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白茶 > 白毫银针> 正文

白毫银针 喝一泡是宝的说法,只是卖家说的?(图)

网络整理 2021-12-26 12:58:18热度:102°C

《1》

端午后,荷开娉婷。

池塘绿波荡漾,荷花嫩蕊凝珠,荷叶净如白玉。

莲花的清逸之美,胜在一个嫩字。

嫩粉的菡萏,将开未开,姿容清丽。

水灵灵的莲蓬里能剥出清嫩的莲子,味爽清隽。

池面上的藕花谢了,从淤泥里还能挖出好几截嫩藕,嫩生生的。

池上的清莲,正应了李渔所说的,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喝茶,也有很多茶友喜欢喝嫩的。

比如白毫银针,凭馥郁的毫香花香,鲜爽的风味,养分滋味好在茶界享誉盛名。

喝一泡今年的新茶,茶汤鲜嫩爽滑、柔和细软,唇齿间感受到的滋味极美妙。

白茶里,白毫银针宜喝新,也宜喝老茶。

上个月刚喝了一回2013年的老银针,稻谷香浓郁,带有根茎类中药的药香,香气沉沉。

汤水里的浆感,轻摇茶杯甚至像蜜汤那般,波澜不惊,特别醇厚。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2》

不久前有茶友发来私信,说他在一个茶群里被雷得“外焦里嫩”。

事情是这样的,有某自称高级评茶师布道,说白毫银针是嫩料,嫩料和小叶种禁不起长时间的转化,到后期就没有什么内质了。这是国内知名茶专家的科学研究和共识。

并且最后还说了句,“业内专家只有认同老白茶是宝的说法,银针是宝的说法只是卖家说的”。

白毫银针 喝一泡是宝的说法,只是卖家说的?(图)

看完茶友发来的内容,李麻花在一旁说了句。

“额,神棍啊,这种群早点退了吧。”

也是,老祖宗说过一句名言,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这明显一看,连白茶基础知识都错误连连的“伪专家论”,哪里值得去费力争辩?

试问,嫩茶经不起长时间储存和陈化,是哪位专家学者的论点?是否有学术刊文依据?是否有实验数据证明?

这么奇葩的说法,明显站不住脚。

再说了,如果“业内专家”只认可老白茶是宝,那老白茶包不包含白毫银针呢?当然也有啊。这样的说法不是自相矛盾吗?

任何的白茶储存时间满三年,都可以称为老白茶。老白茶和存茶年份有关,和品类无关。

这点基础入门级的知识,“业内专家”又怎么会犯这么小儿科的错误。

此外,那所谓的伪专业论里,奇葩的说法还有非常多。

下文就正式来,逐一逐条的辨明真伪。

真理越辩越明,是非与曲折,群众的眼睛自然能看清。

《3》

槽点一,白毫银针是小叶种,经不起长时间转化?

说句实话,福建本省的茶树品种,没有小叶大叶的说法。

**茶树品种能够制作成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主要看“适制性”。

从白茶的定义看,它采用特定的茶树品种,再加上特定的制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成品。

并非随随便便的茶树,都能做成白茶。

也不是所有采下来的茶芽,都能制成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 喝一泡是宝的说法,只是卖家说的?(图)

按GB/T 22291-2017现行的白茶国标规定,白毫银针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成品。

从国家标准的原则上看,白毫银针的茶树品种就从没有大叶种的说法。

要是用云南当地大叶种茶树上的单芽为原料,那压根做不成白毫银针

因为换作了别的树种,做出来的成品不具备白茶应有的鲜醇甘爽风味。

像是用福云六号,云南大叶种等芽头制成的“伪银针”,不仅外观上不具有明显的绿,雪,芽特征,芽头不够饱满,白毫不够浓密,并且毫香也比较弱。更重要的是,茶氨酸含量不丰富,茶汤里缺少了鲜爽的风味。

正儿八经,货真价实,根正苗红的白毫银针,才不稀罕所谓的“大叶种”。

判断一款白茶是否适合长期储存,看要茶叶的干度。

最少最少,成品茶的含水量不能超过国标要求的8.5%以下的红线,否则就是不合格。后期放久了就会受潮变味。

而断言一款白茶能否拥有储存价值,要看的是品质。

产区要好,工艺要出色,树种原料要适宜,白茶才能拥有充足的内质不断推动后期陈化。

若是认为白毫银针是嫩料,是小叶种,就禁不起长期储存,那压根就像福州本地一道名菜所说的——虾扯蛋!

《4》

槽点二,白毫银针没有转化价值,老白茶才是宝?

可真相是,老白茶里也有白毫银针

白茶的分类分四种,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

自从2018年5月开始,按新国标的规定,贡眉的茶树品种限定在有性繁殖的群体种茶树上,产量很少,在市面上变得小众。

所以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白茶分类,主要是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这三种。

但从产量上看,寿眉产量高,白毫银针产量少。

按物以稀为贵的原则,白毫银针的身价并不便宜。

白毫银针 喝一泡是宝的说法,只是卖家说的?(图)

正常品质的白茶,在妥当的存茶前提下,可以经得起长期储存。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按存茶的年份看白茶可以分为三类。

新白茶,存茶时间在一年以内,风味以清香、鲜爽为主。

老白茶,储存陈化时间不低于三年,甘香醇厚是最大的特征。

陈白茶,存茶转化时间介于新白茶和老白茶之间,兼美是其最大的特色。既不失新茶的鲜美,又初具老白茶的甘醇。

因为白毫银针产量少的缘故,所以能顺利留存成老白茶的情况并不多。

市面上的老白茶,以老寿眉常见,而老银针少见。

但少见,并不代表没有。

如果认为老白茶里没有白毫银针,那这样的“评茶专家”未免太没见过世面了。

《5》

槽点三,白毫银针存到后面就没什么内质了,所以只能喝新茶?

真相是经不起长期储存的白毫银针,不是存茶方法有问题,就是茶叶的品质不过关。

优质的白毫银针,新茶好喝,老茶的味道也独特。

因为白毫银针的养分丰富,产区环境好,高山茶原料,严格按“十不采”要求采摘制作下,白毫银针的芽头分外粗壮。

捏一捏芽头,圆鼓鼓的,芽头像是竹笋那样,由外到里层能剥出5-7层之多。

并且每一层都全方位覆盖着浓密白毫。白毫里含有不少游离茶氨酸,可以为茶汤风味增加清甜、鲜爽的口感。

此外,白茶里独到的毫香,也来源自白毫。

芽头的内部,同样积累着不少养分和风味物质,用盖碗冲泡能最好的逐冲呈现芳华。

白毫银针因为芽头粗壮的缘故,内部不好烘干。

很多近几年刚转过来加工白茶,制茶经验不丰富的人,会很难将银针内外烘到干爽。

要么是芽头的表层烘干,但内层没烘透,留有不少多余的水汽。

再不然就是烘干时用力过猛,将芽头彻底烘干的同时,却将养分破坏不少,连芽头表面的白毫都烘焦了。

排除掉储存方式的影响,如果一箱白毫银针在储存的时候,越存变得越不好喝,那不能怪在“嫩茶没有储存价值”上,而是很有可能是茶叶含水量没达标的影响。

干度不足的情况下,芽头内的多余水汽会作用出来,会导致白毫银针在后期储存时生出闷味、不新鲜的巧克力味、难闻的杂味……

面对这样的茶,当然不会好喝。

而一款产区好,工艺精,内质丰富,仓储规范的白毫银针,储存成老白茶后,干茶上依旧能保留清爽的植物干燥气息,稻谷香沉郁。

而喝一泡老银针,汤感如浆如陈酿,醇厚柔滑,喝起来的质感不亚于老茅台的风味。

所以白毫银针宜喝新茶,不宜喝老茶的说法根本不靠谱。

《6》

七月来了,暑热正盛。

小暑就要到了,再过些日子,入了伏后要避暑了。

避暑,应该尽量减少高温下的活动。

坐在室内,泡上一杯来自白茶,特别消暑。

夏天喝茶,白茶不论是新茶,还是老茶,都有不小的安神效果。

而喝养分丰富的白毫银针,更是能清心、补元气。

柳宗元写过一首《夏昼偶作》。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觉无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暑热醉如酒,小憩一会,北窗有清风徐来。

往事退隐的夏季,望着窗外的竹影,听着小童轻击茶臼,茶香浸在清风里,特别享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