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种茶年收入上万,800万茶农成农村“白领

2021-02-07 13:02:49热度:117°C

种茶年收入上万,800万茶农成农村“白领”

打理园,每年收入比其他农民高4~5倍,湖北有800万茶农成为农民中的“白领”。

武汉市茶叶湖北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张先生昨日透露,目前湖北省靠茶叶吃饭的人已经达到8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在英山县洪山镇乌云山村,一名农民靠种植、采摘茶叶,在旺季每天能收入100~200元,一年能收入一万元以上。而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种植茶叶是普通农民收入的4-5倍。

另外,在英山和五峰两地,还有一批农民是半农半“工”,农闲时放下锄头,学习茶叶加工技术,或者干脆直接转销茶叶。参与茶叶加工,在很轻松的情况下每年收入过万元,加上正常农业收入,每年能达到2万元。

3月18日,记者在英山县乌云山茶场见到该县2007年茶叶节上的“茶王”石贵新,他就是这样的典型。当天他已经炒了2锅新茶,刚吃过午饭,又在为第三锅新茶“杀青”,一天下来,可以拿到100多元。

据了解,目前湖北茶产业主要集中在恩施、宜昌、黄冈、咸宁等地。8年来,我省的茶叶种植、开采面积由120万亩扩大到220万亩,净增100万亩。以前主要生产十几元一公斤的低档茶,如今,随着品牌意识的逐渐树立,重点发展每公斤四五十元的名优茶。产量也由以前的不足6万吨到现在的7.5万吨,且走向中档、高档的名优茶占到一半以上。

受今年天气影响,这些地区的高山茶将减产50%左右,低山茶也减产15%左右。大部分地区已经通过重修重种等方法弥补了损失,英山全县就将茶园面积扩大了3万多亩,将能增加200多万公斤产量。而全省茶叶平均价格上涨了15%~20%,也抵消了部分损失。

茶山低 名气小

武汉茶叶自产自“消”

据了解,武汉其实也有不少小型茶叶基地,如东湖、洪山九峰、江夏花山、新洲、蔡甸等地都在产茶。但由于温度不高、茶山海拔低等各种原因,茶叶产量低名气小,多由本地市民自产自己消费掉了。

武汉市林业部门曾有数据统计,目前武汉市已投产的茶园有4.7万亩,年产茶叶达1000吨。这些汉产茶都销往何处了呢?

武汉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在黄陂、江夏都有小型茶叶基地,公司总经理张岳峰说,武汉虽也在种植茶树,但高山少、茶叶量小,只够供应当地的市场。相比自己在全国的其他十几个基地,武汉的小基地供应量非常小。“在武汉茶市上,不仅很少看到黄陂、江夏等地的茶叶,就连当地的茶商也很少见。”

“其实黄陂、江夏产的茶在当地就被消化掉了,有在武汉生活的黄陂、江夏人,到香港路茶市内买茶,点名要黄陂、江夏产的茶,最后发现该市场里根本没有卖的。”曾对武汉茶市做过详细考察的湖北五峰银毫武汉办事处总经理刁赦说。

对此,香港路茶叶市场管理经理阮农萍也提到,其实黄陂、江夏茶并非品质不好,只是市面流通很少,武汉市民一般很难喝得到。

据了解,湖北省的产茶地区主要分布在鄂西南和鄂西北,包括五峰、神农架、宜昌、恩施、咸宁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土壤、温度、湿度、海拔等自然环境,十分适合茶树生长。武汉周边的黄陂、江夏、大悟等地也有小型茶叶种植基地,但产量很少,仅够当地自给自足。茶叶推广词求购茶叶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