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与乾隆皇帝“细”品普洱茶,你们朝里人真会玩

2020-12-25 16:48:41热度:166°C

  ——兼与姜育发、钱时霖、黄桂枢、丁以寿四位先生商榷

  2006年,台湾五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当年第3期《茶艺·普洱壶艺》刊登了姜育发先生的文章《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文中抄录有清代乾隆皇帝的《烹雪》一诗。2007年,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编辑的会刊《民族茶文化》(2007年第1期、总第9期)登载了钱时霖先生的《试注评清代乾隆皇帝的〈烹雪〉茶诗》和黄桂枢先生的《乾隆皇帝品吟普洱茶的搜集考证研究》二文。随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考古》杂志刊发了丁以寿先生的《乾隆皇帝〈烹雪〉诗解注补正——兼与钱时霖、黄桂枢二位先生商榷》一文。2007年8月,姜育发先生在《茶艺·普洱壶艺》上又发表了一篇《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分析》一文,作为续篇,姜先生再次引用《烹雪》一诗,并在2006年引用的基础上做了局部修改。

  前面提到的这四位对中国茶叶历史文化的挖掘、梳理、考证、研究和提升做出了莫大贡献的老师、茶界的泰山北斗,对乾隆皇帝的这一首有关普洱茶的诗作可谓是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点评,让众多普洱茶爱好者对乾隆皇帝的这首关于普洱茶的诗词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再一次弥补了因历史、地理、文化诸多因素,导致有关普洱茶文献少之又少的遗憾。

  作为一名后学之辈,笔者也多次认真拜读和学习四位老师的上述文稿,以期提升个人素质。为了寻根究底,笔者专门购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的《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一)》一书,就乾隆皇帝的《烹雪用前韵》一诗进行认真研读、深入揣摩。纵观四位老师的文章,笔者认为:姜育发先生的文稿中着重于引用,但未做进一步的诠释;钱时霖先生侧重于对《烹雪》一诗进行注评,但未做全面译解;黄桂枢先生不仅重视追本溯源,考证《烹雪》一诗的出处与原貌,并对诗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诠释;而丁以寿先生则针对钱时霖、黄桂枢二位先生的文稿做进一步的纠偏与补正。

  纵观四位先生的文稿,均未逐字逐词地对乾隆皇帝的这首诗词做一个细致、全面的现代汉语翻译。同时,钱时霖、黄桂枢、丁以寿三位先生对该诗的部分注解中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现冒昧撰写此文,尝试对乾隆皇帝的这首有关普洱茶的诗词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现代汉语翻译,以期能与更多普洱茶爱好者分享,并以此文求证于姜育发、钱时霖、黄桂枢、丁以寿四位先生及诸位方家。

  一、关于文本的异同

  姜育发先生在其两篇文稿中均认为乾隆皇帝这首关于普洱茶的诗作的标题为《烹雪》,钱时霖、丁以寿先生亦然。而黄桂枢先生通过多方搜集考证,确定该诗标题应为《烹雪用前韵》。在诗作的引用上,姜育发、钱时霖、黄桂枢、丁以寿四位先生均略有不同。而姜育发先生发表在2007年8月《茶艺·普洱壶艺》上的《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分析》,估计是杂志编辑排版失误,存在漏字现象,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困惑。

  在诗文引用方面,除了钱时霖、丁以寿二位先生使用简体字外,姜育发、黄桂枢二位先生则使用繁体字。姜育发先生的文稿发表在台湾刊物,全文使用繁体字;而黄桂枢先生则是为了还原诗文原貌,只是引用诗文时使用繁体字。笔者对照《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一)》一书,现以该书中的《烹雪用前韵》为蓝本,同样以繁体字抄录于下:

  烹雪用前韻

  瓷毆瀹凈羞琉璃,石鐺敲火然松屑。

  明窗有客欲澆書,文武火候先分别。

  甕中探取碧瑤瑛,圓鏡分光忽如裂。

  瑩徹不減玉壺氷,紛零有似瓊華纈。

  駐春纔入魚眼起,建城名品盤中列。

  雷後雨前渾脆軟,小團又惜雙鸞坼。

  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未足誇雀舌。

  點成一椀金莖露,品泉陸羽應慚拙。

  寒香沃心俗慮蠲,蜀箋端研几間設。

  興来走筆一哦詩,韻叶冰霜倍清绝。

  二、《烹雪用前韵》诗词注解

  黄桂枢先生认为应将《烹雪用前韵》分为二十句,并逐句诠释。笔者认为根据古诗词中的用韵、对称、比兴等行文规律,实则应分为十句,即每两小句为一句。按照这一句式进行分析和理解,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乾隆皇帝的表述内涵。下面就按照两小句为一句进行逐一诠释。

  (一)瓷毆瀹凈羞琉璃,石鐺敲火然松屑。

  注释:①毆:“殴”的繁体字,《说文》:“瓯,小盆也。”用于盛装酒、水等食物,也可用于装茶杯等器物。瓷欧,意为陶瓷小盆。②瀹:拼音为“yuè”时通常指“煮”,如“《通欲文》:以汤煮物曰瀹。”拼音为“yào”意为“水清”。联系此句后一字“净”,此处读“yào”音取意为“水清”之意更为妥当。如果取意为“煮”,则有些牵强。毕竟用瓷欧煮水或煮茶都是不可取的;而如果理解为把皇帝使用的瓷欧“煮干净”,那更是说不过去。③羞:意为“害臊、难为情”,此处应为“使……羞”之意。④琉璃:亦作“瑠璃”,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用各种颜色(颜色是由各种稀有金属形成)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⑤鐺:“铛”的繁体字,音为“chēng”,意为温器,似锅,三足。如:酒铛;茶铛;药铛。“石铛”意为“石头做成的用于烧木炭的火炉”。⑥敲:敲击,叩打。黄桂枢先生认为姜育发先生引用诗稿中的“毃”有误,实则两字相同。⑦然:古同“燃”。⑧松屑:此处应意为“松子,松实”,而不是“松木屑”。如果是燃烧木屑,势必会导致满屋子烟雾弥漫,则不适宜品茶,尤其是像乾隆皇帝这种对生活品质要求极高的人物,怎么会允许自己所在的地方乌烟瘴气?而且,解释为“松子”与“敲”形成对应。

  译文:盛装了洁净清水的陶瓷小盆晶莹剔透、明净素雅,远胜于那些琉璃制品。在石头做成的火炉里燃烧松子,不适用小木棍轻轻拨弄一下那些待燃的松子。

  (二)明窗有客欲澆書,文武火候先分别。

  注释:①明窗:黄桂枢先生认为意为“明窗旁”,但这里应指建筑物名。即养心殿东暖阁,是皇帝休息和每年行开笔式的地方。②澆書:“浇书”二字的繁体字。宋陆游《春晚村居杂赋绝句》之五:“浇书满挹浮蛆瓮,摊饭横眠梦蝶床。”自注:“东坡先生谓晨饮为浇书。”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东坡谓晨饮为浇书,李黄门谓午睡为摊饭。”③文武火候:明代张源《茶录》“火候”条载:“烹茶旨要,火候为先。炉火通红,茶瓢始上。扇起要轻疾,待有声,稍稍重疾,斯文武之候也。”

  译文:有客人(或许是乾隆皇帝的贵客,也可能是其器重的下属)来到养心殿东暖阁,打算在这宁静祥和的清晨和客人一起品饮一杯来自云南的普洱茶,于是开始做泡茶前的准备工作,用文火、继而再用旺火将水煮沸。

  (三)甕中探取碧瑤瑛,圓鏡分光忽如裂。

  注释:①甕:即“瓮”,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②碧:原指青绿色的玉石,此处意为“青绿色”。③瑤瑛:即“瑶瑛”,喻雪花或冰花。宋代蔡伸《喜迁莺》词:“翦水飞花,渐渐瑶英,密洒翠筠声细。”“碧瑤瑛”,应该是盛装冰雪的器皿颜色带有“青绿色”,因此装在里面的冰雪也相映为“青绿色”了。④圓鏡:即“圆镜”,丁以寿先生的诠释为“指透过盛水瓮口看到的水面如镜”。但联系前一句的“瑶瑛”,还是黄桂枢先生解释的“雪形如圆镜一样”较为妥帖。⑤分光:意指因从翁中取处冰块,因其形状为立体多面型,可折射出道道光芒,就如突然碎裂了一样。

  译文:从青绿色的瓷翁中取出冰块,冰块在瓷翁的映照下变得如碧玉一般。冰块形如圆镜一般明亮清澈。这些冰块因其形状为立体多面型,可折射出道道光芒,就如突然碎裂了一样。

  (四)瑩徹不減玉壺氷,紛零有似瓊華纈。

  注释:①瑩:同“莹”。光洁透明。②徹:同“彻”,通,透。③玉壺:即“玉壶”,美玉制成的壶,可用以盛物。④氷:音为“bīng”,同“冰”。⑤瓊華:即“琼华”。古代神话中琼树的花蕊,似玉屑。《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叽琼华。”⑥纈:即“缬”,音为“xié”。本意为古称部分镂空版印花或防染印花灯织物为缬;染花的丝织品;织物上的印染花纹。此处意指“如印染布料上的花纹一般鲜艳夺目,让人眼花缭乱”。

  译文:这些取出的冰块光洁透明,一点也不逊色于玉壶中的寒冰。碎裂的冰块犹如神话中琼树的花蕊一般星星点点,又如印染布料上的花纹一般鲜艳夺目,让人眼花缭乱。

  (五)駐春纔入魚眼起,建城名品盤中列。

  注释:①駐春:即“驻春”,同“注春”,指茶具,即瓦壶,用以注茶汤。“驻”与“注”在古代为通用字,并非是丁以寿先生所说的是后人刊印时的错改。②纔:“才”的繁体字。③魚眼:苏东坡的有茶诗《试院煎茶》写:“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博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蟹眼”时水还有些嫩,要到“鱼眼”时,沸福鼎白茶起的泡沫和轻烟如雪乳一样,声音如风过松林一样美妙,这样才达到最佳火候。④建城:明·高濂《遵生八笺》中列了16件,另加总贮茶器具7件,合计23件。除前句提到的“驻春”,“建城”即箬制的笼,用以高阁贮茶。⑤盤:“盘”的繁体字。

  译文:瓦壶已经在石炉上烧得滚烫,才把冰块倒入里,就化为水并立即沸腾起来。箬制的笼子摆放在盘子中,这些笼子里都装满了各种名贵茶品。

茶叶不洗可以泡水喝吗

  备注:丁以寿认为“建城”中装的都是普洱茶,这是不妥的。因为乾隆在下文中提到“独有普洱号刚坚”,自然是用普洱茶与其它各类名贵茶品相比较而得出的结论。显而易见,乾隆皇帝贮存在“建城”中的茶品,不可能独有普洱茶一种。再联系第一句中的“瓷欧”茶具,我们可以推断该茶具确实不是如黄桂枢先生所说是用来煮茶的。

  (六)雷後雨前渾脆軟,小團又惜雙鸞坼。

  注释:①雷後:“後”为“后”的繁体字。指“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处代指“惊蛰”时节采摘的茶叶。②雨前:此处代指“明前茶”,指清明前摘的茶。③小團:即普洱茶中的“小团茶”。④雙鸞:“双鸾”的繁体字。鸾是民间传统中象征吉祥的飞鸟。“双鸾”是古代吉祥图案中经常出现的流行纹饰。⑤坼:裂开;分裂;撕裂。

  译文:雷后茶、雨前茶都是普洱茶中的极品,外形看似脆弱,实则十分柔韧。这些用雷后茶、雨前茶制成的普洱茶小团,就如同绘有“双鸾”吉祥鸟一样的珍贵物品,实在舍不得拆开啊。

  (七)獨有普洱號剛堅,清標未足誇雀舌。

  注释:①獨有:“獨”为“独”的繁体字,意为“唯有”。②剛堅:坚硬;坚强。此处意指较之其它茶品,普洱茶滋味更加浓郁醇厚、强劲地道、滋味绵长。③清標:意指俊逸、清美出众。④未足:不足,不能。⑤誇:夸的繁体字。⑥雀舌:茶名,是岩茶类中风味独特,价格昂贵的稀有品种之一。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极独特浓郁。唐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诗:“添炉烹雀舌,洒水浄龙须。”明汪廷讷《种玉记·拂券》:“玉壶烹雀舌,金碗注龙团。

  译文:我喝过的所有茶品中,唯有普洱茶是最浓郁醇厚、强劲地道、滋味绵长的。普洱茶的出众,连雀舌茶这样珍贵的名茶都不足以比拟。

  备注:《梵天庐丛录》记载说:“普洱茶产于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坝夷所种,蒸以竹箬成团裹。产易武、倚邦者尤佳,价等兼金。品茶者谓:普洱之比龙井,犹少陵之比渊明,识者韪之。”此句以杜少陵比之普洱茶,与乾隆皇帝盛赞普洱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點成一椀金莖露,品泉陸羽應慚拙。

  注释:①點成:即点成,此处指冲泡成功。②椀:本义“木碗”。字从木从宛,宛亦声。“宛”意为“凹形”。“木”与“宛”联合起来表示“木制凹形器皿”。③金莖露:“莖”为“茎”的繁体字。此词指承露盘中的露,是汉武帝在建章宫神明台所立的金铜仙人承露盘接贮的“云表之露”。传说将此露和玉屑服之,可得仙道。冯浩笺注引《三辅黄图》:“建章宫有神明台,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台,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和玉屑服之。”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汉宫词》中有“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杜甫《赠李十五丈别》诗中有“清高金茎露,正直朱丝弦。”④品泉陸羽應慚拙:以《茶经》闻名于世的陆羽在其书中推崇以山泉水泡茶为最佳,而乾隆皇帝则认为“水以轻者为上”,而寒冬季节采集的雪水或冰块才是最好的,并且认为自己这一理论远高于陆羽。

  译文:用冰雪融化而成的水冲泡出来的这杯普洱茶,香高馥郁、醇厚悠远,令人神池飞扬,就如同喝下“金茎露”一般让人飘飘欲仙的仙水。用这样的水泡这样的茶,如果让写就《茶经》一书,推崇山泉水为最佳的茶圣陆羽品饮一会,他恐怕也会觉得惭愧不如吧。

  (九)寒香沃心俗慮蠲,蜀箋端研几間設。

  注释:①寒香:清冽的香气。亦借指梅花。明陈瑚《山中喜遇徐昭法共饮》诗:“一夜寒香万树开,相逢花下且衔杯。”②沃心:谓使内心受启发。旧多指以治国之道开导帝王。语出《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孔颖达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教己未知故也。”《梁书·武帝纪下》:“治道不明,政用多僻,百辟无沃心之言,四聪阙飞耳之听。”③俗慮:即“俗虑”,意指凡俗的忧虑、思绪。④蠲:音为“juān”,意为“除去、免除”。⑤蜀箋:古代成都一种著名的加工纸。《辞海》说:“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用。”唐代,成都笺纸列入“纸之妙者”。⑥端研:“研”古同“砚”,砚台。即端砚,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⑦几:案几、茶几之意。

  译文:这时候天气虽然寒冷,但屋子里茶香四溢,伴随着梅花清冽的香气。和客人品着普洱茶,聊着天下大事,内心受到很多启发,此情此景,令人心绪平和宁静,那些凡俗的忧虑都已消除。格调高雅的蜀笺和端砚陈列在案几上,似乎也在等待着主人诗兴大发,泼墨挥毫。

  (十)興来走筆一哦詩,韻叶冰霜倍清绝。

  注释:①興来:“興”为“兴”的繁体字。意为兴之所至。②走筆:谓挥毫疾书。唐白居易《馀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走笔往来盈卷轴,除官递互掌丝纶。”③哦:音为“é”。〔吟~〕有节奏地诵读诗文。④韻叶:标韵字的叶形竹、木片。供作诗定韵之用。清钮琇《觚賸续编·奇觚》:“长兴朱羲人,好古之士也。筑一精室,名‘鸠柴’。列於室者,酒筹、韵叶、茗椀、食箸,多取诸竹木自然之质。”⑤清绝:形容美妙至极、清雅至极。清陈维崧《琵琶仙·泥莲庵夜宿同子万弟与寺僧闲话》词:“且啜茶瓜,休论尘世,此景清绝。”

  译文:这醇厚的普洱茶喝下去,令人诗兴大发,灵感喷涌而出,兴之所至,心中早已吟成诗词一首,便乘兴挥毫疾书,把这诗词写下来。摆放在案几上的韵叶,伴随着清冽的冰霜,令人更加觉得美妙至极、清雅至极。

  三、《烹雪用前韵》一诗的意义和价值

  (一)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皇帝对普洱茶进行品评的诗词。

  乾隆皇帝为我们留下的这首《烹雪用前韵》一诗,诗词的格调、韵律清新明快、精神十足,写实的味道更为突出。

  据历史记载,普洱茶是在清代雍正年间正式成为贡品进入皇宫。在这之前,在汗牛充栋的历史典籍中,有关普洱茶的记载如九牛一毛般少得可怜,这也成为普洱茶文化发展的一大遗憾。自雍正朝开始,普洱茶开始受到上至皇家贵胄、下至士绅平民的追捧和热爱,于是出现“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的现象。这时有关普洱茶的记载也逐渐多起来,但归纳下来,其实也不算太多,而且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些野史、私人笔记中。

  戴逸先生在《影印<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序》中所言:平心而论,乾隆诗文的历史价值要大大超过其艺术价值。也诚如周重林先生所言:“皇帝诗文普洱茶,洗刷了普洱茶从未被钦定的历史。”(见《春城晚报》2013年1月24日副刊版)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为止所得知的唯一一位在诗文中提到普洱茶并对普洱茶予以高度评价的皇帝,乾隆为普洱茶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品位和历史内涵,为普洱茶增添了极大的荣耀。

  (二)至少在清雍正年间,普洱茶已成为皇室贵胄们追捧的茶品。

  《烹雪用前韵》这一首诗词,最早收录进乾隆还身为皇子时代(即雍正当政时期)所刊刻的《乐善堂全集》中。这说明早在清代雍正年间,云南普洱茶确实早已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并且已受到皇室的器重和喜爱。由于受地理、交通运输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云南普洱茶千里迢迢运至皇宫,费时费力,且当时数量不多,因此普洱茶并未普及开来,多数只限于皇家贵胄能有机会品饮。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在身为皇子时,当然是有机会得以品饮普洱茶的。

  (三)《烹雪用前韵》一诗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普洱茶形状、品质及品饮等宝贵信息。

  乾隆皇帝以“小团”描述普洱茶形状,这和阮福在《普洱茶记》中的记载相吻合:“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说明当时的普洱茶是以团茶为主。

  在品质方面,乾隆认为以使用清明前采摘的茶叶制作而成的普洱茶最为珍贵,这种原料制成的普洱茶,看似易脆,实则极具柔韧度。滋味方面,普洱茶浓郁醇厚、强劲地道、滋味绵长,与其它各类茶品比较,表现得鹤立鸡群,独树一帜。

  在品饮方面,乾隆将冲泡普洱茶所涉及的器具、材料一一罗列,如用“瓷欧”装茶杯,用“石铛”作为火炉,用“松子”作为烧水燃料,用“翁”装冰块或冰水,用“驻春”烧水,用“建城”装茶品。这些细致的描述,让我们如身临其境,所有器具和场景历历在目。这也为我们今天整理、提炼、完善普洱茶的冲泡技法、用具等提供了详实而又精彩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清]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御制诗文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2.姜育发:《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载《茶艺?普洱壶艺》,2006年第3期。

  3、姜育发:《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分析》,载《茶艺?普洱壶艺》,2007年8月刊。

  4.丁以寿:《乾隆皇帝〈烹雪〉诗解注补正——兼与钱时霖、黄桂枢二位先生商榷》,载《农业考古》2007年第5期。

  5、昆明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民族茶文化》2007年第1期。

  6、周重林:《乾隆与普洱茶》,载《春城晚报》2013年1月24日副刊版。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版.

  8、[清]张玉书、陈廷敬等:《康熙字典》,中华书局,1958年第1版。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1753912 39123401 34012742 27422159 21590116 01164724 47240117 01173823 38233853 38532293 2293187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95483) and MATCH(title) AGAINST('51753912 39123401 34012742 27422159 21590116 01164724 47240117 01173823 38233853 38532293 2293187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