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细品《茶经》(序)

2020-12-27 11:12:03热度:178°C

  《茶经》除了讲茶,更重要的是体现“经”这个字,明代徐同气在《茶经序》当中写道:“凡经者可历百世,而不可绳一时者也”,就是我们讲的流传的意思。能成为“经”的文字方可表达恒久不变的“道”,这个“道”其实就是一个大家集体认同的宇宙中自然规律,一种符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自然规律。《茶经》里面所有的器皿一定符合中国的阴阳、符合自然规律的。他写风炉——一个鼎形状的煮茶器,那么惜字如金的陆羽居然用了244个字来写这个“鼎”,这个鼎就包含了中国的所有哲学的元素以及八卦、阴阳。

  陆羽是孤儿,很小的时候就被亲生父母扔掉了,被住持抱养,在寺庙里长大。但他并不愿意一辈子在佛门里面待,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实际上他深得佛教文化的熏陶,可能当时佛教的寺院和他的师父太看重他了,因为他很聪明,很想把他留在身边继承衣钵。但是他不愿意,他还偷偷读书、识字,想尽一切办法看佛经以外的东西。最后他不光成为茶道大家,他也是一个文学家,包括历史、地理学知识都非常渊博。

  读一部经典一定要了解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我们现在很多教传统文化的人,包括写书的人,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现代汉语解释古代汉语,或者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古代人的思维方式,这样就会断章取义。我上网查过关于《茶经》的注解,很多注解都是错误的,而且错得很离谱。

  我们也不能说非常清楚《茶经》这部经典当时的历史背景到底怎么样,只能依据典籍本身,尽可能靠近典籍本身的含义去理解它。陆羽是很有儒家想法的知识分子,他虽然没有做官,但他结交了很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他很希望他的思想能够影响到他们。

  提到陆羽,必须还要提及另外一个重要的人——诗僧皎然。可以说,如果没有皎然,就没有《茶经》的陆羽。陆羽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前后来到浙江湖州吴兴县,住在妙喜寺,与皎然和尚结识,并成为「缁素忘年之交」,皎然非常欣赏陆羽的文采和对茶的酷爱与专注,因此大力提议并支持陆羽写作《茶经》,并未陆羽的写作提供了一切的便利条件,乃至于《茶经》成书后的出版,都是在皎然的全力协助下完成的。他们因此成为彼此一生中交往时间最长、情谊亦最深厚的良师益友,他们在有白芽的茶叶湖州所倡导的“以茶代酒”、节俭的品茗习俗对唐代后期茶文化的影响甚巨,更对后代茶艺、茶文学及茶文化的发展产生莫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7243823 38230122 01221872 18723013 30130123 01230308 03084882 48820309'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99442) and MATCH(title) AGAINST('47243823 38230122 01221872 18723013 30130123 01230308 03084882 48820309'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