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论名茶审美与人文资源的开发

2021-02-07 12:41:59热度:184°C

人文资源有着广阔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概括地说,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文明和文化的遗址、遗物以及社会民俗等。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特别是自周代以来名受到人们的追捧,名茶生产备受各级重视,以至于我国名茶辈出,名茶文化不断丰富与发展。名茶既真实体现着各个时期的茶叶生产、人类生活情况,同时也是一类具有审美价值的人文资源。于是,重提名茶审美问题,不仅是为了名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是要将名茶审美与人文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以名茶审美促进人文资源的开发。

1名茶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文资源

1.1名茶源于劳动人民的创造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1〗, 这说明早在神农时代,人们巳经认识了茶。由于茶是一种植物,人作为意识的社会、生活的主体,当然不会消极地去适应社会,而是要有目地按照自身的需要能动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公元前1025年,巴王用于向周武王进贡的物资“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5, 鱼、盐、铜、铁,丹、漆、荼、蜜”气其中讲到的茶,是巴国(今重庆以东地带)人首先利用本地良好的茶原料,创造出来的贡茶,而贡茶正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产物。

名茶源于劳动人民的创造,有两个最突出的体现。一是自古以来,各地差不多都有过名茶创造的经历。不同的地方名茶风格各异,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或特定的人群首先根据爱好创制出来的名茶。二是围绕名茶的创造与发展,形成了名茶独具特色的技术。以浙江生产西湖龙井茶为例,采摘上,按照茶叶萌发轮次分为四档,即“头春”(莲蕊)、“二春”(旗枪)、“三春”(雀舌)、“小春”(重芽〉;在炒制中,形成了“十大手法”,即“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作为一套技术体系, 它是不断创新、完善的结果。当然,我们说名茶源于劳动人民的创造,并不排除统治者推崇和长期的制度保障所起的作用,特别是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名茶格局的形成,需要有国家制度以及行政政策的推动。

1.2 “美”是名茶的特质

“美”是名茶的特质,一方面是因为名茶富含创造,即每一种名茶不仅有其加工工艺,而且也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方式或方法。另一方面,名茶不仅是具体真实的美的事物,而且名茶成员还表现出多样的个性。这也就是说,每一种名茶都是具体所指,而且大多有丰富的审美事实,如安徽的太平猴魁茶,外形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 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芽叶肥硕、重实、勾齐;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咪醇厚回甘, 香味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勾亮,芽叶成朵肥壮。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名茶既是一种生产实践,也是一种生活实践。作为生产实践,名茶体现了人物美、创造美、技术美等审美特征;作为生活实践,名茶体现了名茶的色调美、造形美、香味美、品论美、咏物美、意境美、哲理美等审美特征。欣赏或消费名茶,人们总会有这样或那样一些感受,甚至出现全方位的体会。历史上,谈对名茶的美感,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最深的体会,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中称“从来佳茗似佳人,以佳人喻比名茶,佳人指美女,比喻不仅生动而且深刻,体现出名茶的”全美“形象。

1.3名茶审美是发生在茶叶领域里的主要审美实践

在中国,有关茶与茶事的审美活动代代相传, 积淀深厚,而这些审美活动又主要发生在名茶审美以及名茶审美的相关实践上。安徽是我国盛产名茶的地方,所以那里的名茶审美也一直表现活跃,历史上,诗人薛能、秦韬玉、梅尧臣、徐渭、程嵩岩、汪道会、吴嘉纪、潘允哲、梅庚、黄以琳、汪士慎、施闰章、阮元、祁脔等,都曾针对安徽的天柱茶、石埭茶、松萝茶、紫霞茶、敬亭绿雪、仙寓香芽等名茶从事过审美描述。梅尧臣诗云:”昔观唐人诗。茶韵鸦山嘉。鸦含茶子生。遂同山名鸦。重以初枪旗。采之穿云霞。江南虽盛产。处处无此茶。纤嫩如雀舌。煎烹比露芽。“口1当代着名茶叶专家王泽农、陈椽、王镇恒等更是对安徽名茶赞美有加,如王镇恒教授为黄山绿牡丹题词称:黄山绿牡丹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开汤后如盛开牡丹花,既是饮用上茗,又可供艺术欣赏|。

需要说明的是,名茶审美并非文人的专利,它也以各种审美的形式存在于民间普通百姓的生活实践之中。在我国围绕名茶的产生,各地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松萝茶“的来历,”水仙茶“的来历等。在安徽祁门,当地还传唱着一首民歌,歌词为: ”天下红茶祁门的好,长的嫩,摘的早。初制法子, 真呀真奇妙,要它软,用萎凋,揉捻卷成条。要它红,用发酵,烘干又变乌黑了。泡水换红汤,叶底穿红袍。,这首民歌虽然粗朴、简洁,但它将名茶的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很自然地融为一体,体现了祁红丰富的审美内涵,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2名茶审美与人文资源的形成

2.1名茶审美丰富了名茶内容

名茶与名茶审美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方面,名茶的大量涌现,为名茶审美提供丰富的审美客体。另一方面,名茶审美促进了名茶朝着创新、求精的方向发展。北宋丁渭和蔡襄曾先后出任福建转运使,研制大、小龙团作为贡茶,龙团贡茶首先得到帝王们的审美认可,并引起朝野上下的普遍追捧,于是蔡襄在丁渭的基础上,将大龙团改制为小龙团,小龙团不仅更为精致,而且价格更加昂贵,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于是,苏东坡诗云:“武夷溪边栗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在我国,名茶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贡茶,唐代明确记载的贡茶有近20个品目,这些贡茶就是名茶。如剑南蒙顶石花、小方、散芽,湖州顾渚紫笋, 东川神泉小团,昌明兽目,峡州碧涧明月、芳蕊、茱萸寮,福州方山露芽,夔州香山,江陵楠木,岳州滩湖含膏,常州义兴紫笋,婺州东白,睦州鸠坑,洪州西山白露,寿州霍山黄芽,蕲州蕲门团黄 。以后各代,贡茶与名茶在一定程度上又互为因果、互相推动,最终促使名茶的丰富与发展,形成了各地名茶创造的丰厚底蕴。而大量风格各异、品质超群的名茶不仅适应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以及审美需求, 也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名茶宝库。

2.2名茶审美繁荣了相关文化

名茶深蕴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人们往往以诗词、绘画、书法、歌舞、戏曲等多种文艺形式表现名茶的魅力。以诗为例,我国历代着名诗人、文学家大多写过茶诗,从西晋到当代,茶诗作者约八百七十多人,茶诗达三千五百余首气在茶诗所涉及的题材范围,名茶高居榜首成为引导茶诗创作的主要题材。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山仙人掌茶》、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丁谓的《北苑焙新茶并序》、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欧阳修的《双井茶》、文同的《谢人寄蒙顶新茶》、陆游的《喜得建茶》、谢应芳的《阳羡茶》、若瀛的《龙井茶歌》、王士祯的《愚山侍讲送敬亭茶》、爱新觉罗。弘历的《观采茶作歌》、阮元的《试雁山茶》、郭沫若的《初饮高桥银峰》等。从一定意义上说,名茶审美首先繁荣了文学艺术。

名茶审美,不仅有效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繁荣,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及产业文化的建设。比如说,名茶的直接消费往往催生出品牌茶叶、精美茶具、特色包装、创新设计等,这些一般建立在人们对名茶审美的基础上,通过审美,推动着产业的创造和发展。名茶的间接消费常催生出涉茶出版物、传媒业、培训业、信息传输与咨询服务、旅游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人们对名茶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这些相关产业与名茶文化相辅相成、融合互动,同时丰富和发展了相关产业文化与名茶文化。

2.3名茶审美提升了人文素质

我们说,名茶审美创造者包括名茶创制者和名茶审美作品的创作者,对于名茶创制者,名茶审美本身就是一种对自身工作的评价、一种总结,它有利于在此基础上寻求进一步创新发展;对于名茶审美创作者,名茶审美是其创作的源泉,它又是
一个认识不断加深、体验不断加强、创作不断提升的过程。比如李白是中国首次以名茶为主题写审美茶诗的人,但这首诗一定是在他品尝过中孚赠送名茶之后,因为过去虽然”常闻玉泉山“,但认识总还是肤浅的,只有做到了 ”眼见为实“,有了真实的体验,才能迸发出创作的热情,创作出名茶审美的历史名篇。

名茶审美促进丰富知识、培育能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等,在名茶审美消费者那里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对于审美消费者来说,名茶审美既是对美的享受的过程,又是从中获得美育的过程。由于名茶从各个方面体现其美,因而它也能够从各个方面去打动消费者,甚至从哲理的层面。历史上, 陆羽、苏轼、刘贞德等都从哲理的角度对名茶有很深的理解,如苏东坡评论:”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不同,其德操一也。,在他们看来,名茶、名墨乃至贤人、君子都有共同的“品质”和“德行”。将名茶拔高到了哲理美的程度,表面看来是名茶审美,实质是一种品德修炼过程。

3名茶审美与人文资源的开发

当今社会,生活品与消费者的关系,产品对于使川者的功能与意义巳经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从产品内涵的角度,伴随着产品实用功能的弱化,产品中符号象征内涵即社会文化内涵的不断强化,如产品在满足人们的情感、美感、品位、档次等方面。因而发展名茶审美,促进人文资源的开发,既具推动产业、活跃经济的作用,又具有满足人们除物质需求之外其他需求的意义,特别适应人们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需求。

3.1掌握名茶资源,建立名茶审美档案

《中国名茶志》将我国现有的名茶分为三类: 历史名茶、恢复性历史名茶及新创名茶。这三类名茶加起来为1017种,其中立条名茶309种,列表名茶708种气这只是一种对达到相当层级水平名茶的概括,对于分布在全国各省(巿、区)的地方名茶,我们或许还知之甚少。

掌握了名茶资源,也便掌握了审美资源。早在唐朝,藏王赞普帐中就有很多名茶,如“此寿州者, 此舒州者,此顾渚也,此昌明者,此邕湖者”等。我们可以设想,既然赞普可以拿这些名茶不无炫耀提供给常鲁公欣赏,当然他自己乃至他的臣子们也就有更多的机会沉浸在这种由欣赏产生的美感中。假如作进一步的设想,将我国“多姿多彩”的名茶资源集中一处或几处,形成方便于人们参观、比较、借鉴以及发展名茶审美的场所,即建立“中国名茶审美馆”,我以为有必要,也有可能。“中国名茶审美馆”也是“名茶档案馆”,可以采取政府为主、部门牵头、全民参与建设的模式,它以《中国名茶志》为基础,先收集、后征集,将全国的名茶集中起来。“中国名茶审美馆”内设名茶史厅、名茶类别厅、名茶茶艺表演厅、名茶审美文化展示厅、创意与名茶审美发展厅等。当今,适应消费社会发展, 我们可以开始做这样的事。

3.2体认名茶功能,发挥名茶审美价值

名茶承载着诸多的社会功能,名茶审美是对名茶功能的诉求与体认。由于名茶在感官愉悦、休闲娱乐、品位情调等方面无不优于大宗茶叶,闪此不仅体现出明显的促进交流、历史标记的功能,而且也表现出明显的稳定、教化、审美以及拓展带动的功能。研究名茶功能,有利于挖掘和利用其中的审美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产品的物理价值仍是价格的一部分,但是它所占有的比例却随着文化因素的大大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少,。这也是名茶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实施名牌战略总是从名茶到名牌的重要原因。名茶在茶产业乃至茶文化产业中是一种商品,但同时也是一种技术、艺术,是名茶创造者对茶这个客观外界课题的理解与评述,人们在享受名茶产品精神内涵的同时,也受到了感官的刺激和心灵的陶冶。一般来说,名茶有其丰富的文化价值,并表现为文化价值越丰富, 产生的附加增值越显着,但比较而言,名茶文化价值的构成,更多的是以审美价值的形式存在或发挥作用的。因此,深人发掘名茶的审美价值,并加以利用,也是对其重要的人文资源的开发或利用。

3.3借助名茶引擎,带动其他相关产业

名茶由于自身的魅力,特别是审美价值的体现,对于消费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而借助名茶这一引擎,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潜力。如传统社会,人们通过名茶的生产,带动包装设计业、茶馆、茶具、茶艺等产业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说明。

以名茶为引擎,促进茶乡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有效推动乡村建设。浙江省将分布在全省的名茶加以整合,以名茶、茶文化、茶产地为主要内容,形成4条旅游线路,即浙东、浙南、浙西、浙北名茶旅游线路。在云南,人们注重培育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忠诚爱好者,强化普洱茶产品的唯一性,培养游客对产品的忠诚度和提高重游率,他们把普洱茶种植、采摘、生产、加工等过程融人到生态观光茶园、普洱茶博物院、茶马古道等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组合要素当中,使游客对普洱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3.4加强名茶宣传,注重名茶审美引导

我国名茶堪称中国民间最古老、最普及的生活艺术,它源于人们的生活,又引领人们的生活潮流,并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以发展,成为人类从物质生活导向精神追求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因而加强名茶宣传,注重名茶审美引导对于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促进人们“会生活”,可以说既需要也重要。

加强名茶宣传,特别是结合审美的宣传,是一类有效创新市场需求的活动。做好这类活动,一是把名茶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结合起来,强化人们的消费理念,并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在技术上,采用各种途径或形式,特别是借助多种媒体,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在内容上,将涉及名茶的美丽传说、名技与名茶、名人与名茶、名茶与创意、名茶与评鉴等结合起来,努力增加名茶的观念价值。二是推广茶艺,促进名茶向日常生活审美化方向发展。茶艺是人们从生活中过滤,提取为一类固定而且具有欣赏意义的程式,它是因名茶消费延伸而来的一类艺术,又因名茶审美而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拓展。特别是各种名茶的茶艺将、视、听、说、练有机结合,突出了名茶的审美体验,一般都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世界最好的茶叶105茶叶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4593591 35911872 18724183 41833532 35325175 51754043 40434636 46365542 55425220 52202136 2136311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61372) and MATCH(title) AGAINST('34593591 35911872 18724183 41833532 35325175 51754043 40434636 46365542 55425220 52202136 2136311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