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做生意像赛跑

2021-03-06 13:39:49热度:178°C

“江西婺源历史上属于徽州,风景绝美,也是朱熹、詹天佑等很多名人的故乡。”言谈中,汪曙光对家乡的感情喜形于色,但转而谈起他10年北漂的艰辛过程,汪曙光的脸色明显多了几分凝重。

赔到只剩两块钱

汪曙光1996年来到北京。1996年前,他已在茶叶集团下属的一家叶厂做到副厂长,敏锐的洞察力让他嗅出了国营茶叶公司的很多弊端,这样,汪曙光在当地成为了一个“异类”——辞掉副厂长,来到没有一分钱工资的茶叶集团驻京办。

一开始他在琉璃厂盘下一间店面,从老家批绿茶过来零售。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他失去了国外客源,当时北京市场又对他的绿茶不感兴趣。50多元每两进来的茶叶最后5元处理。此后又接连两次被骗,直到钱包里不到两块钱。汪曙光走到崩溃的边缘。

靠茶道表演日进斗金

佛灵山茶叶奢侈茶叶

一场大病后,汪曙光完成了涅槃。他意识到,对北京市场的不了解和对茶叶品质把握不够是他失败的症结所在。而与爱人的相识让他看到了重生之路。他的爱人原是家乡茶叶集团下属的茶艺表演队员。来到北京后从事茶艺表演,在北京这种原汁原味茶文化表现方式很有市场。2000年,汪曙光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把茶艺表演带进了西苑饭店、赛特饭店等五六家星级酒店,与酒店均分因此带来的新增收益。这是汪曙光的第一桶金。

在生意日渐红火的时候,汪曙光开始谋划更大的发展。他只把在饭店里搞茶艺表演当做跳板,而一个更大的发展蓝图在汪曙光心中逐渐清晰。很快,他在马连道的茶叶店开张了,又以几乎一年一家的速度在北京开了4家茶艺馆,他在江西老家和山东等地参与投资的茶馆和茶品店数量也达到5家。汪曙光在一步步地构建属于他自己的茶叶帝国。

汪曙光说,过去在看到家乡上好的绿茶被当做农副产品出口感觉很心疼。事实上,茶叶与谷物不同,它本身具有无法估量的文化附加值,而充分挖掘出这种附加值,过去一斤只卖几百元的茶叶就可以卖到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

国际连锁之梦

“我这个人有野心,也敢于冒险,手里有1万元时敢做10万元的事。”而现在,恐怕汪曙光要用手里的几百万元做上亿元的事——他想通过规模化、规范化、连锁化的经营打造中国茶文化的“国际连锁”。

汪曙光深知,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让世界接受中国的茶道文化,并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他认为,自己的底气来源于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曾经经历过的无数次失败。“做生意像赛跑,我在不断寻找规律,寻找比别人跑得更快的方法。”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5864190 41905066 50664781 47814092 4092376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98550) and MATCH(title) AGAINST('55864190 41905066 50664781 47814092 4092376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