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沱茶的溯源与流变(一)
想要揭晓这一连串的谜团,就需要我们追溯它的源头与流变,才能够洞悉它的奥义。
一、沱茶的创始与名称的诞生
沱茶的诞生年代,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它诞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另外一种认为它诞生于民国六年(1917年)。虽然只有短短十五年的时间差,但是却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时代。
沱茶的诞生是与云南大理下关永昌祥商号紧密相连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永昌祥商号创立了。它的三个主要合伙人是严子珍、彭永昌和杨鸿春。三个合伙人中,是以严子珍为中心的。严子珍也被视作沱茶的创始人。
严子珍在与人合伙创建永昌祥之前,一直经营的是父辈传下来的永兴祥。严子珍早年就曾接触茶叶生意,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对父亲早年茶叶生意经历的回忆却完全不同。
严子珍
老三儿子杨克成在《永昌祥简史》一文中回忆:父亲严子珍从十三岁学做生意(约在1883年),即开始接触茶叶。作为小商贩,主要是半途购买茶农的散茶,拣选后贩卖。与人合伙后,茶叶也只是贩运性质,派人到思茅、景谷季节性收买,在下关也没有专门的制造。从开始的简单生产协作,将拣选、揉制、包装茶叶外包给汪仲侯、陈德先、陈思贤,延续了十多年后,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左右自己开设手工业方式沱茶厂。
茶叶有限公司>
老四儿子严湘成在《永昌祥对外贸易略述》一文中回忆:父亲严子珍自十三岁学做生意起,就开始与茶叶接触,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对茶叶的收购、拣选、揉制、包装,积累了一套完整的经验。开始是自备简单锅灶加工,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左右开设了手工业工厂方式的沱茶厂。永昌祥名牌沱茶是严家两代人苦心经营创立起来的。
从杨克成、严湘成的回忆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父亲严子珍,早年就有接触茶叶。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人合伙开设永昌祥商号,经营的产品中亦有茶叶,但沱茶早期是委托他人代为加工的,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才自己开办沱茶厂。
作为一种创新形制的茶,既需要充分掌握技术后才具备创新的基础,又需要打开销售市场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鼎力支持。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永昌祥成立之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积累,具备了这种基础。先是委托他人代为加工,自己在四川打开了市场。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开始集生产、销售为一体。所以就如同杨克成回忆的那样:成沱形式的茶在云南可能早已存在,但永昌祥约在民国六年(1917年)左右把它定了型,做成大宗商品,是有它自己的历史过程的。
解放前揉制下关沱茶
辛亥年(1911年),杨鸿春宣告分伙出号。民国五年(1916年),彭永昌分伙出号。自民国六年(1917年)起,永昌祥成为严家独自经营的生意。沱茶创始人的名号,也自然归结到严子珍的名下了。民国十二年(1923年),永昌祥注册了永昌祥记松鹤商标。
沱茶名称来源,据杨克成说:沱茶的名称标志着它的成品形状的特点。川滇两省人民把块形或饼形的东西,都叫做沱,沱可能是团的转音。
晾晒的沱茶
民国时期,陈邦贤《自勉斋随笔》中猫述:沱茶要以下关的沱茶为最上品。茶味颇浓,颜色呈金黄色,并且可以耐泡。
在位于沱江、长江汇合处的叙府(今四川宜宾),茶商大肆宣扬:“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浓品质佳。”久而久之,沱茶的名声远播。
四川茶馆盛行下关沱茶
沱茶的形状为半圆饼形,其一面凹进去,中间有空隙。民国时期的下关、景谷等地都有沱茶的生产和运销。采用景谷、景东原料的沱茶名为谷庄茶,而以勐库、凤庆茶原料的名为关庄茶。
建国以后,沱茶的名称和形制都被承继下来。由于原料短缺的影响,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四川重庆茶厂自1953年开始生产重庆沱茶、四川沱茶。之后,四川万县、涪陵、宜宾、乐山、达县等也开始生产。
在云南,沱茶的生产主要由下关茶厂承担。产品的形态相同,但规格大小不一。名称代表了不同的工艺。1975年下关茶厂普洱茶发酵试验成功之后,此类型熟茶工艺的沱茶都称为普洱沱茶。而生茶类型的沱茶有甲级沱、乙级沱、丙级沱、苍洱沱、大理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