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中国茶文化
今天我用十个数字谈一下中国茶文化,以便大家好记。
一个起源。起源于中国,发乎于神农。
两个茶圣。陆羽、吴觉农
三个支柱。传统茶业、茶馆、茶饮料
四部茶经。《茶经》、《续茶经》、《中国茶经》、《中国茶经》
五千年的历史。始于公元前2700多年
六大茶类。红、绿、青、黄、白、黑
七个阶段。起源于神农,发展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成熟于明清,衰落于民国,恢复于建国,繁荣于改革开放。
八千万茶农
九大饮茶好处
十大名茶。绿茶6种: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都匀毛尖;青茶2种:武夷岩茶、铁观音;红茶1种:祁门红茶;黄茶1种:君山银针。
一、一个起源茶起源于中国,"发乎于神农。"只有这一个起源,茶树原产于中国。这就是茶叶起源一元论。19世纪英国人提出了茶树产于印度和中国的两源论,引起了学术界的一场辩论,最后世界著名学者一致认定茶叶源于中国。
二、两个茶圣在世界茶文化史上有两个茶圣,一个是唐代陆羽,一个是当代的吴觉农。
1、陆羽(733-804年)
陆羽生于唐代733年,是个弃儿,3岁时被竟陵(今湖北天门)龙盖寺主持智积禅师收养。当过和尚,学过戏,受名人指点学过诗文,攻读儒学,皇帝给官不做,却喜欢周游茶区,品茶评水。公元780年写成《茶经》,成为世界第一名茶学专家。他半儒半僧,半官半民,亦庄亦谑,又是文学家,又是科学家。《茶经》一半是文化,一半是科学,成为茶学中的精典,影响世界,影响全国,成为世界茶圣。他卒于804年,享年71岁,葬于浙江湖州杼山。
2、吴觉农(1897-1989年)
吴觉农1897年生于浙江上虞县,1918年毕业于浙江省高级农业专科学校。1919年留学日本,专修茶叶。回国后一直从事茶业工作。当过国民党的茶业官员。解放后首任农业部副部长,兼中国茶业公司经理,从事茶业工作70多年,创造了10个第一:(1)论证"中国是茶树原产地"的专家;(2)华茶出口标准的制订者;(3)现代茶学的开拓者;(4)对俄出口的组织者;(5)茶农合作社的创建者;(6)高等院校设立茶学学科的教育家;(7)茶叶研究所的创建者;(8)机械制茶的奠基人;(9)新中国茶业公司的创始人;(10)提出茶出口退税的第一人。
1989年逝世于北京,享年92岁,葬于浙江上虞龙山。
三、三个支柱
中国茶业到今天,已形成了近2000亿的大产业,这个产业有三大支柱。
1、传统茶业:2008年底,我国有茶园面积160万公顷,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55%.产茶124万吨,约占世界茶叶总量的30%.农业产值330多亿。我国茶叶主要是绿茶,占总产量的75%左右。其次是黑茶:边销茶10万吨,普洱茶9万吨。乌龙茶约15万吨。
2008年国内市场消费85我万吨左右,年人均650克,销售总额约750多亿,均价每公斤约90元。出口29.7万吨,约占世界贸易量20%,换汇6.8亿美元,均价为每公斤2.29美元。
2、茶馆业:全国有7万多家茶馆,经营额300多亿。
3、茶饮料:年产650万吨,产值350多亿。
四、四部《茶经》。
中国5000多年的茶文化史,出现了四部《茶经》。
普洱茶叶好吗茶叶多少钱一斤1、中唐时期(780年)陆羽写成的世界第一部《茶经》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全书7000多字,论述了中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加工、饮用等各方面的实践经验,为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开创了中国的茶学。
2、清代陆廷灿于1734年出版的《续茶经》。全书共十章10万字,以陆羽《茶经》的格式,把历代的茶书进行了归类整理。没有自己的论述。他为后人阅读古代茶书提供了方便。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茶书。
3、当代陈宗懋院士主编的《中国茶经》于1992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集全国50多位茶叶专家用了三年的时间写成,全书160万字,是一部科学性、文化性兼备的经典茶著。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茶叶科技文化水平。
4、当代茶叶专家于观亭主编的《中国茶经》,于2009年5月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28万字,1000多幅彩图。高度概括了中国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几千年的发展,充分反映了当前丰富多样的茶文化的新面貌。是中国北京奥运会期间献给世界的一本茶文化经典图书。
五、五千年的历史。
中国茶叶历史最长,世界第一,她有5000年悠久历史。这是从神农氏算起。神农是公元前2700多年前的一个部落首领,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祖先,我们是炎黄子孙,就指的是炎帝神农氏和黄帝。前3000年,后2000年,这就是我们茶叶上下5000年的历史,是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步。
六、六大茶类。
我国是世界茶类最多的国家,有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中国茶叶的分类是根据颜色分的,颜色是因为制茶过程中发酵的程度不同而出现的。如绿茶不发酵,所以绿色;红茶全发酵,所以红色;青茶部分发酵,所以青色;白茶有毫而微发酵,所以白色;黑茶后发酵且很重,所以黑色。
七、七个阶段(神农、秦汉、唐宋、明清、民国、建国、改革)
中国茶文化发展经历了七个阶段:1、起源于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茶经》)
2、发展于秦汉。"秦人取蜀,方有茗饮之事"《目知录》,秦朝统一中国以后茶叶走出大山,顺长江而下传遍中国,传向世界。"烹茶用具,武阳买茶"《僮约》,汉代茶叶已成为商品。
3、兴盛于唐宋。"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滂时浸俗,盛于国朝"《茶经》。"自邹、齐、沧、棣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茶取饮。"《封氏闻见记》。唐时全国已饮茶非常普遍了,公元780年,陆羽的《茶经》问世,更是推动了茶业的发展。唐宋时期已经形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两大饮茶法——"煮茶法"和"点茶法".也就是在这时,中国茶文化传到了日本,形成了日本的蒸青制茶法和日本茶道。
这时全国已形成了八大茶叶产区和两大贡茶基地(唐代是浙江长兴,宋代是福建建安),产茶达10万吨以上。
4、成熟于明清。我国茶文化到了明清时期已经成熟,明代是我国茶业改革创新的时代。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提倡散茶,从而促进了我国茶业的发展。名茶倍出,创制了红茶、黄茶、黑茶、到清代又创制了青茶、白茶。这一时期我国六大茶类齐全,产量达到23.5万吨、出口达到13.4万吨,达到历史最高峰。这一时期茶馆极为兴盛,南京、杭州、成都、北京有同时容纳几百人的茶馆。这时形成了我国第三大饮茶法——泡茶法。
5、衰落于民国。茶业到了民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争,茶园荒芜,出口受阻,几千年形成的繁荣茶产业毁于一旦,到了1945年全国茶叶产量不到万吨,出口仅有480吨。
6、恢复于建国以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同年11月23日成立中国茶业公司,代表国家产、供、销全面经营茶叶,到1955年,茶园面积恢复到28.87万公顷,产量恢复到10.8万吨。1958年9月24日,毛主席去安徽视察茶园,号召全国人民"今后要在山坡上多多开辟茶园",从而掀起了开山种茶的群众运动。1973年,中央又提出了"在全国建设100个年产茶五万担县规划",又一次推动了茶叶的大发展,到茶业开放前的1984年,我国茶园面积已达到104.98万公顷,产量达到41.42万吨,内销15.15万吨,出口13.9万吨,基本满足了出口与内销的需要。
7、繁荣于改革开放。30年茶园面积由104.7万公顷上升到160万公顷,增长1.46倍,产量由26.8万吨上升到124万吨,增加了4.78倍。内销由10.9万吨上升到85万吨,增长7.8倍,出口由8.7万吨上升到29.7万吨,增长了3.4倍。
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茶园开始分田到户,1984年国务院发了75号文件,茶业流通体制改革,进入市场经济,使茶业开始繁荣,茶文化昌盛,特别是1989年在北京三部举办了茶文化展示周,茶文化逐渐繁荣起来,茶馆、茶艺馆像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相继诞生。茶饮料开始生产,到2008年全国有茶馆7万多家,年经营额300多亿,全国茶饮料生产650多万吨,产值350多亿。
八、8000万茶农
我国现有茶农8000万人(包括兼职),加上加工、营销涉茶人员上亿。
茶农主要集中在江南重点产茶省(区)、县。因为种茶是那里的主要致富门路。如云南省有600万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到1090元。福建有300万茶农,其中安溪县就有80万茶农,茶叶人均收入达3281元,该县茶叶大镇感德镇85%的茶农每户收入近10万元。福安市茶农43.5万人茶叶人均收入1913元。浙江新昌县有茶农20万人,茶叶人均收入1870元。贵州省有茶农300万人,其中都匀10万人。
九、九大饮茶好处
1、强心、利尿、助消化茶中含生物碱。主要是咖啡碱,占90%以上。它的作用主要是强心、兴奋、利尿、助消化、解毒、降低胆固醇等,茶中的苦味就是咖啡碱。茶中的咖啡碱和咖啡中的咖啡碱有所不同,茶的,由于其他成分的存在和制约,他兴奋较缓和,维持的时间较长,而咖啡中的咖啡碱则相反。所以常饮茶对心脏有利,而常饮咖啡对心脏不利。
2、降压、降脂、消炎杀菌、抗氧化。
茶中含茶多酚,其中主要是儿茶素,占70%以上。它的作用主要是: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消炎杀菌、防辐射、防癌、抗癌、升白血球等作用。茶中的苦涩味就是茶多酚。茶多酚是茶的主要成分。茶就象是一副大中药,由几百味药组成的这个配方,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万能之药。这副药的"君"就是茶多酚。
3、降糖、防辐射茶中含脂多糖,主要是脂类、糖类、蛋白等。它的作用主要是:降血糖、防辐射,茶中的甘味就是多糖。
4、提供营养、安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