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茶 > 云南普洱> 正文

祖国神州大地的茶叶历史

2020-12-18 09:24:55热度:178°C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佛教又促进了茶灶的发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茶禅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我国茶圣--陆羽,字鸿渐。相传他是一个弃婴,被和尚捡回在寺庙中长大,他聪颖好学,惟不愿学佛。他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茶的起源、采制熟饮、茶具和茶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863年(唐懿宗咸通四年)樊绰《蛮书》记载:“茶生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是其时南诏国的一节度府名,治所在今云南景东县,辖今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临沧地区的南部,是有关我国云南少数民族饮茶、业茶的最早记载。

  传说远古濮人的后裔叭岩冷率领部落族人行游至澜沧江云雾缭绕、古木参天的芒景山,在浩瀚的森林里发现了野生大茶树,并将大茶树上的茶果和枝叶扎成一个结,作为标记,而后在做了记安徽祁门茶叶市场号的野茶树四周刨松土,洒上火灰,让茶仔落地后自然生长,再把长成的茶苗移植到部落居住地的四周,并扩散到整个傣王统治区域内,为云南万亩古茶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440年(明英宗正统五年)朱权撰的《茶谱》,全书约二千字,序之后列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碾、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等十六则。该书为明代第一本茶书,社会上其时虽普遍饮用芽茶和叶茶,但其茶具等还多半袭用唐宋时代烹点末茶的茶具内容,不过书中也有不少是朱权独到的创见,尤其是其序中提出的饮茶宜清、雅、寂、敬的见解,对我国后来品茶乃至日本茶道的发展,都有显著的影响。

  1455年(明代宗景泰六年)《云南图经志书·土产》载,大理府感通茶,“产于感通寺,其味胜于他处所产者”。湾甸州“其孟通山所产细茶,名湾甸茶,谷雨前采者为佳”。此为景泰时云南土产中有名的两种茶叶

  1559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意大利威尼斯著名作家赖麦锡(GiambatlistaRamusio,1485~1557年)编著《中国茶》和《航海与旅行记》二书,内有介绍中国茶的内容,这是欧洲文献上最早记述中国茶叶的见闻。在《航海与旅行记》第二卷序文中称,据波斯人哈奇·马波麦得(HajjiMabommed)述告:“大秦国(指中国)有一种植物,其叶片供饮,众人称之曰中国茶,视为珍贵食品。此茶生长于中国四川嘉州府(今乐山地区),其鲜叶或干叶,用水煮沸,煎汁一二杯,空腹饮服,可以去身热、头痛、胃痛、腰痛或关节痛,此外,尚有种种疾病,以茶治疗亦很有效。如饮食过度,胃中感受不快,饮此汁少许,不久即可消化。故茶为一般人所珍视,为旅行家所必备之物品。”

  1614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谢肇制《滇略》卷三载:“士庶所用,皆普(洱)茶也。蒸而成团。”是为普洱茶名的最早见之于文献。

  清檀萃《滇海虞衡志》称“西番(即康藏地区少数民族)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历史上以普洱府(今普洱县)为集散地,因而得名。在清代,曾由驮马商队运销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暹罗(今泰国)、柬埔寨、安南(今越南)等国。

  1573~1620年(明神宗万历年间)云南始生产沱茶,原产于云南景谷,所以一名“谷茶”。后来下关(今大理市)茂恒、永昌祥等茶号相继也生产沱茶后,云南沱茶,便又有“谷庄”与“关庄”之分。

  1637年(明思宗崇祯十年)英国商人驾帆船四艘,首次抵达广州珠江口。英东印度公司第一次运载华茶112磅回国。此为英商直接从我国广州采购、贩运茶叶之始。

  1663年(清圣祖康熙二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酷爱饮用中国茶,1662年嫁于英王查理二世,被喻为“饮茶王后”。英国诗人沃勒为庆贺她生日,特作饮茶王后诗(按《茶叶全书》译文):“茶神宠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与秋色,美难与茶比。一为后中英,一为群芳最;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祛烦累。欣逢后诞辰,祝寿介以此。”这也是英国第一首英文茶诗。

  茶叶自古以来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唐朝时,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山国清寺研究佛学,回国时带回茶籽种植于日本贺滋县(即现在的池上茶园),并由此传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到中国,到过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赠他"千光法师"称号。荣西掸师不仅对佛学造诣颇深,对中国茶叶也很有研究,并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被日本人民尊为茶祖。南宋开庆年问,日本佛教高僧禅师来到浙江径山寺攻研佛学,回国时带去了径山寺的“茶道具”、“茶台子”,井将径山寺的“茶宴”和“抹茶”制法传播到日本,启发和促进了日本茶道的兴起。

  我国宋代时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运销茶叶;明代郑和下西洋,茶叶也随着销售到东南亚和南部非洲各国。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兰商船首先从澳门运茶到欧洲,打开了中国茶叶销往两方的大门。

  我国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唐代开元年间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了,其中有“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唐宋以后,不少地方都开设了以卖茶水为业的茶馆。到了清朝,民间曲艺进入茶馆,使茶馆成为文化娱乐和休息的场所。

  相传我国最大的茶馆是四川当年的“华华茶厅”,内有三厅四院。成都茶馆设有大靠背椅,饮茶聊天或打盹都极为舒适。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5702590 25904181 41815461 54612083 20832156 21562136 21361872 18725022 50223290 3290422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83327) and MATCH(title) AGAINST('55702590 25904181 41815461 54612083 20832156 21562136 21361872 18725022 50223290 3290422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