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舒曼随笔:兴味于中国香道文化

2021-03-06 13:23:11热度:137°C

我国著名茶文化活动家、作家舒曼先生不仅精于道,对中国香道文化也颇有研究,以下是他日前撰写的一篇随笔。


一炷香,一道茶,既可养心也可安心

李霞起先玩茶,及至后来耐不住寂寞,才兴味于香道。她说:“焚香静气是茶道的前奏。”此言不虚,大凡喜茶弄艺者,净手之后方以虔诚之心点香举眉插入香炉。一炷香,一道茶,既可养心也可安心。久而久之,玩香的李霞,在缕缕馨香之中,身心生出一股清轻欲升的理念,居然出人意料地玩出个“云来堂香道馆”。这一举动着实让她周边的人大吃一惊,惊呼出“李霞成了河北玩香第一人!”记得在前年年底,李霞带了二盒沉香走进我办公室说:“舒老师,我们成立一个香道学会吧!”“好主意!我们有这方面的资源,又有玩香的大师加持,可以首开全国专业香道学会先河。”我虽然对香道不甚了解,在“文革”期间,“香”这玩意儿因带有迷信色彩,只知香是与逝者对话的“工具”,却未知还可以与未来沟通的载体。自入茶后,对香才产生了一种敬畏之心,焚香、品香也是营造心灵回归的一种非常境界,尤其是香与茶相伴,会让人产生一种奇妙的魅力和遐想,不仅仅是嗅觉因素和环境因素,更是心理因素。故而我建议李霞先在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名下成立一个香道专业委员会,可以省却许多麻烦(起码是组织手续上的麻烦)。

自从有了玩香的李霞,我的办公室里从此香烟绕梁,香气腾升,奇香绕于茶桌上的杯器,朋友来此品茶,又多了一个“玩香也能成道”的话题。有时,每每在我伏案思绪中心生迷茫时,只要闻到一股缕缕恬淡的檀香,就会感受到一种安慰,明了事荣物枯,境随心生,心灵得到安宁与平和。

去年四月邀请“义宁陈氏”陈宝箴曾孙陈云君老师来正定参加壶文化与茶文化论坛,始知受教于十几年禅茶文化的陈兄云君老师原来还是一位玩香高手,并已开始着手撰写有关香道一书。时隔一月有余,我赴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参加中国茶文化专业学科建设会议时,陈云君老师如期而至,见面一脸喜色道:“舒曼兄,香道书稿已交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现已交付印刷厂印刷。”同样也是在一月后,一本《燕居香语》呈现在我面前,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为之题签,高僧大德净慧老和尚以及明海法师为之序,可见此书的分量当有多重。及至拜读,方知香道虽为“鼻端之事”,却是一门不简单的艺术,是一门腐木可变神奇的艺术,更重要的,香是众生与自性本具的佛性之间沟通的“信使”。品茶者可以到达禅化境界,品香者亦然。

茶叶如何卖茶叶缸藏

古已有之的品香艺术复兴在当代可谓恰到好处,在嘈杂市声人烟中品香者静悟人生是为不迷失自己。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品香为雅集,此雅集也称“香席”,操作者是为“演香”。因由香道婉约祥和自然让人联想到“儒雅”两字,飘渺盘绕之中,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能量油然而生,再骄横跋扈之辈,当面对一缕袅娜之香,不禁也会对天地生出敬畏之心。陈兄云君老师说“品香文化为中华文化精英之一部分”,其依据是品香文化附庸于儒释道,文化深厚,传承循序。

由于香道之缕不张扬、不呛鼻,少一些浪漫,属于素雅中透着内敛,犹如中国式传统审美,恬淡深邃,袅然飘渺之际还承载着中国数千年历史,故而自古文人对品香文化推崇有加,诗作了得。如唐代王建在其《香印》道:“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唐代罗隐《香》中说:“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还有像宋代苏洵的《香》,苏轼的《和黄鲁直烧香二首》《子游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黄庭坚的《江南帐中香二首》,陈与义的《焚香》,刘子晕的《龙涎香》,陆游的《烧香》,杨万里的《烧香》,元代薛汉的《箸香》,明代瞿佑的《香印》《烧香桌》,王绂的《谢庆寿寺长老惠线香》,文徵明的《焚香》,徐渭的《香烟》,朱之蕃的《印香盘》《香篆》等等。值得说明是唐代刘贞亮有《茶十德》,茶人皆知,而宋代茶人黄庭坚却把香归纳有十种品质的《香十德》曰:“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障。”据说《香十德》传入日本后经一休和尚推介,流布于日本香界。

当代研香者之成果也开始陆续出现,如,傅京亮的《中国香文化》(齐鲁书社出版),林瑞萱的《香道美学》《香道入门》(台北坐忘谷茶道中心出版),刘良佑的《香学会典》(台湾东方香学研究会出版),黄永川的《妙趣凝香——论花艺与香及其创作》(台湾中华插花艺术协会),陈逸凯的《沉香之美》(台湾真刚堂出版社)等等。此外,日本人从中国唐代引香入岛后发展为“香道”,研究和发展也颇有建树,但宗教色彩浓郁,以供香、空香和玩香三大内容为主。日本香道籍典主要有建部隆胜的《香道密传书》和蜂谷宗悟的《香道轨范》。现代作家程乃珊在其《中国香》一文中说道:“在喧嚣亢奋的年节中,中国特有的静谧的香味,犹如太极图里全白中那一点黑和全黑中一点白,不露声色地发出某种警示!凡是有所节敛,见素抱朴。”这已然把香视作一种能量,也把香道推向了极致。

中国香道文化历经三千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曾几何时,把香道文化与寺庙相连当做“四旧”摧之,令人心生忧虑。然而风雨过后,令人欣喜和令人振奋的是,中国人正开始以自己独到和清澈的目光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是非功过,尤对文化精华(精英文化)给予更多的热爱与珍惜。如今,中国有着像李霞一样的更多玩香、知香、好香、乐香的人,兴味于香道这门传统文化的人,共同关心着香道文化的发展,因而涉过三千年之河的中国香道文化,将再次向世人展示出异样的魅力和迷人的风采。

上一篇:作家们的茶情
下一篇:宋祖英与毛尖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2703492 34924370 43701742 17420326 03264843 48434622 46225158 51585448 54482590 25904767 47672132 21324636'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97519) and MATCH(title) AGAINST('42703492 34924370 43701742 17420326 03264843 48434622 46225158 51585448 54482590 25904767 47672132 21324636'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