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具> 正文

曼生壶,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2021-03-06 10:29:01热度:201°C



什么是“曼生壶”?

壶中日月长。壶以泥土为坯胎,慢慢衍变成人间话题的收容器。人世间那些琐碎细密的茶余饭后的言谈,最后竟然被集合在一个容器上。

一把茶壶可以概括很多很多的谈资吗?也许吧。老舍透过一把老茶壶的跨世纪履历表,写成了反映时代变迁的话剧《茶馆》。收藏家曾经散尽有限的黄金资源,为了在中国的收藏史上留下紫砂壶的一点点痕迹。

昨天,中国紫砂壶工艺顶级的三个大师聚集杭州唐云艺术馆,他们分别是江苏宜兴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汪寅仙和中国紫砂名家潘持平。大师们有幸首次亲手把玩到唐云艺术馆的“镇馆之宝”……八把“曼生壶”的其中四把茶壶。

在中国,只有上海博物馆这样的国家级博物馆收藏了四把“曼生壶”。杭州的唐云艺术馆作为单一种类的藏馆,却得天独厚网罗到八把“曼生壶”,秘密在哪里?

“曼生壶”也折射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话题。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与“茶文化”密不可分的紫砂壶收藏市场,究竟处于怎样的局面?它们是否与篆刻艺术一样,被提升到了传统精英文化的层面?

曼生壶·杭州传说——

已故艺术家唐云是中国“曼生壶”最大的藏家

他曾经把厨房的水龙头包上一层橡皮

怕“洗壶”的时候有所闪失

位于南山路上的唐云艺术馆,规模不大,却暗藏乾坤。

1910年出生的唐云,晚年居留上海,但他是杭州作为美术高地的一个重要标杆。唐云首先是浙江乃至全国美术史上的一个大家,但更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有贡献的收藏鉴赏大师,他为杭州的美术沿革留下了很多重要的文献。

嘉德拍卖曾有过关于“曼生壶”进入艺术品市场的最高纪录。一把来自美国藏家的曼生紫砂茶壶,曾在嘉德被拍到78万人民币的价格。而在中国,“曼生壶”最大的藏家可能就是唐云了。据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兼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童衍方回忆,唐云毕生藏品中最具代表价值的就是八把“曼生壶”,数量之多、藏品之精、堪称独步天下。晚年的唐云对每一把“曼生壶”厚爱有加,他偏爱其中一把“石瓢提梁壶”,常常用来泡茶,还特意把家里厨房的水龙头包上橡皮,生怕洗壶时有所闪失,破坏了“中国宝贝”。

据悉,唐云共收藏有井栏壶、夸包壶、合欢壶(两把)、扁壶、瓢壶、笠荫壶、石瓢提梁壶,每把都配有陈曼生相对应的铭文。“曼生壶”是西泠八家陈曼生的作品,这个明代艺术家以文人的审美口味为标准,把绘画、书法、金石融进紫砂壶艺,结合当时民间制壶高手杨彭年兄妹的技艺,造就了至今无法超越的紫砂传说。一把孤立的茶壶无法成为国宝,它必须是精湛的工艺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曼生壶”就是这样的完美结合体。

曼生壶·杭州传说——

紫砂艺术的市场潜力与中国经济实力密切相关

在民间,有大量收藏紫砂壶的藏家存在。昨天,三位大师对“曼生壶”的隆重鉴定,或许会对这个收藏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紫砂壶作为藏品,它与玉器、书画又有所不同,它首先作为喝茶的容器出现——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民生最常见的形态存在,说明茶壶收藏的门槛并不高深。上世纪80年代,紫砂壶收藏首先在台湾兴起,那个时候正值台湾经济上升期,茶文化随之崛起,一时间紫砂壶的市场价格甚至超过了中国传统书画,引来很多书画家的嘘声。

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认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实力的提升,紫砂壶的市场潜力也可能会重蹈当年台湾的盛况,它目前暂时无法逾越书画和玉器,但整个市场的购买力将慢慢呈现高开的趋势。

链接——陈曼生

陈鸿寿(1768——1822),号曼生,浙江钱塘(杭州人),同黄易、奚冈、赵之琛等并称“西泠八家”。他在江苏宜兴任过3年县宰,喜爱紫砂,手绘“十八壶式”,与民间制壶高手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三兄妹合作,造就了名闻一时的“曼生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