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一平:紫砂泡了30年
2009年、2010年,是陶制名家傅一平的幸运之年。2009年通过海选被“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吸纳为新社员,2010年12月又被省经委与人事厅评定为浙江省(紫砂专业)工艺美术大师。
30年孜孜不倦的追求,终于修得正果,殊不知期间的甜酸苦辣,又怎能一个“幸运”了得。1958年出生于长兴的傅一平,雅号“半táo”,书斋“琴鹤堂”。他自小喜爱艺术,可刚参加工作,却在长湖建筑材料厂从事土木工程设计。1980年6月他才被调入长兴紫砂厂专门从事紫砂壶的书画篆刻与造型设计。
在紫砂壶上篆刻书画,不亚于在钢丝绳上跳舞,很难找到平衡点,这对一个刚入门的青工来说,其难可想而知。圈内常言“书画最难表现的是金石味”,“金石最难体现的为笔墨韵”,而在紫砂壶上篆刻书画,以“板”作纸,以刀作笔,它不同于毫颖与纸的书画,也有别于钢刀与玉石的金石,过则太硬,歉则太虚,为了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体现书画中的“金石味”和金石中“笔墨韵”,他拜湖州书画篆刻名家吴迪今先生为师,后又得到著名书画家曹二化、中国美院教授闵学林、沪上著名书画家董衍方诸先生指教,艺事渐进。在名家的指导下,又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开始有的放矢地搜集历代名家名帖,从秦篆、汉碑、唐草、宋楷中,不断地丰富自己。为有独到的造型设计,他省吃俭用地攒钱,利用节假休息,起早摸黑地去周边古玩摊市,尽其所能地收藏瓷器玉器,研究瓷器的造型、胎骨、釉色、纹饰、分量与铭文。他说,艺术是相通的,从良渚古陶里,学习粗犷造型;从龙山黑陶里,学习简约簿胎;从历代官窑、民窑的瓷器里借鉴润泽肌理与典雅色彩,只要做个有心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