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正宗》陆羽著

2020-12-27 11:18:11热度:227°C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正宗》陆羽著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正宗》2010-06-01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正宗》作者简介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正宗》内容简介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正宗》卖茶叶tyle="display: none">是一本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配以精美手绘插画、简化图表的当代《茶经》版本,以求让读者了解《茶经》的全貌以及正确涵义。另外,除了全新阐述陆羽《茶经》的精髓外,也融入了大量现代茶事经典,例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类、十大名茶等,使您不仅能全面品味《茶经》的幽深,更能全方位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千年进程和当代茶事。
  《茶经》成书于唐代,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茶圣”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茶经》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行茶道、论茶艺、学茶礼的典范。《茶经》倡导的“精行俭德”与现代人所追求的优雅怡然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品茶、研习茶艺、茶道,以及茶的保键作用等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休闲、会友、养生等)的必需。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正宗》媒体评论
  《茶经》中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在品茶的时候,读一读此书,真的是收获颇丰。
  ——日本中国茶协会首席顾问  王镇恒
  书中对于茶的种类、茶与健康、茶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茶的历史、名茶介绍、茶的鉴别方法、茶的起源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配以精美的图片,让人耳目一新,极具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正宗》前言
  一场怡然风雅的茶学盛宴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饮茶品茗一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茶文化史,我们解读它的密码就藏在历代茶文化典籍之中。而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无疑是其中最权威、重要、核心的一部。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经毕生心力,凝聚中国几千年茶文化精髓编写成就了《茶经》。《茶经》的问世具有划时代意义,它首次将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高度。陆羽因此被后人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将《茶经》定义为“经”,意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茶学著作。他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预言了这部旷世奇书必定流芳百世。《茶经》原文约7000余字,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介绍茶文化的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包括茶的起源、采摘、制造、工具的使用、烤煮、饮用、典故、产地等内容。《茶经》被后世茶人奉为茶学“圣经”,尊为茶事指南。后世所有关于茶事的书籍都对《茶经》有所提及,并将《茶经》奉为尊旨,其经文不敢有半字的删减。
  茶能提神醒脑,含有二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药用功效。当代人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饮茶成为了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得闲去茶楼品茶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最好去处。爱茶之人热衷于正宗茶道的研习、茶艺表演、名茶鉴赏及品饮。云南普洱茶、西湖龙井茶、碧螺春、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祁门红茶……人们对这些名茶如数家珍。用专业茶具、专业茶道品地道名茶是当代爱茶人的目标。
  爱茶之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茶经》的,但由于《茶经》诞生于唐代,文字难免晦涩难懂,直接影响了人们阅读与欣赏。为了使读者能对《茶经》有更深刻认识,品出地道的“茶文化”,对爱茶和品茶者有所帮助,我们出版了《图解茶经》这本书。本书对陆羽的茶研究的主要理论作了整理与补充,分为:你需要了解的、起源、具、造、煮器、烤煮、饮用、产出、总结八大部分。由于《茶经》诞生在唐代,而中国的茶文化历经千年已有了很多重大变迁,所以我们除了全新阐述陆羽《茶经》的精髓外,也融入了大量现代的茶事经典,例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类,十大名茶等等,使您不仅能全面品味《茶经》的幽深,更能全方位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千年的进程和当代茶事。我们希望阅读本书能让您仿若走进了茶叶的清香世界,在古老与现代中品饮茶文化之源。
  本书以近500幅精美的手绘插图、近100张简化表格、70幅全彩名茶图谱的全新形式演绎,使其同时具备了阅读性、收藏价值与实用价值。涵盖的人文气息也使其成为了一部修身养性的“茶学必修书”。我们为了使您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一个立体的感受,去除其阅读中的乏味,在章节中增加了诸多新奇且有趣的内容,譬如:
  ● 怎样才能制造出“珍鲜馥烈”?
  ●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孟臣淋霖”、“若琛出浴”这些茶道术语暗含怎样的意义?
  ● 传说中的乌龙茶是怎样懵懂着成名的?
  ● 铁观音真的是观音菩萨带下凡界的吗?
  ● 我们该如何领悟陆羽倡导的“精行俭德”的精髓?
  作为本书编者,我们在编写过程中,阅读了大量茶文化典籍,分析整理了有关《茶经》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其内容更丰富、充实。茶文化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编者我们将尽其所能地为读者呈现出一部质量上乘的“当代茶经”,但由于能力有限,难免会有一些纰漏。我们由衷地希望读者能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增遗补漏,为您带来更愉悦的阅读体验。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正宗》目录
  序言 /4
  茶之奇趣:斗茶/10
  本书内容导航/12
  关于历代《茶经》版本探究/14

  绝品人难识,茶经忆古人:你需要了解的
  1. 世界最早的茶学“圣经”:《茶经》/18
  2. 茶之为饮的渊源:神农氏/20
  3. 这部经的缔造者:陆羽/22
  4. 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中国茶文化百科/26
  5. 茶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沿革/28
  6. 古代茶政治:茶政与茶法/32
  7. 神秘的茶叶商道:茶马古道/34
  8. 一壶茗香遍天下:茶在世界的传播/36
  9. 茶人修养的最高境界:精行俭德/40
  10. 《茶经》的儒家思想:中庸和谐/42
  11. 《茶经》的道家宇宙观:清静无为/44
  12. 《茶经》的佛家本心:静心自悟/46
  13. 茶的五行: 金、木、水、火、土/48
  14. 万病之药: 二十四功效/50
  15. 道由心悟:茶道/52
  16. 升华了的艺术:茶艺/58
  17.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茶俗/64
  18. 各具千秋的中国茶:七大茶类/68
  19. 西湖龙井、碧螺春的族群:历史悠久的绿茶/70
  20. 工夫红茶的天下:风靡世界的红茶/72
  21. 铁观音、冻顶乌龙的世界:天赐其福的乌龙茶/74
  22. 珍贵的银针:色白银装的白茶76
  23. 蒙顶山上茶:疏而得之的黄茶/78
  24. 普洱茶的群落:独具陈香的黑茶/80
  25. 茉莉花茶与玫瑰花茶的群落:茶溢花香的花茶/82
  26. 能喝的古董:普洱茶/84
  27. 美如观音重似铁:安溪铁观音/86
  28. 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碧螺春/88
  29. 中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白毫银针/90
  30. 中国十大名茶:君山银针、武夷大红袍/92
  31. 中国十大名茶:冻顶乌龙、祁门红茶/94
  32. 茶作为主角(1):诗词、书画/96
  33. 茶作为主角(2):歌舞、戏曲/98
  34. 茶作为主角(3):婚礼、祭祀/100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起源
  1. 寻找最初的本源:根在中国/104
  2. 绵长而有序的传承:“茶”的字源/106
  3. 另一个名字:历史上的几种解读/108
  4. 五大初相:根、茎、叶、花、果/110
  5. 生长的关键:土壤、水分、光能、地形/112
  6. 准备好播种了吗:艺、植/114
  7. 无敌鉴别密技:三种鉴别法/116
  8. 符合人体脏腑的需要:药用成分/118
  9. 防病效能的前提:精行俭德之人/120
  10. 警告!“茶为累,亦犹人参”:选材不当的后果,“六疾不治”/12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造
  1. 采摘双翼:凌露、颖拔/126
  2. 从采摘到制造茶叶的工序:七经目/128
  3. 七经目之一:“采”/130
  4. 七经目之二:“蒸”/132
  5. 七经目之三: “捣” /134
  6. 七经目之四: “拍”/136
  7. 七经目之五: “焙”/138
  8. 七经目之六: “穿”、“封”/140
  10. 唐代的饼茶审评:八个等级/142
  11. 鉴别之上:言嘉及言不嘉/144
  12. 经历各代的转变:制茶工艺的发展/146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煮器
  1. 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陆羽设计的煎茶器皿/150
  2. 设计体现五行和谐:风炉,“体均五行去百疾”/158
  3. 自命不凡的见证:“伊公羹”与“陆氏茶”/160
  4. 独特的设计理念:钅复——正令、守中/162
  5. 唐代饼茶的特殊用器:碾、罗、合、则/164
  6. 煮茶用具影响茶汤品质:漉水囊、绿油囊/166
  7. 陆羽的最爱:越窑青瓷杯/168
  8. 历代茶具:茶具大观/170

  甘苦调太和,迟速量适中:烤、煮
  1. 煮的三把利器:色、香、味/176
  2. 讲究的技术:烤、碾/180
  3. 严格的选择:“活火”/182
  4. 决定性的因素,“选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184
  5. 烧水的艺术:三沸/186
  6. 水温的形象化比喻:老与嫩/188
  7. 煮茶的艺术:煮、酌/190
  8. 茶汤的精华:沫、饽、花/192
  9. 斟茶的讲究:茶性俭,不宜广/194

  饮罢方知深,此乃草中英:饮用
  1. 饮茶的特殊意义:荡昏寐/198
  2. 饮茶最高境界:“品”/200
  3. 处处的精益求精:九难/202
  4. 最重香与味:珍鲜馥烈/206
  5. 饮茶风尚传播:滂时浸俗,盛于国朝/208
  6. 风尚的传播者:佛教僧徒/212

  何山尝春茗,何处弄清泉:产出
  1. 唐代茶叶产区:八道/216
  2. 八道之:山南道/218
  3. 八道之:淮南道/220
  4. 八道之:浙西道/222
  5. 八道之:浙东道/224
  6. 八道之:剑南道/226
  7. 八道之:黔中道/228
  8. 八道之:江南道/230
  9. 八道之:岭南道/232
  10. 从唐代到现代:茶产区的分布/234
  11. 从产区看茶品:四个等次/236

  故雅去虚华,宁静隐沉毅:总结
  1. 特定情况下的省略:制具略/240
  2. 高雅之士的饮茶风尚:煮具略/242
  3. 《茶经》的终极要求:分布写之、目击而存/244
  4. 总结(1):从“品”到“心悟”的三重超脱境界/246
  5. 总结(2):最终追求——天时,地利,人和/248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01224528 45282966 29661872 18723013 30130326 03264047 40474222 42225448 54482590 25901872 18722132 2132539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99802) and MATCH(title) AGAINST('01224528 45282966 29661872 18723013 30130326 03264047 40474222 42225448 54482590 25901872 18722132 2132539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