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道> 正文

简谈历代茶法与茶器:绕一个大圈子说说什么是茶

2022-11-08 12:00:27热度:90°C


图为:早期茶具,右边为灶台的明器模型

当下讲茶法,多是从日系茶道讲起。记某日,进入一群(近期解散的一个紫砂网红群),一号称深谙茶文化的所谓“高手”对茶道高谈阔论乃至滔滔不绝,言辞间“荣西法师”“千利修”“珠光”等东瀛名人漫天飞舞,似乎把日本茶道衍奉为茶之正宗,好像更懂茶的远在对岸而我插了一嘴“日风承宋代遗制,且夹带私活甚多,仅为茶文化只一刹那”,让这位高手极为不悦,翻出《茶经》对弈,可惜对中国茶法的存货不多,无法和我这个不懂茶的半吊子继续纠缠,最终不欢而散。


中国的茶法与茶器,实际上从汉唐绵延更迭至今,可以说“从未间断、一直在变、难觅遗风”。

而今,各地的正朔却成了“日、台、闽”三地混血,夹杂紫砂、化学瓷、木质文玩、茶艺表演的四不像,让人唏嘘。

那么,我想今日通过资料整理,对茶的历史及文化作一粗浅回顾,可能会有一些意义。

一、茶之初乱炖胡吃

(一)茶的开始。

从汉代到南北朝,饮茶之风在西蜀和江南一带逐渐流行。但原先的饮茶方式很不讲究。据《尔雅》晋郭璞注等处记载,起初煮茶与煮菜汤相近,饮茶以药用和品茗兼具,据记载,先烤再捣,然后加上葱、姜、桔子作调料煮了吃,于是,除贮、煮、饮的茶具外,又增加了炙、捣末和浇汤用的器具。

但总的来说,直到唐代以前,饮茶器具还是与食器相互混用的。

(二)早期茶器简述。

自魏晋南北朝期间,青瓷制作虽然虽然胎土釉色和胎釉结合水平不高(瓯窑、岳州窑、洪州窑),但茶具已然开始盛行,出现了带托盘的青釉盏。

同时,“竹林七贤”之后,晋代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毕竟茶能醒人,不至于光光酗酒放浪形骸。(随机推荐:茶是酸性还是碱性,学习茶道文化和茶艺教程请访问:茶文化,:www.guniangcha.com)

当然,“茶食不分、茶酒不分”,茶具始终没有从食具、酒具中单列出来,饮茶也可以用酒杯或斗、或者土碗等饮水具。

二、茶风盛行法相初具

(一)茶的觉醒。

可以说,盛唐以前的茶就是辣且咸的菜汤。而陆羽在总结中唐以前的采茶、制茶、饮茶经验写作《茶经》,标志着茶文化的形成,并进入发展成熟时期。

唐时开辟了新的饮茶方法煎茶,将鲜叶蒸熟后,经捣碎做成饼,再用绳子串起烘干,称“茶饼”或“饼茶”。

《茶经》中提倡的标准喝法,由喝茶人将饼茶碾成碎末(也称末茶),先在风炉上的茶釜中煮水,侯水微沸,量出茶末往釜心投下,随即用竹筴(策)搅动,待沫悖涨满釜面,便酌入碗中饮用。

此法在中唐时最为流行,此时的咏茶诗句常反映出向釜中下末的情况,如“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桃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等。

当然,《茶经》中仍然标注还要“调之以盐”,所以喝的仍是咸茶,还没有摆脱唐以前之旧俗的樊篱。

陆羽是处在粗放式饮茶法的末期,正规的精细式饮茶法这时刚刚起步,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完善的境地。

(二)唐代茶器简述。

器具来看唐代开始,饮茶器随着陶瓷技艺的飞升,宗教盛行,以及受到西域波斯文化的影响,茶器不论是质、还是量亦或是还是形制上,都有了飞跃,譬如邢窑白瓷(一些持壶、盏碗落款“盈、新官”等)、越窑青瓷(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部分顶级秘色瓷茶具)、长沙窑彩瓷,均有令人刮目的器型出现,各窑口的产品的适茶对比也有出现。

譬如《茶经》中,陆羽以为,“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未完)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8824424 44243290 32902090 20901872 18722308 23085175 51751872 18723887 38870326 03264038 40385027 50272486'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94726) and MATCH(title) AGAINST('28824424 44243290 32902090 20901872 18722308 23085175 51751872 18723887 38870326 03264038 40385027 50272486'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