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文普洱》阮殿蓉著
《我的人文普洱》阮殿蓉著,2005-11-01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的人文普洱》内容简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人们对纯天然、无污染饮品的追求,为普洱茶的发展与普及迎来了一个难得春天。随着人们对普洱茶认识的深入,尤其是其特殊医药效用不断被发现,普洱茶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并因此形成了一个逐渐扩大的普洱茶消费市场。然而作为健康饮品的普洱茶要健康地走下去,成为滋养人类的保健饮品,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它的安全性、卫生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普洱茶除了保留传统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之外,更应突出其环保、绿色、卫生及安全的品质。
真正优质的普洱茶,其陈香必须是建立在安全上和卫生上的陈香。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代都该有每个时代的普洱茶精品,一代茶人也应该有一代茶人的追求。千年遗风,百代文明,前人已经写了普洱茶灿烂的历史。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后人应该唱响的是普洱茶未来的光荣,那就是安全、卫生,同时又能与岁月一起成长的普洱茶。
本书述说作者对普洱茶文化的感悟,以细腻的语言、温婉的叙述娓娓道来,把生命、时间与茶文化的历史相融合,细说普洱茶的人文精神,普洱茶与云南民族文化的关系,穿插其间的是浓浓的地域民族风情和作者对茶的挚爱与痴情……
《我的人文普洱》作者简介
阮殿蓉,1968年1月出生于云南昭通,回族。曾任勐海茶厂厂长,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为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茶叶商会常务副会长,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云南茶叶协会理事,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理事。
著有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茶说典藏系列之《六大茶山》一书;在台湾《普洱壶艺》、《中国茶叶经济信息》、《云南普洱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在《云南日报》上开辟有“说茶”专栏。
《我的人文普洱》精彩书摘
在茶叶界,人们把绿茶比喻为不知愁滋味的轻狂少年,把红茶比喻为艳光四射的俊俏舞娘,将乌龙茶比喻为风姿绰约的成熟贵妇,将铁观音比喻为刚毅果决的侠士,对于普洱茶,人们则将其称之为学富五车的智者。
在茶人的眼中,普洱茶是采天地之正气,积岁月之磨练,得自然之造化始成的茶中圣品。它得益于时光的流逝,受惠于岁月的洗礼。从这个角度来说,优质的普洱茶,可堪称为“缓慢的艺术”,而非速成时代的产品。
普洱茶的“慢”,一个方面是指其品质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世界上的其它名茶相比,普洱茶的制作是需要花时间的,而且工序繁琐,有许多个环节:杀青、揉捻、晒干、分拣、拼配、蒸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就拿蒸压来说,表面上看只是一个毛茶成型的过程,但它却包含称重、蒸软、揉茶、压茶等步骤,而其中的揉茶和压茶等步骤,不仅要快,还十分讲究手法,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
刚刚制作完成的普洱茶,其实只具其形。要成为优质的普洱茶,还需要用时间来为其注入灵魂,使其富有生命。本来,对大多数的茶叶来说,新就意味着优秀的品质。故有“茶要新,水要活”之说。宋代唐庚就曾在《斗茶记》中说:“吾闻茶不问团挎,要之贵新;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新茶,往往能在色香味形上,让人耳目一新。但以新作为评判茶叶尼塔茶叶品质的标准,却不适宜于普洱茶。事实上,有的茶叶品种经过适当的贮存以后,相反会提升其品质,比如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如能放在生石灰缸中贮放一两个月,则比刚炒制的更为清香;又如盛产于福建的武夷茶,隔年的陈茶反而让人觉得香气馥郁。当然,利用时间的力量将茶叶品质推向极至的,则是普洱茶。
《我的人文普洱》目录
第一辑
六大茶山传承古今
枝头凤凰:普洱茶
缓慢的艺术
——快餐文化下的普洱茶
陈年普洱茶:时间的重量
从来佳茗似佳人
此茶味淡重如荷
——普洱茶的女性情缘
买尽青山当画屏
——普洱茶的山水情结
第二辑
茶品
茶缘
茶味
茶禅一味
普洱茶的品质
活的雕塑
——普洱茶的形与质
第三辑
爱护普洱茶
普洱茶的冷思考
普洱茶与健康
小康社会与普洱茶
号级茶庄
易武与普洱茶
第四辑
交融与渗透
——普洱茶与民族文化交流的关系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趣
——哈尼族和普洱茶的情缘
素雅为佳松竹绿
——傣族与普洱茶
茶是信仰与生命
——藏族与普洱茶
守望茶山的民族
——布朗族与普洱茶
苍洱古道茶香遗韵
——白族的茶马情缘
第五辑
走向世界的普洱茶
普洱茶的人文精神
亲历台湾普洱
易武考察记
攸乐山考察记
茶马古道上的滇西抗战
潭伊;录
阮殿蓉访谈录
一缕茶香润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