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冰岛:名山古树茶的味与源》 我为什么要写一本书?
说明:具体出版及发货时间不确定,大约在9月下旬,还请您谅解!一本书,从选题到出版,真的是十月怀胎,漫长的路!
本书的设计为赵黎波主导,十年前,我写德宏的系列图书,即是他负责设计,我私下开玩笑说他是我的御用设计师。2019年春天我们聚会,赵黎波说:“那么多人都写书了,我翻看了一些你们行业的,感觉也不是太出色,你在这个行业,为什么还不自己写一本?要等到退休后才写吗?”客观地说,我还是因此受到一些刺激的,后来我们之间还有一个对赌协议,即2019年年底我能把书稿给他,他就帮我设计,如果不能,建议我改行。当然,我终究没有按时交稿,但他看到我经常在茶山出差,也知道我在为此努力,所以也没有“认真”,还是履行了我们的“协议”,尽管只是嘴上说的“协议”。
当然,写《寻味冰岛:名山古树茶的味与源》这本书,也不是为了写书而写书,自己从2005年毕业,从兰州回到昆明,第一份工作即是杂志,这十五年来,都是在杂志与图书之间交替;最近这两年,因之前在公司从事茶文化的图书创作,对图书创作的热爱日甚一日,也给自己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但在这本书之前,自己还没有一本独立完成的图书,这给我日常的采访工作带来诸多的麻烦,甚至是非常被动,需要不停地解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这有些尴尬,也有些痛苦,如何解决?独立写一本书是最好的介绍,至少以后可以在采访时能够降低沟通的时间成本、尽量省去这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相信很多同行的朋友都能懂其中的无奈与痛苦,而写《寻味冰岛:名山古树茶的味与源》一书并不是为了要证明自己有多厉害,事实上,我很普通,能力稍显普通,长相更是普通;我只是无名之辈,没有盛名之累与压力,只想为以后的工作带来一些便捷,也能更加高效——虽然相谈甚欢的概率比较低,但少些猜疑、尴尬总是好的。
拿作品说话,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都过于苍白、无力,解释太多或许也有用。如果后面还会继续接着采访,相信我,那一定是平淡的、枯燥的,甚至是礼节式的应付,我称之为“缺乏缘分”,不管是冰岛这本书,还是之前参与版纳、广州的诸多图书稿件中,最出彩的内容一定是在信任的基础上获得采访素材,然后我再进行创作;这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不管有多辛苦,我都愿意付出,优先考虑的并不是获得读者、老板的认可,而是不辜负被采访人,唯有将素材利用好,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才没有浪费他们接受采访的时间。
我希望,自己在采访、创作、出版等一系列的环节中增进与对方的了解,我尊重每个人的性格与风格,尊重也应该是相互的;“众生平等”更多的是体现在口号与梦想中,与现实还有一段距离或者说不全面,可是,只要是认真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的人都应值得尊重,不应存在尊卑,相对愉快、轻松地聊个天应该还是有可能的、有一定空间的。同时,采访与交流也需要信任,这个时代,信任是一种奢侈品,很多人都渴望拥有,而轻易地信任,又往往会带来伤害,所以我理解我遇到的很多人的行为,可还是希望沟通的成本能低一些、再低一些。我自己也恪守一些规矩,比如采访时不录音,接触中不介入他人的生活、不评价他人的私德,并最大限度地回避他人的商业秘密……
说到就要做到,不能破例,如此,才能尽可能保证采访的顺利与便捷,尽管这是我个人给自己定的规矩,但依然是需要遵守的规矩,具有强大的执行力,无需别人的考验。我倾其所有,只因这几年我爱上了图书创作。做茶之人,总得有哪怕一款自己制作的产品,这适用于很多行业的真正做事的人,我也一样,这显得迫切了些,但已无路可退,这是我能作出的唯一的选择,因为,我已坚定地投入到这一行业:此书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预售期间,可向以下茶企咨询:
云章茶厂
昆明大商汇茶城100幢10—11号
勐傣茶厂营销中心
昆明雄达茶城班章路16号
拉佤布傣
昆明康乐茶城36栋8号
霸茶
昆明雄达茶城思茅路26号
云南茗片
昆明雄达茶城思茅路24号
世昌兴
昆明雄达茶城班章路9号
南茗佳人
昆明康乐茶城57栋20号
茶窝网(网上商城)
预售期间,也可向作茶叶有什么功效者咨询,欢迎购买,当然,更希望你能阅读,而不是将书当装饰;当然,我相信这本书是值得你阅读的,不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作者简介
杨春(竹里馆馆主),云南江川人,西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由撰稿人,专注云南地方史15年,出版著作多部,现在研究方向为茶叶、非遗、传统建筑等云南特色文化,专注口述史、地方文化发展史,著《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主创)等。
李兴泽,云南双江人,云章茶厂第二代茶人,出生于勐库大叶种茶的发源地——勐库,在茶香的熏陶中成长,以茶为礼,以茶为志业。
内容来源时光云南,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