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道> 正文

宁都采茶戏:期待重振雄风

2021-02-06 12:55:09热度:155°C

宁都采戏是全国320个地方戏曲剧种中独立的地方剧种之一,它和赣南采茶戏、东河戏、兴国赣剧南北词并称为赣南土生土长的四大剧种。

剧团新创作的现代小戏《张三卖牛》剧照,该戏于今年10月8日参加全市专业剧团分片展演。

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宁都采茶戏曾风靡了整个宁都县及闽、粤部分县(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多彩的剧目、精湛的演出技艺、浓郁的乡土气息,征服了千千万万客家人的心,剧团所到之处曾出现过“电影院前车马稀,戏院门口人如潮,家家门上挂铁锁,万人空巷睹采茶”的情景。

后来,因受市场经济大潮影响,加上电视、录像等冲击以及自身的诸多原因,宁都采茶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所幸的是,进入21世纪后,如何让宁都采茶戏重新“唱”起来,越来越成为宁都县领导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2007年10月,该县成立了新的宁都采茶歌舞剧团,对剧团人员经费实行全额拨款。同时,该县积极开展宁都采茶戏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8年6月,宁都采茶戏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宁都采茶戏历经困惑与苦痛之后获得重生的好兆头。人们正拭目以待,期盼宁都采茶戏能以此为契机,重新在宁都大地“唱”起来、“舞”起来。

“四步走”的历程

“师公传我唱采茶,半副家当走天涯,若问箱底多少货,只有三个一百八。”这是1983年宁都采茶剧团老编剧邓文钦根据宁都采戏茶的演变历史总结的四句话,三个“一百八”指的是180年的历史、180种曲调、180个剧目。

而据宁都道光版《宁都直隶州志》风俗志载:“四方神庙繁兴、群觞戏其间、穷数十昼夜不止。”宁都最早的寺庙建于唐朝,到了明、清两朝已进入繁兴,戏曲活动自然随之兴旺。在清中叶,“以文章名天下”的易堂九子也经常趁着酒兴,“窃冠冕章服为优伶”。同样在《宁都直隶州志》“立禁各条”目中,赫然记载有“禁搬演采茶蛊人耳目”之条例。

由此可见,宁都采茶戏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的形成,经历过三角班、半班、半整杂、大班四个历史阶段。

三角班是在民间茶灯、茶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约兴起于乾隆年间,角色行当最初由一个人演唱小曲演变到结合民间歌舞,表现生活内容的单台歌舞,后受宋元杂剧影响,加入了插科打诨,开始发展成有简单情节的“一旦一丑”对子戏表演,进而又因剧情需要,根据民间茶灯“两茶女、一茶童”表演形式改革为“二旦一丑”的三小戏。此阶段队伍规模较小,只有小生、小旦、小丑三种角色,故称为三角班。三角班主要以裙子戏(因演员在表演时腰间系一条白布围裙而得名)和笼子戏(因演员挑杂货笼或背小箱上场演出而得名)为主,因其能演出一些有故事情节、有人物性格的生活小戏,所以很快就风靡了于都、兴国、石城、瑞金、广昌等周边县城。

半班是在三角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道光初期,号称大班的东河戏、宜黄戏、湖南祁剧进入宁都,并得到人们的喜爱。宁都三角班艺人深感自己的演出形式单一和局限,已不适应观众审美需求,遂转向大班学演整本戏和连台戏。由于大班戏故事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只有突破三角班固有的表演形式,根据剧情需要增加人物行当,于是逐渐有了“净、末、生”等行当的出现,加上原来的“生、旦、丑”形成了构成大戏要素的“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清道光中叶时,宁都三角班已能演出《落马桥》《青龙山》等人物较多的整本戏。班底规模已处于大班与三角班之间,所以被人们称作为“半班”,但半班仍只以演小戏为主,整本戏为辅,即折子戏较多,袍带戏较少,裙子戏作配料。[next]

半整杂阶段约始于清光绪初年。当时进入宁都的大班祁阳戏班,在封建统治者的摧残下,被迫解散,其中部分艺人为了糊口,走上了与宁都半班艺人合作演出之路。这个时期,两类剧种同台演出,既演民间故事剧,又演宫廷戏和公案戏,两类剧目各演半场,有时则互相串演,这种大班、半班同台演出形式被人们称之为半整杂,是一种举世罕见的演出形式,它使宁都半班从季节性、串堂性演出发展成为职业性质的专业演出。半整杂是宁都采茶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为大班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班的形成始于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1月27日,宁都采茶剧团的前身宁都地方戏剧团成立,从此宁都采茶戏告别了过去的乡村草台班,走进了城市大舞台。专业剧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作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剧团成立后引入了正规剧团的一套练功方法,并吸收京剧的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及毯子功和靶子功,并开始采用科学发声练唱,采用乐理配曲,打破了过去照曲填词的传统方法,依据人物性格说腔配调。

至此,宁都采茶戏完成了它的一次大蜕变,由过去只能演文戏,不能演武戏的半班,变成了一个表演程式丰富,“能歌能舞、能古能今、能大能小、能文能武”的正规大班,成为全国独具风格的地方剧种,载入了《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

曾经的辉煌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成为大班的宁都采茶戏一路高歌猛进,走向了它的鼎盛期。

这一期间,剧团整理、改编、创作、移植、演出了大中小型剧目400多个,演出场次达1万余场,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足迹踏遍了闽、粤、赣三省近百个县乡。

这些大规模的演出,扩大了宁都采茶戏的影响,展示了宁都采茶戏的风采神韵,确立了宁都采茶戏作为独立的地方剧种的社会地位。如1957年,剧团在广昌县城连演63天,天天爆满,因观众热衷于宁都采茶戏,导致电影院被迫息影。1965年,剧团进入福建漳州演出,初入闽南话地区演出,观众能否接受心中无底,为此,把原定的10天时间缩减为5天。谁知剧团演出一炮打响,欲罢不能,而且把该市的越剧团挤到乡下去演出。1980年,剧团在福建长汀演出120天,剧场天天满座,许多观众排了几天队还买不到票。有一天,剧院挂出满座的牌子,观众再也控制不了心头的火气,把售票亭推了个四脚朝天。

名声大了,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近40年来,剧团先后参加过省、地调演、汇演40多次,许多优秀节目在省地获奖。1953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宁都地方戏音乐》一书,为我省县级地方戏音乐出版之首;1958年剧团创作的现代小戏《一条心》由中国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开我省县级地方戏灌制唱片之先河;1975年剧团创作的现代小戏《新邻居》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上世纪90年代,由剧团创作的大型采茶戏《宁都起义》被改编成六集电视连续剧《宁都兵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放。[next]

剧团排演的传统采茶小戏《瞧相》剧照。

在困惑与无奈中寻觅出路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轻音乐歌舞的兴起,加之电视的普及,使许多原本在城市舞台占有一席之地的各种地方剧种陷入了困境,宁都采茶戏也不例外。

老演员退休,中青年演员流失,全团仅剩10余人,处于有团无戏的艰难状态,为了生存,剧团作出了无奈的选择——改演轻音乐歌舞。

1992年初,宁都采茶剧团采取“搭船下海”办法,与瑞金市歌舞团联合组队演出轻音乐歌舞。下半年便自筹资金6万余元,购置了音响灯光设备,远征福建、广东等地,独自“驾船出海”。这年共演出201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收入达11万多元。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全国歌舞市场的滑坡,宁都采茶剧团再次陷入困境。但当时有一奇特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即专业剧团在城市舞台没有市场的宁都采茶戏,却由农村业余剧团在乡村演得红红火火。经调查,最旺盛时,县内农村业余剧团达到100个,业内人士在深刻反思中认识到,宁都采茶戏的根在农村。

时至今日,宁都采茶剧团不少积重难返的问题依然存在。采茶剧团何去何从,牵动了众人的心。采访中,许多人都认为,要保护、传承、发展宁都采茶戏,当务之急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一要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宁都采茶戏的认识。明确其在全国、全省及全市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借申遗成功的东风,落实好政策,制定好保护措施,使宁都采茶戏的保护传承有章可循。

二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创新宁都采茶戏的发展机制。县政府和文化部门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宁都采茶戏的改革思路与政策,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把宁都采茶戏作为一项文化产业来抓,疏通人才流通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可采取随团培养和选送专业艺术院校定向培养方式,造就宁都采茶戏艺术表演人才,解决行当不齐问题。

三要树立精品意识。要设立宁都采茶戏创作、研究基金,用于启动推进宁都采茶戏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和加工。同时,要成立县戏剧创作研究室和宁都采茶戏精品创作攻关小组,实施精品战略,对省、地、县下达的创作任务,重点剧目实行集体攻关,使之完善成为精品推向全省全国。

四要宣传造势,为宁都采茶戏的发展与振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可借鉴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经验,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设宁都采茶戏频道,播放宁都采茶戏的优秀传统剧目和创作剧目,加强人们对宁都采茶戏的直观印象,并邀请对宁都采茶戏传统艺术有造诣、有研究的老艺人在电视台开设宁都采茶戏语言、音乐、表演讲座,加深人们对宁都采茶戏的理性认识。条件成熟时,可举办宁都采茶戏优秀唱段比赛和全县性的采茶戏汇报调演,推动普及宁都采茶戏,从中发现优秀戏剧人才,充实专业剧团,使宁都采茶戏这朵艺苑奇葩开得更加鲜艳。

民品茶叶茶叶招标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6942228 22281841 18411872 18724723 47230326 03263858 38582093 20935456 54565381 53814859 48592371'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151478) and MATCH(title) AGAINST('36942228 22281841 18411872 18724723 47230326 03263858 38582093 20935456 54565381 53814859 48592371'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