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勐海县志》关于普洱茶的记述

2020-12-25 16:53:35热度:156°C

  《勐海县志》关于普洱茶的记述“质越好”的特点和“清热,消食化痰,清冒生律,抑菌降脂,减肥降压”的药用功效,被港澳同胞视为不可一日欠缺的养身佳品。1986年12月普洱茶79082、79102被云南省食品工《勐海县志》关于普洱茶的记述《勐海县民族大学勐海县志民间文学海县志》民族特产县志》关民族电影志》关于土特产》关于普民族文化关于普洱各民族简介于普洱茶地方民族普洱茶的民族电影洱茶的记民族风情茶的记述越南特产的记述民族政策记述民族特色述民族大学。

  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是勐海县内的传统产品之一。畅销港、澳地区、东南亚及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为外销免检出口商品。该产品造型美观,形似圆月,因7饼装为l筒,故称“七子饼茶”,也称‘圆茶’。具有“内质汤色红黄鲜亮,香气纯高,滋味醇厚回甜”的特点和“降血脂,软化血管、利尿、助消化”的药用功效。

  勐海茶厂于1974年开始加工七子饼茶,在总结传统的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先后研制加工了熟饼、生饼2大品种7432、7532,7542、7572、8582、8592六个品号花色,其中7432,7532、7542、8582为生饼,7572、8592为熟饼。该产品1983年7月被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同年12月被云南省经济委员会评为优质产品,1987年9月再次被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88年1月被云南省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优秀食品,同年1月在首届中国保健产品评比中荣获最高奖——金鹤杯奖,同年12月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

  沱茶

  沱茶为勐海的传统产品之一,于1929年由可以兴茶庄加工销售。1959年为庆贺建国十周年,沱茶作为国庆献礼由勐海茶厂恢复加工。该产品远销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等国,在华侨消费者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其外形呈碗臼状,具有“色泽墨绿润泽,内质香气纯浓,滋味浓厚,汤色黄明”的特点和“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医治头痛”的药用功效。该产品1988年7月在全国营养食品研评中荣获“熊猫杯”银奖。1990年1月被云南省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优秀食品。

  普洱茶普洱茶为勐海的传统名优特产品之一,其制、销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佛海茶业概况》(李拂一著),普洱茶之所以能“名遍天下”是与其独特的陈香味分不开的。由于过去交通闭塞,茶叶运输均靠人背马驮,勐海所产的茶叶需辗转十天半月方达,普洱茶叶在途中受潮湿多雾的气候影响,发生微妙的后熟发酵作用,产生独特的陈香味,如此一变,反倒倍受饮者喜爱。

  1974年勐海茶厂开始加工普洱茶,在总结传统的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利用人工工艺,加速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使其陈香味更加锦上添花,滋味独绝,并不断开拓花色品种,先后研制加工了普洱压制茶、普洱散茶2大品种普洱礼茶。普洱方茶,普洱茶79342,79452、79562等16个花色品号。产品投放市场即倍受消费者青睐,远销港、澳地区和日本等国家,发展成勐海茶厂的支柱产品。其具有“陈香味独具,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甜,茶性温和,耐贮藏,越陈越香,品《勐海县志》关于

  《勐腊县志》关于普洱茶的史料(一)村公所辖区。历史上的革登原在阿卡村公所菜园边,后全寨搬迁。革登为古产茶较闻名的地方,茶叶年产量均在500担以上。茶叶属大叶种型。清嘉庆年间:

  一、古茶山

  勐腊,傣语为产茶之地。勐腊植茶历史悠久,是大叶种茶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8世纪唐朝人樊绰在《蛮书》中写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银生城”指的是南诏所设的“开南银生节度”区域,“银生城界诸山”指景东,景谷,普洱及其以南的西双版纳诸茶山在内的广大茶山。明万历末年(约1620年),谢肇淛在《滇略》一书中第一次提到“普洱茶”:“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洱是当时茶叶的集散市场,“银生城界诸山”均系普洱府辖地,故名“普洱茶”。清朝中叶,普洱茶远销国内外誉满天下。“普洱茶”的确切种植产地,清檀萃《滇海虞衡志》已有准确记载:“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奔枝,五曰曼端,六曰曼撒,周八百里。”清阮福《普洱茶考》也有相同的记载。《普洱府志》卷十九《食货志六物产篇茶》又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六茶山除攸乐今景洪县外,其他五茶山均在勐腊县象明、易武一带。1957年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蒋铨在《六大茶山访问记》中所写“六茶山”—曼洒,易武,曼砖,倚帮,革登和攸乐,定位更加确切。史料文献中,因茶叶兴衰演变,地名记述有异,而六茶山是名重于天下的“普洱茶”的生产地是无疑的。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且大力扶持集体和个人在坝区和半山区开辟了新茶园,古茶山换了新面貌。

  1、曼洒茶山

  曼洒茶山位于中老边界中国一侧,包括今曼腊乡的曼洒,曼腊,曼乃村公所和易武乡的麻黑村公所。曼洒村公所是古曼洒茶山的中心地带。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洒村,北到曼乃寨,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原属该村的弯弓大寨,白茶园,曼边新寨,丫口寨,水沟头,黄萝卜地,茶王树寨等均植产茶叶,以弯弓大寨产茶最多,仅一季即可采茶400多老担(一老担为今99。75公斤)。茶王树寨有一茶王树,民国七年(1918)前,一次可采茶一担一只(一担为150老斤,一只为75斤)。民国十五年(1926)茶王树主干枯死,据测量老树桩直径为120厘米,根围377厘米。后从老树桩根部发出3叉新枝。直径分别为36、43、26厘米。茶王树周围的茶树群平均茎粗不低于勐海南糯山半坡寨茶王树周围的茶树群。由此测算,这片茶林的树龄应在55代以上。

  2、易武茶山

  易武茶山包括今易武乡政府所在地的易武、易田、曼洛村公所辖区。清道光年间(1821~1850)莽枝(勐芝)、架布,嶍崆山逐渐衰退,易武茶山取而代之。国民经济研究所《云南经济·滇茶概述》说:“镇越县即六大茶山的易武山,茶质优良,远较佛海(勐海)为胜,年产茶约4000担……”清乾隆(1736年)以前已有少蒙自有几个茶叶市场数民族汉族在易武制团茶(砣茶)。乾隆年间(1736~1795),许多石屏汉人纷纷迁居易武大种茶树。同治年间(1862~1874)茶叶产量大增,到光绪初年(1877),仅易武就制茶5000多老担。民国初年,易武除种些玉米外,民众以采茶揉茶为生。茶叶盛产时,一般每户产茶十来担,多的有15、16担。易武乡的黑水梁子现存一大茶树,根围208厘米,直径66。2厘米,高11米。另落水洞有一大茶树根围124厘米,直径48厘米,高11。72米。

  3、曼砖茶山

  曼砖(今曼庄)茶山包括今象明乡的曼庄,曼林村公所辖区。曼砖茶山的形成早在清乾隆六年(1741)以前,由石屏汉人或早居曼庄的其他民族栽植。当时茶叶产量在1000担以上。据曼庄关帝庙(已倒塌)碑文载:“曼庄为六大茶山之一。”

  4、倚邦茶山

  倚邦茶山包括今象明乡的倚邦,曼拱,河边3个村公所辖区。倚邦街曾系象明县府所在地。倚邦少数民族汉族多系宁洱、石屏一带迁来,清雍正年间(1723~1735)建石屏会馆。早在石屏人未来之前就有四川人和楚雄人在倚邦落户营茶,曾建盖过四川会馆和楚雄会馆。倚邦茶叶历史上以园茶畅销省内外,后又扩销到越南、香港,年产茶1000担左右。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被定为“贡茶”,曼松曾“年解贡茶20担”。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民国24年(1935)后,法国人禁止茶叶销往越、老、缅三国,茶叶滞销,茶园荒芜。

  五、革登茶山革登茶山包括今象明乡的安乐和新发两个村公所辖区。历史上的革登原在阿卡村公所菜园边。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01225934 59342603 26034756 47565430 54300123 01232556 25565158 51583853 38532293 22931872 18722136'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95788) and MATCH(title) AGAINST('01225934 59342603 26034756 47565430 54300123 01232556 25565158 51583853 38532293 22931872 18722136'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