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香港史
普洱茶虽植根于美丽的彩云之南,然而普洱茶被世人所认可与接受却与广东、香港一带,饮茶的习惯与传统密不可分,作为香港人的日常饮料,普洱陈茶随着香港这座亚洲金融中心城市与国际各地的金融贸易的往来,被大量出口到东南亚、欧美各地,毫不夸张的说,香港是普洱茶的风水宝地与推广地。
香港人均寿命却位于世界第二,人们认为这与他们普遍喝普洱茶有着密切的关系。港人年均茶叶消费量接近两公斤,是全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的近6倍,因此进入世界上10个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也就不足为奇了。
香港茶肆曾有一名联云:普洱铁观音松祷烹雪醒诗梦;龙井碧螺春竹院弥香荡浊尘。在此联中,普洱茶位尊第一,这自然也说明了普洱茶在香港的受宠程度。
据资料记载,作为中国茶叶外销的重镇,香港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茶叶贸易关系。而在外销的茶叶中,以1998年为例,外销绿茶是2583.1吨,外销普洱茶和红茶达到了5211.5吨。目前香港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05年从云南销往香港的普洱茶已过万吨,香港是内地普洱茶较大的消费市场。
纵览整个普洱茶的历史,普洱熟茶发酵工艺不过是近五十多年的事情。从昆明茶成功厂研制并发酵出第一批普洱熟茶开始,普洱熟茶发酵工艺仅仅走过半个世纪的路程。而说道熟茶工艺的发明与研究,就必须提及在普洱熟茶仓储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香港仓储。
普洱茶于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开始进贡清朝皇室,自道光末年停止进贡。从停止进贡的道光末年跨越到本世纪2000年之前,这一段时期的普洱茶历史都是属于香港的。在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普洱茶的主流消费地与仓储地都是香港。虽植根于千里之外的云南,但普洱茶品饮文化和在普洱茶界影响至今的普洱茶仓储概念都是香港首创。
要了解香港仓储的成功与发展,我们得先从香港的地理气候环境说起,香港地形主要为丘陵,平地较少,其地质构成主要由火山岩以及后期侵入的花岗岩组成,约有两成土地属于低地,因为属于亚热带气候,所以温度常年处在27~35℃之间,且年平均湿度超过92%。即便是香港的自然仓储相比于我国其他地区潮湿度还是高出了许多。正是因为这样高热潮湿的环境无心插柳的造就了香港仓,一个新生的普洱茶仓储环境。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茶品自身的氧化反应以及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再加上相对不通风的环境,茶仓中会格外的潮湿闷热。
这种高温高湿不通风的环境,特别适合微生物的滋生。微生物的繁衍,使得普洱茶内含物质的氧化反应中,微生物氧化成为主流(相对于自然氧化和酶促氧化)。这就形成了香港仓储普洱茶的独特风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香港仓”味道。而相对而言苦涩味较重的普洱新制生茶,在这种环境中也得以快速的褪去苦涩,更加适合港人的品饮取向。于是乎这种仓储也就成为了香港普洱茶仓储主流——在那个时代,这就可以等同于是普洱茶的仓储主流。
其次,从清朝到民国初年,香港从一个小渔港发展成为国际化都市。香港发展初期,货物存放仓储成本较低,普洱茶可选择的仓储空间较多。当香港慢慢发展成为国际港口、东方明珠之后,香港的土地变得寸土寸金。普洱茶在当时尚属于低价茶品,其仓储环境也慢慢的从地上转变之地下,成本更为低廉的地下室仓库成为首选。
得益于香港茶叶的制备的独特仓储环境,普洱茶在相对较短的年分内就能转化出适饮味佳的茶质。但因为香港社会飞速的发展,已经处于不同时期经济环境下的香港茶商们,对于这样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也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承担更多的风险。所以,新茶即能饮的要求迅速的被提了出来,经由整个产业链反馈给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本地生产方。因为主流需求的影响,普洱熟茶的渥堆发酵技术被研究并开创出来,使得普洱茶可以经由人工快速发酵熟化技术迅速的转化到达新茶即能饮的要求。
人工渥堆发酵技术的发明,为的就是让新生普洱茶的口感能够“类似”香港仓储出来的老茶。但是这个“老”茶,并不是常年存放仓储的结果,而是茶品快速转化到了一定状态,其状态非常适饮。
普洱熟茶问世的初期,多以轻发酵工艺为主,这一时期的茶品堆味浓烈,多是经由香港湿仓仓储。到了1995年末,大量的高发酵茶出现,相对于轻发酵而来的熟茶,高发酵也叫重发酵的普洱茶堆味明显降低,但其醇厚度与甘韵也明显下降。时至今日,人们又对普洱茶的发酵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在不降低口感的情况下能降低甚至消除堆味、杂味,是目前普洱茶发酵工艺面临的又一座高峰,我们期待着有能者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