003年,20岁的林君盈开始帮助父母从事整个农场管理工作。林君盈说,建厂之初,父亲就以“永续经营”为目标,在农场建设、设备引进上都不惜花费巨资,并且投入所有心血,目标就是将雪峰建设成为一个可以经得起百年历史考验的“老字号”。父亲对于中国茶的执着深深影响着她,让她与雪峰高山茶的命运更加紧密相连。

将无公害茶园“进行到底”

建设一个无公害茶园是林圣光的梦想,如今已经成为林君盈创业的动力。

林君盈说,父亲当初看中的就是雪峰的生态环境,高冷山区的种茶条件是无可比拟的,但要产出好茶就必须建立高标准的无公害生态茶园,将污染消灭在源头。为保证茶叶品质,茶场尽量少施或不施化肥,取而代之的是有机肥;春茶坚持不用农药,采取灯光诱杀虫蛾等物理方法灭虫。

林君盈说,父亲把茶叶的质量看得比什么都重,自建场之初,就是瞄准“建立无公害茶园,生产无污染茶叶”目标。农场为了不用农药但又能有效除虫,工人们经常用手抓虫,她就参加过好几次。这是个多大的工作量可想而知。直到今年,农场才引进了太阳能“捕虫灯”。

无公害茶园造就了高品质的茶叶。林君盈说,2001年8月,雪峰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这是闽侯县第一个获得“绿标”的农产品。产品还通过“欧盟上市检验”, 许多指标甚至优于欧盟标准,这意味着雪峰茶已打入严格的欧盟市场。此外,茶场2006年还获得“福建省有机茶基地”称号。

在无公害茶园的建设理念上,林君盈与父亲的看法是一致的。她认为,国内的茶农也要往无公害生产方向走,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海西助力“雪峰”二次创业

3年前,林圣光由于身体原因,淡出了雪峰茶场的管理,退居二线。23岁的林君盈选择留在了雪峰农场,作为二代创业的台商,继续完成父亲的理想。

几年来,林君盈通过更新改良茶叶品种、扩大茶场规模、拓展国际市场,将雪峰农场经营得红红火火。如今,雪峰茶园的面积已经扩大至3500亩,年产绿色无公害茶叶70吨~80吨,公司固定员工250多人,季节性临时工400~500人,所生产的“雪峰高山茶”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北京、上海等各大、中型城市,并远销东南亚国家,全国共开设70余家专卖店。去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没有给农场的经营带来影响,由于雪峰高山茶品质好、绿色环保,海外订单数反而激增了30%。

谈起雪峰农场今天的成绩,林君盈将其归功于父亲的创业。对于未来雪峰农场的发展,林君盈信心满满。她说,国家支持福建加快海西建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的二次创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下一步,农场将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尽快引进国内外行业当中有经验、有能力的技术骨干,吸收当地一批青年农民到员工团队当中,使企业队伍更加壮大,为企业扩大经营作准备。同时,调整生产结构。先前种植的茶树已陆续进入老化状态,急需修剪或更新品种,引进更为优良的台湾茶树品种,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绿色茶叶,从而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达到永续经营。 作为二代台商创业者,林君盈希望能在福州闽侯将雪峰高山茶做大、做强,让中国茶享誉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