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茶与戏剧歌舞的渊源

2021-02-07 12:47:05热度:153°C

中国网资讯:历来被人们尊为茶圣的陆羽(公元733-804年),曾经有过一段演戏的经历,他既是演员又是编剧。据陆羽的《陆文学自传》记载:“卷衣诣伶党,着《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说的是陆羽当年不愿从僧学佛,逃离寺院,而卷起衣被,加入到演戏人的行列,编了滑稽戏《谑谈》三篇,并亲自饰演主要角色。

明朝的着名戏剧家汤显祖,在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里,就有许多表达茶事的情节。如在《劝农》一折里,当杜丽娘的父亲、太守杜宝在风和日丽的春天下乡劝勉农作,来到田间,只见农妇们边采茶边唱道:“乘谷雨,采新茶,一旗半枪金镂芽。学士雪炊他,书生困想他,竹烟新瓦。”杜宝见到农妇们采茶如同采花一般的情景,不禁喜上眉梢,吟曰:“只因天上少茶星,地下先开百草精;闲煞女郎贪斗草,风光不似斗茶清。”这些唱词对谷雨采摘细嫩的旗枪选用雪水沏茶,以及斗茶品茗等,做了生动的描绘。

在我国的传统戏剧剧目中,还有不少表现茶事的情节与台词。比如,昆剧《西园记》的开场白中就有“买到兰陵美酒,烹来阳羡新茶”(里面所说的阳羡,即今天的宜兴)。昆剧《鸣凤记·吃茶》一折,杨继盛趁吃茶之机,借题发挥,怒斥奸雄赵文华,可谓淋漓尽致。

此外,像现代着名剧作家田汉的《环璘珴与蔷薇》中也有不少煮水、沏茶、奉茶、斟茶的场面。至于京剧《沙家浜》(原名《芦荡火种》)的剧情,更是在阿庆嫂开设的春来茶馆中展开的。老舍的着名话剧《茶馆》更是久演不衰的剧目。

另外,单就我国以茶命名的戏剧剧种,就有近二十个之多,如武宁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赣东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黄梅采茶戏、通山采茶戏、阳新采茶戏、粤北采茶戏、广西采茶戏、湖北采茶戏、云南茶灯戏等多种。

茶与歌舞结缘,更是由来已久。早在唐代,文学家杜牧的《题茶山》诗中,就曾谈到,“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柳村穿窈窕,松涧渡喧豗”,“舞袖岚侵涧(一作润),歌声谷答回”。说茶山不但河里船多,岸上旗多,而且笑声多、歌舞多。其实,我国各民族的采茶姑娘,历来都能歌善舞,特别是在采茶季节,茶区几乎随处可以见到尽情歌唱、翩翩起舞的情景。因此,在茶乡有“手采茶叶口唱歌,一筐茶叶一筐歌”之说。

在我国,以茶为题材的歌舞、音乐,就像茶诗一样丰富。这些歌舞、音乐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人民大众在长期的采茶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自编自演,再经文人的润色加工而成的民间歌舞;另一类是文人学士根据茶乡风情,结合茶歌茶舞在不同的时期,反映了不同的茶农生活和社会风貌,其中既有欢乐,也有凄苦。据记载,在明朝正德年间,浙江曾发生过一起有名的“谣狱案”。此案起因于浙江杭州富阳一带流行的《富阳江谣》。这首歌谣,是这样写的:

富春江之鱼,富阳山之茶。

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

采茶妇,捕鱼夫,

官府拷掠无完肤。

昊天何不仁?此地一何辜?

鱼何不生别县,茶何不生别都?

富阳山,何日摧?

富春水,何日枯?

山摧茶亦死,江枯鱼始无!

呜呼!山难摧,江难枯,

我民不可苏!

这首民谣,以通俗朴素的语言,反映了茶农的疾苦,控诉了贡茶的罪恶。此事,被当时负责巡视和司法的官吏浙江按察佥事韩邦奇得知,便呈报皇上,并在奏折中附上了这首歌谣,以示忠心。不料皇上大怒,以“引用贼谣,图谋不轨”之罪,将韩邦奇罢官下狱,革职为民,还险些送了性命。而另一位官吏高启则命运更惨,他写了这样一首《采茶词》:“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诗中只因写了茶农把茶叶“高品”供官,其余的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事实,结果高启因此被腰斩于市,岂不悲哉!

福建茶叶电商新中式茶叶店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8725175 51754723 47233071 30712472 24724672 46722136 21365208 5208522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61704) and MATCH(title) AGAINST('18725175 51754723 47233071 30712472 24724672 46722136 21365208 5208522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