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你知道普洱茶产地的地名都是怎么来的么?

2020-12-22 17:26:51热度:150°C

  普洱市别称思茅,是云南地级市。普洱市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的驿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区之一。普洱自然资源丰富,有“怀金孕宝”之誉。

  普洱在唐代时称为步日睑,为南诏国银生节度使管辖,辖思茅西双版纳地区。宋大理冈前期改为步日部,元时改步日部为普日部,明洪武年间,改普日为为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雍正七年(1729)普洱府、普洱成为府级建制,府台驻宁洱。雍正十三年(1735)曾设宁洱县,隶属普洱府。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承认宁洱区人民行政专员公署,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2007年1月21日,同意云南省思茅市更名为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思茅市翠云区更名为普洱市思茅区。

  普洱市下辖1市辖区,9自治县。思茅区、宁洱县、景东县、镇沅县、景谷县、墨江县、澜沧县、西盟县、江城县、孟连县。

  思茅区

  相传诸葛亮经过一月的艰苦跋涉之后,回到斑鸠峰下的坝子安营扎寨。数月来不毛之地的长途征战之后,看到这里青山绿水,景致诱人,便触景生情,思念起翠竹掩映的隆中茅庐,于是在帐中挥毫写下“思茅”二字。次日邀约各酋长会盟,诸葛亮坐在轮椅上,右手持鹅毛扇,左手拿着书写的“思茅”二字说:“此地就称思茅吧!”,思茅由此得名。

  宁洱县

  民国《云南省宁洱县地志资料》记载:“因境内有东、西洱河,故名宁洱,以示区别。称之曰宁,取安定之义。”1913年废府,改为普洱县。1917年复为宁洱县,属云南普洱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51年复改普洱县。


  景东县

  据说“景东”是傣语的转音,意为“坝子城”。

  镇沅县

  明朝设置镇沅州,因沅江而得名,取“威镇沅江”之意起名镇沅。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镇沅是傣语“正也”的转音,意为“粮仓小城”。1913年设县。1990年改为镇沅彝哈尼拉祜县。

  景谷县

  景谷古时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是有盐井的地方。以穿城而过的景谷江(威远江)得名是,以傣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素有“林海明珠、杧果之乡、佛教圣地”的美称。

  墨江县

  因墨江得名,墨江古称邪阶水(斜阶水)。源于始兴隘子镇棉地坑顶,北流经司前太平,于上江口注入浈江。长89公里,流域面积1367平方公里。因河床底部有墨石得名。

  澜沧县

  澜沧这个地名自古就有,《澜沧地名志》中记述据史料记载“古兰沧水,本作兰沧,今人多误作澜字,讹为澜沧……”;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来自傣语,傣语称澜沧江为“南咪兰章”,“南咪”指江河,“兰”意为百万,“章”是大象,汉译为百万大象之江。

茶叶公司微信公众号介绍rong>  西盟县

  关于西盟一名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种说西盟为拉祜族语,“西”为金子,“盟”为地方,即产金子的地方。第二种说西盟就是立盟誓约得名。还有一种说法说西盟是传教的地方,西盟一名的由佛教经典中“须弥”术语之转音,“须弥”曾经写为“西明”,后写为“西盟”。

  江城县

  江城,以江水环绕的地理特点,定名江城。

  孟连县

  1954年设孟连傣族拉枯族佤族自治区。因旧为孟连长官司地,故名。1959年改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