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有什么功效和禁忌
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市首创的。该市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是一种发酵程度不是很高的茶叶,因此,功效毋庸置疑也是很高的,相关的介绍如下!
1、预防糖尿病
福鼎大白茶具有出色的药用功效,它对人类高发的糖尿病有明显预防作用,它本身糖分含量特别低,而且能提高人体胰腺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对人体的血糖过高和脂肪与蛋白质代谢紊乱,都有明显预防与调节作用,平时坚持饮用,能让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2、保护心脑血管
福鼎白茶对人类的心脑血管有明显保护作用,它不但能提高血小板活性,预防血液凝集,减少血栓生成,还能增加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现在人类高发的血管破裂以及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症都有明显预防作用。
3、预防高血压
福鼎白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p,这些物质对人类的心血管都有明显影响,它们不但可以提高血管通透性,还能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增强心肌的收缩功能,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压升高。
4、抗病毒提高身体免疫力
福鼎白茶具有超强的抗病毒能力,它对人体内的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以及流感病毒和麻疹病毒都有很好的抑制与消除作用,能预防病毒感染,减少多种流行疾病发生,除此以外,它含有的维生素c还能促进人体内免疫细胞再生,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有很大好处。
白茶的饮用方法
白茶重萎凋轻的特征使得茶叶在浸泡过程中,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绿茶用30s浸泡能获得的水溶物质,白茶通常需要1min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获得。因而,在冲泡白茶的时候,最好不要急于出汤,而是让白茶有充分的受水过程,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才会充分且内质饱满。
白茶中医药学对每味中草药的药性都有论述
唐朝苏敬在《唐本草》对茶的论述:“味甘苦,微寒,无毒。”古代医籍普遍认为茶的性味是“苦、甘、凉”。明朝的李士才《雷公炮制药性解·卷五》有载:“茶茗,入心、肝、脾、肺、肾五经。”茶的归经分别是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而福鼎白茶更像中草药,其制法工艺确定了它其实就是生晒的中草药,药效更佳,药性更足。
白茶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
民国时期福鼎名士卓剑舟通过长期对白茶疗效进行观察和了解,在《太姥山全志》中对白毫银针有经典的论述:“绿雪芽,今呼为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性寒凉,比普通茶叶的性味更甚。
中医学对小儿麻疹病因病机分析:为麻毒时邪侵犯肺、脾,麻毒外达,病位主要在肺、脾二经。治疗麻疹需要辛凉透表,清宣肺卫,清热解毒。鸿雪洞所产的白毫银针性寒凉,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又可借茶气升散;此外,白毫银针直入脾、肺二经,完全对症,故治疗小儿麻疹十分灵验。
白茶中医学理论核心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
白茶被人类发明、利用之始,就是被当成药用,大量中医典籍记载着茶的药用
如唐朝《唐本草》:主瘘疮,利小便,去淡(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破热气,除瘴气。久食令人瘦。孟诜的《食疗本草》:利大肠,去热,解痰。宋朝的陈承合《本草别说》:治伤暑,合醋治泄泻甚效。元朝吴瑞的《日用本草》:除烦止渴,解腻清神。明朝·李中梓的《本草通玄》:解炙煿毒、酒毒。清朝黄宫绣《本草求真》: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治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凉肝胆,涤热,肃肺胃。
福建省茶业高级工程师陈金水先生回忆: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北京同仁堂每年向福建省茶叶总公司调拨50斤的白毫银针,作为配制高级药丸用,就是看中白茶独特的药效。至今在一些地区和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白茶被当做药在中药店热卖。
综上所述,白茶是出产在中国福建的精品白茶,它还可以分为白毫银针与白牡丹以及贡眉与寿眉等多个不同的品种,这种茶叶不但茶香浓渝川藏品茶叶金茯仙茶郁,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清热降火,也能解毒排毒,平时人们饮用以后对身体有多种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