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说普洱茶 茶气与茶香
文/知青
华医生说: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得银纸多身上也会发出臭铜味,外国人说中国人身上有股猪的气味,中国人说外国人身上有股牛的气味,藏民有股酥油味,少小孩提有股乳臭味,否则年轻人被老人们说乳臭未干这应该不是身上染到的气味,而是气味被食落肚,被肠胃吸收,气味在一定的条件,可以变成出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味、这可能与浓度,温度等条件有关,茶叶中的固态香精,通过泡茶溶解于茶汤中,一部分雾化出来,所以我们闻到茶香气味,一部分随茶汤饮入我们的身内通过肠胃的吸收,一部分被分解,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一部分由人体的有排泄功能的器官溢出或释放或排泄出人体外,呼吸系统由肺部通过鼻口溢出;由皮肤的毛孔随汗液释放;排泄系统,由大小二便排出体外,所有茶叶中的择发物,而其它可溶性物质的吸收、分解、排泄亦包括在内,但不在这讨论中。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认识了这一点,所以《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讲法:饮入于胃,游液精气,水精布,上输于肺,下输膀胱??????两千多年前的人已把这个过程说透了,我们还需要研究吗?我们只需要是理解!
知青说:华医生,你说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专业,我们是似听非听,似懂非懂,我们不我讲只是我本人,我是没有深究,也不可能深究,更没有必要深究,我是将这种能理论的东西,欲求变为揾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淡说内涵,增加一些修养,关于陈味,也有如此解释,而到底实用有几多,谁也不太清楚。
老李说:话不能这样说,关于香气,不、关于茶气一物,就连选择栽培品种也很讲究的。因为没有茶香气味的品种,没有多少人选、带有不良气味的品种,更没有人选择。饮茶的人为什么会选择龙井、碧罗春、铁观音,首先喜欢这些茶叶的香味,香味首先是芳香物质,就是华医生所说的挥发物质的其中一种,普洱茶为什么没有这么多人选择,就是缺少这些诱人的香气。
既然你说普洱茶缺少些诱人的香气,为什么普洱茶如此这般炽热呢?知青亦装起文化人的语调问老李。
老李沉思了一会才说:普洱茶热起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茶量少、茶价平的原因;还有城市人健康意识增强,饮食文化的改变,注意环保、重视健康,都是原因之一;而轻信炒作,跟风亦是一个原因,把饮普洱茶视作一种时尚,一种流行文化;也有种舒缓精神压力特别是公务员,他们需要一种方式去减压,自我调解,通过饮茶、品茶、叹茶的过程,把工作上、生活上的压力缓和一下,至少是暂时放低。
更重要的是寻求一种较轻松的方法,吸入有舒缓紧张情绪的芳香性物质,而这些物质是通经活络、提神醒脑止痛功效的,所有能进口的消费品都有这种作用,茶、烟、酒这社会三杰都有这种作用,酒是最有历史,最有渊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烟亦有一种潜义化,烟酒不分家本身就是一种社交文化,茶叶则较烟要深远些,同时比较烟洒有益些、文静些,有人将茶烟酒视为热文化。我认为这热就是社会的流行程度,而不是浓度,现在流行的低浓度,过于浓烈的。人们已开始不太接受了,平淡出恬静嘛,凡与中国文化一混合,则会演变为佛、道、儒的思想,中国文化离不开这三大基石,凡能保存下来的古董,都与这三教中其中一教有关。
茶与儒教溶合,则会衔生出茶文化来;茶与道教溶汇,则会派生出养生之道来有朋自远方来茶叶;茶与佛教混和,则会溢出禅意来。
佛、道儒都是差不多是同时出现和形成的,都是有两千年左右的时间.佛祖释加牟尼在菩提树下屯悟;老子的道德经形成了道教,孔子的春秋成为经典的儒家学论。
知青问到:佛道儒是同期产生的吗?
老李说:关于这个问题,以后我会详尽底说给你听。今天在谈到茶气的问题上顺带以下而已。
知青说:我听了这么久,就是还没有听到所谓的茶气。
华医生说:这里说的茶气,不是气功的气,气功的古时写作恙,而气功主要是靠潜意识地练出来的,而我们听讲的茶气,主要是讲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这些内含物质中的可溶性挥发物质,也就是芳香性物质,凡芳香物质大多数都有止痛作用,挥发过程就是一个扩散过程,所谓疼痛就是不个阻滞现象。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嘛,所谓扩散过程,就是芳香物质溶解过程,分解过程。为什么称芳香物质呢?就是这些物质绝大多数是有‘香味’的。这与芳香物质的成分有关。而挥发只是其化学结构极不稳定。湿热则分解,与分子形成或原子形成分解,我们暂时不去管它。我们现在只需要明白这个反应,只要你们能相信这个化学反应过程我才讲得下去。
首先我要强调此气非彼气,我讲的茶气是摸得着,看得见,闻得到的物质,是存在于茶价中的物质,并不是那些靠感觉悟道出来的虚无东西。而茶气这东西,讲专业些吧,茶气就是芳香性物质在人体内分解和作用的过程这与每个人的气感不同(有人称气汤)讲专业些就是每个人对自己体内感应度或称感受程度或称敏感度不同,对这个作用反应的感受也不同。
中国功夫中有提及气功,不是这东西,但有相近,都是行走经络,而气功,也就是内功。这可能是经络的仓库丹田贮存了象芳香性物质当需要时释放到经络中,行走到意念所需要的人体各部。而芳香性茶气,上能通过吸收的器官,造成反射区,如芳香性茶气物质通过呼吸系统,上升到鼻腔,形成清脑提神的感觉,初达三焦之上焦则有清肺宽胸的感觉,再到中焦,脾胃主运行,茶气物质在胃脾中分化和运送,轻则上逆于口腔排放于体外,即人们说的嗨气和打隔,重者重坠直下膀胱,最后排出体外放屁。
这些茶,茶性强烈,辛涩峻苦,不适宜新饮,不适宜老人或体弱者,一定要陈放,让茶性缓和些,俗语说:话不能乱讲。茶不能乱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