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文化> 正文

茶字的起源

2021-02-07 12:31:33热度:120°C

早在中国西周时期,茶叶就被作为祭品使用了。到了春秋时期,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饮茶推广了佛教,而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那么,“茶”字是如何起源的呢?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就是茶,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 《神农本草经》中,称之为“荼草”或“选”;南朝宋山谦之的《吴兴记》中称为“荈”;东晋裴渊的《广州记》中称之谓“皋芦”;此外,还有“诧”、“奼”、 “茗”、“荼”等称谓,均认为是茶之异名同义字。唐代陆羽在《茶经》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总之,在陆羽撰写《茶经》中,对茶的提法不下10余种,其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荼”。

“茶”字是由“荼”字演变过来的。“荼”字首见于《六经》,西周初期著作《诗经》的《豳风七月篇》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初次表示茶的含义。由于茶事的发展,加之唐初发明蒸青团茶,饮茶很普遍,广大群众对茶的认识显著提高,茶是木本植物,就把“禾”改为“木”,从“荼”字去掉一划而衍生出“茶”字。“茶”字首见于苏恭的《本草》。《唐本草》是唐高宗李诒永徽中 (公元650至655年)李劫等修编,显庆中(公元656至661年)苏恭、长孙无忌等22人重加详注。自后不再写“荼”字,而都是写“茶”字。

唐代宗李豫前至德宗李适年间,所有写在唐碑上的“茶”字都写为“荼”。如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圣善寺沙门某写灵运禅师碑上的荼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徐浩写不空和尚碑的荼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吴通微写楚金禅师碑上的的荼毗等,都是写“荼”字。至文宗李昂(公 元827至840年)、武宗李炎(公元 841至846年)、宣宗李忱(公元847年至859年)时所立的唐碑上,“荼”字都变为“茶”字。如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柳公权玄秘塔碑,大中九年(公元 855年)裴休写来峰慧禅师及令狐楚撰文、郑纲写的百岩太师怀晖碑的茶毗,都是改变的显著明证。中唐以后,所有茶字意义的“荼”字都变为“茶”字。同时废用所有的别名、代名,统一为茶字。除茗字至今偶然沿用外,其它所有代用字都已不用。

茶叶冷库装茶叶的来源

上一篇:茶史探究
下一篇:茶因寺名 寺以茶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