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道> 正文

茶圣故里舜毫香

2021-02-06 14:57:10热度:215°C

浙江上虞,乃当代圣吴觉农先生的故乡。浙东重要河流——曹娥江,曲折逶迤地流过,两岸峰峦起伏,绵延不绝,终年雨量充沛,气候湿润,自是茶树生长的好环境。难怪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回上虞探亲时,动情地写下了《凤鸣山茶》一诗:“檐溜松风方扫尽,轻阴正是采茶天。相邀直上孤峰顶,出市都争谷雨前。两篓东西分梗叶,一灯儿女共团圆。炒青已到更阑后,犹试新分瀑布泉。”

吴觉农先生在世时多次提出:“凤鸣茶,舜井水”这一自然资源必须开发利用,要创茶叶名牌,通过推向世界,竞争国际市场,使华茶立于不败之地。茶圣早年回想起童年时家乡茶农的贫困生活和落后的制茶技术,便立志从事茶叶事业,毅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觉农”。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中国的茶叶外销受阻,影响茶农生活时,茶圣在武夷山创办了中国茶叶研究所,自任所长,提出了振兴华茶各项研究课题。新中国成立后,茶圣担任了农业部副部长,兼任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经过调研,他又提出向茶农发放贷款,迅速改造已经荒芜的茶园,大力开辟条播密植的新型茶园的意见。凭着过人的胆略,茶圣还提出了试销国外市场的策略,参与了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扭转了茶叶产销的被动局面。早在他留日归国的第二年,即1923年,他就筹得了3000银元,在上虞县南部四明山麓的泰岳寺试办茶场,研究茶叶生产与制造技术。从此,上虞开始了大规模栽培茶园的历史。1937年1月,他又在上虞与嵊县交界处,创办了一所专门研究茶叶产、供、销的三界茶叶改良场。而对家乡上虞茶场的规划设计、机械化、初精制工艺系列化、茶类的改制、商品的信息及上虞茶叶如何振兴等方面的内容,仅书信往返就有37次之多…… “拳拳赤子心,殷殷爱乡情”,犹如茶之馨香,始终洋溢在娥江两岸。告慰茶圣亡灵,莫过于开发家乡名茶,让家乡名茶亦能早日走向国际市场。在1997年,由茶人刘祖香和其他农科人员组成的科技攻关小组成立了。

他们踏遍虞山舜水,尔后一头扎进了岭南乡一户茶农的茶园。要制做名茶,除了土壤、气候条件外,还不能施化肥,不能喷农药,而须施农家肥,这样的茶叶,才算得上是无公害茶叶。其时,他们采摘的是一芽叶,放在锅中唯用手炒,既不揉捻亦不逼压,于是,慢慢地,待炒毕,外形紧直挺秀、翠绿显毫的松针形茶叶便制成了。撮些许放入杯中沏泡,但见芽叶悬立,徐徐沉浮,汤色清澈浅碧,杯底芽叶成朵,嫩绿明亮,蔚成趣观。品一口,则滋味鲜爽甘醇,香气馥郁弥久。然而,又有谁知,这色、香、味俱佳的成品茶,一试便是三年。在上虞市第四届茶叶学会上,会员们在品评此茶给予一致肯定时,经名誉理事长、茶人刘祖香先生提议,暂定“舜毫”名茶。2000年,经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郑先生提议:在“舜毫”前面冠以“觉农”二字。理由是,以此打响茶圣故里的茶叶品牌,并在觉农茶学思想、茶学精神的鼓舞下,不断提升此品牌的质量。后经征求茶圣家人意见,“觉农舜毫”便正式登场。 2001年2月,“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在上虞成立,国家领导人程思远、雷洁琼、万国权、经叔平等出任研究会名誉会长,同年举行了大型学术研讨会和隆重的纪念活动。应邀到会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品茗后欣然题词:“茶圣故里舜毫香”。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上虞境内的东南北区即有叫作“大茗”的野生茶树闻世。唐代茶叶生产已初具规模,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有浙东茶叶“以越州上”之说。此后到了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凤鸣茶”及“鹁鸪岩茶”作为茶中极品而记入上虞县志中,是当时进贡的上品。另据记载,唐朝时,日本国天台宗始祖最澄大师西渡中国,在上虞峰山道场受法后,即携《茶经》和茶种回国,广为种植,日本茶道由此而兴。

“难忘家乡养育恩,朋辈戚友人人亲。曹娥江水深千尺,不及父老赐我情。”一天,当我以崇敬的心情来到龙山茶圣墓地,肃立茶圣墓碑前,默默地吟诵起1983年10月已逾80高龄的茶圣回家乡考察时曾经写下的这首《怀茶乡七绝》时,我深深觉得“觉农舜毫”既是家乡人对茶圣的最好的忆念,又何以不是茶圣对家乡最好的回报呢?

茶叶 院士茶叶很淡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8724205 42052542 25423279 32794320 43202633 26334767'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57799) and MATCH(title) AGAINST('18724205 42052542 25423279 32794320 43202633 26334767'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